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秀平专利>正文

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090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设计要点在于,包括: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混凝土;上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下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顶板和侧板;在底板以及顶板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一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在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纵筋安置于上述凹槽中。采用本申请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外包钢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A Steel-encased Concrete Beam or Column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市政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混凝土梁而言,其一般是带缝工作(在受拉侧一侧会形成裂缝)。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通过设受拉侧设置钢结构,即形成组合混凝土的形式来解决。而对于混凝土柱而言,为了增强柱的轴向抗压承载力,一般可是在柱周边设置钢结构,来参与竖向受力。然而,对于上述梁或柱而言,如何避免钢构件与混凝土产生较大的位移,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及其施工方法,加强外部钢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本申请的方案如下: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包括: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混凝土;上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下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顶板和侧板;在底板以及顶板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一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在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纵筋安置于上述凹槽中。进一步,在上部钢构件的侧板、下部钢构件的侧板的表面上设置第二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轴向方向;在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箍筋7安置于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凹槽中;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沿着梁或柱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即箍筋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之间,与箍筋相配合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也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之间;进一步,在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上分布有单层或多层孔,在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上的孔,和/或,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3-2的表面的凹槽内设置纵筋。进一步,在梁或柱的端部设置端板,端板分别与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连接在一起;在梁或柱的侧部还设置有连接侧板,连接侧板与上部钢构件的侧板、下部钢构件的侧板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在连接侧板的表面也设置有第二X型突起构件,且连接侧板的表面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与上部钢构件以及下部钢构件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的凹槽对应。进一步,连接侧板采用内凹形状,且连接侧板9沿着梁或柱的方向延伸,其两端与端板连接在一起,连接侧板包括两端的直立段以及中间的内凹段,所述两端的直立段分别上部钢构件的侧板、下部钢构件的侧板相对应,在内凹段的内侧设置第二X型突起构件,且连接侧板的表面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与上部钢构件以及下部钢构件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的凹槽对应。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包括:第一,先制作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将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分别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连接侧板上;第二,安装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钢筋笼:将下部纵筋与下部钢构件的第一X型突起构件安装在一起、将上部纵筋与上部钢构件的第一X型突起构件安装在一起;通过箍筋将上部纵筋与下部纵筋绑扎形成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钢筋笼共同体;第三,将连接侧板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的凹槽与箍筋位置对齐,然后卡入箍筋内,然后将连接侧板与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焊接在一起;第四,立模,然后浇筑混凝土,振捣,最后形成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实施例一的设计要点之一是:在混凝土梁或柱上设置: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对于柱而言,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是将柱放倒来看,属于柱的一对侧面),通过钢构件参与受力,来提高承载力。第二,实施例一的设计要点之二是:设计了第一X型突起构件3以及第二X型突起构件;其中,第一X型突起构件3能够避免上部钢构件1、下部钢构件2与混凝土之间沿轴向方向之间的滑移;第二X型突起构件6能够避免上部钢构件1、下部钢构件2与混凝土之间沿侧板方向之间的滑移,即对于梁而言,避免下部钢构件2从混凝土上落下,避免上部钢构件1与混凝土之间脱开。第三,提出了内凹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对于此类梁而言,在连接侧板的内侧设置第二X型突起构件6,且第二X型突起构件6设置有与箍筋(箍筋也为内凹形)相匹配的凹槽,其具有便于定位箍筋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实施例一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的纵向设计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上部钢构件或下部钢构件的设计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一X型突起构件的设计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第一X型突起构件与纵筋相互连接的纵向设计图。图5是实施例一的第一X型突起构件与纵筋相互连接的横截面设计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第一X型突起构件与纵筋相互连接的横截面设计图。图7是实施例三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的纵向设计图。图8是实施例四的连接侧板-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的横截面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包括:上部钢构件1、下部钢构件2、混凝土;上部钢构件1为U形,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下部钢构件2为U形,包括:顶板2-1和侧板2-2;在底板1-1以及顶板2-1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3,第一X型突起构件3包括第一倾斜板3-1以及第二倾斜板3-2;第一倾斜板3-1以及第二倾斜板3-2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在第一倾斜板3-1与第二倾斜板3-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3-3;梁或柱中的纵筋5安置于上述凹槽3-3中。在上部钢构件1的侧板1-2、下部钢构件2的侧板2-2的表面上设置第二X型突起构件6,第二X型突起构件6包括第三倾斜板6-1以及第四倾斜板6-2;第三倾斜板6-1以及第四倾斜板6-2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轴向方向;在第三倾斜板6-1以及第四倾斜板6-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箍筋7安置于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凹槽中;第一X型突起构件3、第二X型突起构件6沿着梁或柱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即箍筋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3之间,因此,与箍筋相配合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6也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3之间;第一X型突起构件3能够避免上部钢构件1、下部钢构件2与混凝土之间沿轴向方向之间的滑移;第二X型突起构件6能够避免上部钢构件1、下部钢构件2与混凝土之间沿侧板方向之间的滑移,即对于梁而言,避免下部钢构件2从混凝土上落下,避免上部钢构件1与混凝土之间脱开。实施例二,当纵筋的层数大于1层时,为了便于安置纵筋,在第一倾斜板3-1以及第二倾斜板3-2上分布有单层或多层孔,可以在第一倾斜板3-1以及第二倾斜板3-2上的孔,和/或,第一倾斜板3-1与第二倾斜板3-2的表面的凹槽3-3,设置纵筋。实施例三,在梁或柱的端部设置端板8,端板8分别与上部钢构件1、下部钢构件2连接在一起;在梁或柱的侧部还设置有若干个连接侧板9,连接侧板9与上部钢构件1的侧板1-2、下部钢构件2的侧板2-2连接在一起;在连接侧板9的表面也设置有第二X型突起构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混凝土;上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下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顶板和侧板;在底板以及顶板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一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在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纵筋安置于上述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混凝土;上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底板和侧板;下部钢构件为U形,包括:顶板和侧板;在底板以及顶板的表面沿着混凝土梁或柱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一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在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纵筋安置于上述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其特征在于,在上部钢构件的侧板、下部钢构件的侧板的表面上设置第二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包括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倾斜方向分别朝向梁或柱的横截面方向的两端、其延伸方向为梁或柱的轴向方向;在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梁或柱中的箍筋安置于第三倾斜板以及第四倾斜板的凹槽中;第一X型突起构件、第二X型突起构件沿着梁或柱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即箍筋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之间,与箍筋相配合的第二X型突起构件也设置在第一X型突起构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上分布有单层或多层孔,在第一倾斜板以及第二倾斜板上的孔,和/或,第一倾斜板与第二倾斜板的表面的凹槽内设置纵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包钢-混凝土梁或柱,其特征在于,在梁或柱的端部设置端板,端板分别与上部钢构件、下部钢构件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郑秀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