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702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附床上口通过法兰与封头连接,吸附床上口与封头之间放置石棉垫片,所述吸附床内部的冷热媒流体通道为螺旋线形支管,共分布12层,每层用U形卡将其固定在位于两侧的支架上,进水管从封头穿入到螺旋线形支管下方与出水管联通,出水管从封头穿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附床具有承压能力强,换热面积大,加工难度小,成本适中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尤其涉及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吸附式制冷技术使用绿色环保的自然工质作为制冷剂,并且能够利用低品位的热源,因此,节能与环保是吸附式制冷技术的两大优点,使其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制冷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吸附式制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无大型运动部件、抗振性能好、无噪声、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吸附床的设计是整个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设计核心,它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系统制冷效果的好坏。因为常规形式的吸附床,如翅片管式吸附床、平板式吸附床、螺旋板式吸附床等都具有各自的缺点。翅片管式吸附床吸附剂之间的接触比较差,换热系数很低,吸附面积也较小,平板式吸附床加工难度非常大,成本也高,热媒的压降也大,螺旋板式吸附床承压能力差,一般用于低压及真空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常规形式的吸附床各自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承压能力强,换热面积大,加工难度小,成本适中等优点的吸附床。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吸附床的结构为圆筒形,吸附床上口通过法兰与封头连接,吸附床上口与封头之间放置石棉垫片,以保证吸附床的密封性,吸附床下部设置支架,支架固定在地面。所述吸附床内部的冷热媒流体通道为螺旋线形支管,共分布12层,每层用U形卡将其固定在位于两侧的支架上,另外,进水管从封头穿入到螺旋线形支管下方与出水管联通,出水管从封头穿出,进、出水管也参与换热,总的铜管换热面积为9.4m2。所述螺旋线形支管的管径为16mm,中间螺距14mm;进出水管的管径为22mm。所述螺旋线形支管每层支管之间填充吸附剂16(活性炭),各层支管通过竖直放置的进出水管连接并传递冷热媒介质。所述螺旋线管形成了中空的圆筒形,中空的圆筒形的内侧壁、外侧壁、上顶和下底均用钢丝网包裹,以防止吸附剂泄漏,被吸入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10的入口在吸附床筒体的中部,管道半径为50mm;制冷剂管道入口与筒体9联通。位于中空的圆筒形的内侧壁、外侧壁的钢丝网之间及外侧壁的钢丝网与筒壁之间的通道为制冷剂的传质通道17。吸附床的外径为820mm,高度860mm,筒壁用钢板卷制而成,筒壁厚度6mm,已通过耐压的测试,可承压1MPa。本吸附床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吸附床的结构为圆筒形,外径为820mm,上下高860mm筒壁用钢板卷制而成,厚度6mm,承压能力强,并已通过耐压的测试,可承压1MPa。2、吸附床内部的冷热媒流体通道为螺旋线形支管,共分布12层,另外,两根进、出水的集管也参与换热,换热面积大。3、螺旋线管形成了中空的圆筒形,中空的圆筒形的内侧壁、外侧壁、上顶和下底均用钢丝网包裹,以防止吸附剂泄漏,被吸入制冷剂管道。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结构图;图2是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系统,并不用于限定本系统。如图1、图2,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吸附床的结构为圆筒形,外径为820mm,上下高860mm筒壁用钢板卷制而成,厚度6mm,已通过耐压的测试,可承压1MPa。所述吸附床包括:吸附床封头1、进水管3、支架5、螺旋线形支管6、圆柱形金属丝网7、圆形金属丝网8、筒体9、制冷剂管道10、出水管12、法兰13、石棉垫片14、U形卡15。吸附床上口要用法兰13与吸附床封头1连接,之间放置石棉垫片14,以保证吸附床的密封性,下部设置支架,固定在地面。吸附床内部的冷热媒流体通道为螺旋线形支管6,共分布12层,用U形卡15将其固定在支架5上,另外,进水管3、出水管12也参与换热,总的铜管换热面积为9.4m2。螺旋线形支管的管径为16mm,中间螺距14mm;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管径为22mm。螺旋线形支管每两层支管之间及螺旋线管之间的螺距中填充吸附剂16(活性炭),各层支管通过竖直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并传递冷热媒介质。所述螺旋线管形成了中空的圆筒形,中空的圆筒形的内侧壁、外侧壁包裹圆柱形金属丝网7;中空的圆筒形的上顶和下底包裹圆形金属丝网8,以防止吸附剂泄漏,被吸入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10的入口在吸附床筒体的中部,管道半径为50mm;制冷剂管道入口与筒体9联通。位于中空的圆筒形的内侧壁、外侧壁的钢丝网之间及外侧壁的钢丝网与筒壁之间的通道为制冷剂的传质通道17。本吸附床的工作过程为:在吸附床进行吸附过程中,冷却流体水从进水管进入,以使从蒸发器来的甲醇制冷剂在低温的状态下被活性炭吸附,通过对流换热吸收制冷剂被吸附剂吸附时产生的吸附热,温度升高后再从出水管流出。制冷剂从传质通道17流过,通过金属丝网被吸附剂吸附。在吸附床进行解吸过程中,加热流体水从进水管进入,与每两层支管之间的吸附剂对流换热加热吸附剂,使其进行还原,温度下降后从出水管流出制冷剂从吸附剂中被解吸出来,通过金属丝网从传质通道17流过,最后流出吸附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系统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其特征是,吸附床的结构为圆筒形,吸附床上口通过法兰与封头连接,吸附床上口与封头之间放置石棉垫片,所述吸附床内部的冷热媒流体通道为螺旋线形支管,每层用U形卡将其固定在位于两侧的支架上,进水管从封头穿入到螺旋线形支管下方与出水管联通,出水管从封头穿出,所述螺旋线形支管每层支管之间填充吸附剂,各层支管通过竖直放置的进出水管连接并传递冷热媒介质;所述螺旋线管形成了中空的圆筒形,中空的圆筒形的内侧壁、外侧壁、上顶和下底均用钢丝网包裹,以防止吸附剂泄漏,被吸入制冷剂管道,制冷剂管道的入口在吸附床筒体的中部;制冷剂管道入口与筒体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其特征是,吸附床的结构为圆筒形,吸附床上口通过法兰与封头连接,吸附床上口与封头之间放置石棉垫片,所述吸附床内部的冷热媒流体通道为螺旋线形支管,每层用U形卡将其固定在位于两侧的支架上,进水管从封头穿入到螺旋线形支管下方与出水管联通,出水管从封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润清王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