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864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包括驱动轮、防滑凸齿、防脱支撑块和防滑件,所述驱动轮外侧壁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防滑凸齿,且相邻防滑凸齿之间的驱动轮外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收放腔,所述收放腔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收放腔内侧壁的一端固定有缓冲支撑框,所述驱动轮的一侧设有扶手带,扶手带的内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防脱支撑块,且相邻防脱支撑块之间的扶手带内侧壁上安装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远离扶手带内侧壁的一端设有凸齿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打滑机构的使用范围,实现了打滑机构的限位功能,而且延长了打滑机构的使用寿命。

An Effective Anti-Sliding Mechanism Driven by Armrest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扶梯
,具体为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
技术介绍
电动扶梯是带有循环运行阶梯,主要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运送顾客,电梯包括电梯阶梯和电梯扶手带,扶手带和扶手阶梯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同的速度运动,但是因为扶手带在与扶手驱动轮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运动,长时间工作后,扶手带自身被拉长,导致扶手带和扶手驱动轮之间的压力减小,造成打滑现象,从而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小于电梯阶梯的运行速度,打滑现象严重时,造成手扶扶手带的乘客被拉倒,存在造成人身伤害的隐藏风险,而且很多的扶手带驱动的防打滑机构一般无法实现限位与缓冲功能,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困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包括驱动轮、防滑凸齿、防脱支撑块和防滑件,所述驱动轮外侧壁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防滑凸齿,且相邻防滑凸齿之间的驱动轮外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收放腔,所述收放腔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收放腔内侧壁的一端固定有缓冲支撑框,且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包括驱动轮(1)、防滑凸齿(2)、防脱支撑块(3)和防滑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1)外侧壁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防滑凸齿(2),且相邻防滑凸齿(2)之间的驱动轮(1)外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收放腔(14),所述收放腔(1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远离收放腔(14)内侧壁的一端固定有缓冲支撑框(10),且缓冲支撑框(10)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缓冲沉腔(9),所述驱动轮(1)的一侧设有扶手带(7),扶手带(7)的内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防脱支撑块(3),且相邻防脱支撑块(3)之间的扶手带(7)内侧壁上安装有防滑件(8),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防止扶手带驱动打滑机构,包括驱动轮(1)、防滑凸齿(2)、防脱支撑块(3)和防滑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1)外侧壁的边缘位置处固定有防滑凸齿(2),且相邻防滑凸齿(2)之间的驱动轮(1)外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收放腔(14),所述收放腔(1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远离收放腔(14)内侧壁的一端固定有缓冲支撑框(10),且缓冲支撑框(10)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缓冲沉腔(9),所述驱动轮(1)的一侧设有扶手带(7),扶手带(7)的内侧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防脱支撑块(3),且相邻防脱支撑块(3)之间的扶手带(7)内侧壁上安装有防滑件(8),所述防滑件(8)远离扶手带(7)内侧壁的一端设有凸齿卡腔(11),且凸齿卡腔(1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限位沉槽(4),所述防脱支撑块(3)远离扶手带(7)内侧壁的两端皆固定有复位弹簧(12)。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成鸿龚建伦劳楣凌林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亚通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