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10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包括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所述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均为独立的腔体,并通过真空阀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室包括第一吸附床、第一冷凝器、第一储液器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在第一吸附床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储液器位于第一冷凝器下端,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于第一吸附床下方,所述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内部各单元结构相同且对称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吸附床为管翅式结构,可根据制冷量不同并联若干个子吸附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硅胶/氯化钙作为吸附剂,可强化吸附床的传质性能,减小机组体积,提高机组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An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Based on Enhanced Mass Trans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和新能源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需求与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筑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其中制冷能耗按照每年6%的增率稳定增长。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采用HCFCs和HFCs作为制冷剂,造成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针对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先后达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公约,达成加速淘汰HCFCs的方案和削减控制HFCs的修正案。因此,发展和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制冷技术刻不容缓。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冷技术,可由太阳能、余热、废热等低品位热能驱动,一般采用水、氨等天然工质作为制冷剂,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由于吸附剂循环吸附量较小,导致吸附式制冷机组体积庞大,系统能效较低;(2)大多数吸附式制冷系统在真空环境下运行,采用过多真空阀和管路会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真空维护难度大,系统能效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采用沉浸式蒸发器和复合吸附剂,连接方式简单。为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室(1)和第二工作室(2),所述第一工作室(1)和第二工作室(2)均为独立的腔体,并通过真空阀(3)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室(1)包括第一吸附床(11)、第一冷凝器(13)、第一储液器(14)和第一蒸发器(15),所述第一冷凝器(13)设置在第一吸附床(11)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储液器(14)位于第一冷凝器(13)下端,所述第一蒸发器(15)设置于第一吸附床(11)下方;所述第一工作室(1)和第二工作室(2)的内部各单元结构相同且对称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强化传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作室(1)和第二工作室(2),所述第一工作室(1)和第二工作室(2)均为独立的腔体,并通过真空阀(3)连接;所述第一工作室(1)包括第一吸附床(11)、第一冷凝器(13)、第一储液器(14)和第一蒸发器(15),所述第一冷凝器(13)设置在第一吸附床(11)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储液器(14)位于第一冷凝器(13)下端,所述第一蒸发器(15)设置于第一吸附床(11)下方;所述第一工作室(1)和第二工作室(2)的内部各单元结构相同且对称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室(1)的第一吸附床(11)与第二工作室(2)的第二吸附床(21)通过真空阀(3)交换两吸附床中的制冷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5)和第二蒸发器(25)为沉浸式蒸发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5)包括第一蒸发器入口管(151)、第一蒸发器出口管(152)、第一蒸发器翅片(155)、第一储液腔(153)和第一换热盘管(154);所述第一换热盘管(154)分为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江虹徐喆许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