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82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导轨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导轨本体,由前至后贯穿所述导轨本体的、且位于底座上方的通槽,设置在所述通槽内部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为“十”字形设置的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侧的第一边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另一侧的第二边支撑板;通过支撑架、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第一边支撑板和第二边支撑板的协同作用,能使得支撑体与通槽的内壁相贴合,并能使得支撑体在通槽的内部起到对导轨本体的支撑作用,通过支撑体对导轨本体的支撑作用,能提高导轨本体的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和抗挤压性能。性能和抗挤压性能。性能和抗挤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导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导轨
,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导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它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等;这些力的大小与电梯的载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电梯速度和载质量选配导轨;通常称轿厢导轨为主轨,对重导轨为副轨。
[0003]现有技术的空心导轨由于成本低廉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梯中,但是由于空心导轨的中空设置,使得现有技术的空心导轨的存在结构强度低、抗变形性能差和抗挤压性能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结构强度的、提高抗变形性能的和提高抗挤压性能的电梯导轨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导轨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导轨本体,由前至后贯穿所述导轨本体的、且位于底座上方的通槽,设置在所述通槽内部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为“十”字形设置的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且与所述通槽的内顶壁相贴合的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且与底座的顶部相贴合的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侧的、且位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且与通槽的一侧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一边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另一侧的、且位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且与通槽的另一侧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二边支撑板;支撑体4可以通过上支撑板42、下支撑板43、第一边支撑板44和第二边支撑板45,在通槽3的内部起到支撑导轨本体2的作用,从而能提高导轨本体2的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和抗挤压性能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板通过第一橡胶缓冲层与通槽的内顶壁相贴合,所述下支撑板通过第二橡胶缓冲层与底座的顶部相贴合,所述第一边支撑板通过第三橡胶缓冲层与通槽的一侧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边支撑板通过第四橡胶缓冲层与通槽的另一侧内侧壁相贴合;支撑体通过橡胶缓冲层能与通槽的内壁紧密贴合,有利于支撑体在通槽的内部对导轨本体起到支撑作用。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撑板的四角处通过锁紧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往下凹陷设置有位于导轨本体一侧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往下凹陷设置有位于导轨本体另一侧的、且与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一致的第二螺纹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导轨本体的一端往外突出设置有卡块,所述导轨本体的另一端往内凹陷设置有与卡块对应嵌合的卡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导轨本体一体成型在底座的顶部。
[0011]作为优选,所述通槽为矩形通槽。
[0012]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支撑架、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第一边支撑板和第二边支撑板的协同作用,能使得支撑体与通槽的内壁相贴合,并能使得支撑体在通槽的内部起到对导轨本体的支撑作用,通过支撑体对导轨本体的支撑作用,能提高导轨本体的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和抗挤压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导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7]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19]一种电梯导轨结构,如图1

3所示,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顶部的导轨本体2,由前至后贯穿所述导轨本体2的、且位于底座1上方的通槽3,设置在所述通槽3内部的支撑体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往下凹陷设置有位于导轨本体2一侧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螺纹孔1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往下凹陷设置有位于导轨本体2另一侧的、且与第一螺纹孔11的数量一致的第二螺纹孔12。所述导轨本体2的一端往外突出设置有卡块21,所述导轨本体2的另一端往内凹陷设置有与卡块21对应嵌合的卡槽22。安装时将一个导轨本体2的卡块21嵌设进另一个导轨本体的卡槽22内。
[0020]所述支撑体4包括为“十”字形设置的支撑架4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顶部的、且与所述通槽3的内顶壁相贴合的上支撑板4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1底部的、且与底座1的顶部相贴合的下支撑板4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一侧的、且位于上支撑板42和下支撑板43之间的、且与通槽3的一侧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一边支撑板44,设置在所述支撑板41另一侧的、且位于上支撑板42和下支撑板43之间的、且与通槽3的另一侧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二边支撑板45。支撑体4可以通过上支撑板42、下支撑板43、第一边支撑板44和第二边支撑板45,在通槽3的内部起到支撑导轨本体2的作用,从而能提高导轨本体2的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和抗挤压性能。
[0021]所述上支撑板42通过第一橡胶缓冲层421与通槽3的内顶壁相贴合,所述下支撑板43通过第二橡胶缓冲层431与底座1的顶部相贴合,所述第一边支撑板44通过第三橡胶缓冲层441与通槽3的一侧内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边支撑板454通过第四橡胶缓冲层451与通槽
3的另一侧内侧壁相贴合。支撑体4通过橡胶缓冲层能与通槽3的内壁紧密贴合,有利于支撑体4在通槽3的内部对导轨本体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下支撑板43的四角处通过锁紧螺栓432与底座1固定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本体2一体成型在底座1的顶部。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3为矩形通槽。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均设置有六个。
[0025]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支撑架、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第一边支撑板和第二边支撑板的协同作用,能使得支撑体与通槽的内壁相贴合,并能使得支撑体在通槽的内部起到对导轨本体的支撑作用,通过支撑体对导轨本体的支撑作用,能提高导轨本体的结构强度、抗变形性能和抗挤压性能。
[0026]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导轨结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导轨本体,由前至后贯穿所述导轨本体的、且位于底座上方的通槽,设置在所述通槽内部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为“十”字形设置的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且与所述通槽的内顶壁相贴合的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且与底座的顶部相贴合的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侧的、且位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且与通槽的一侧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一边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另一侧的、且位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且与通槽的另一侧内侧壁相贴合的第二边支撑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通过第一橡胶缓冲层与通槽的内顶壁相贴合,所述下支撑板通过第二橡胶缓冲层与底座的顶部相贴合,所述第一边支撑板通过第三橡胶缓冲层与通槽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壮刘仲新周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亚通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