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82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包括扶梯桁架、扶手带、动力组合、第一张紧机构、第二张紧机构、扶手带驱动机构;所述扶手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若干个上压轮、上压轮轴、升降组合、若干个下承轮、下承轮轴、大带轮、小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动力组合带动扶手带驱动机构中的小带轮,同时驱动和小带轮同在下承轮轴上的下承轮,下承轮转动时带动扶手带,实现对扶手带的驱动作用,其次,再通过第一张紧机构、第二张紧机构配合和扶手带驱动机构,实现对扶手带的张紧作用,因此,通过提高张紧作用可以减少扶手带打滑几率,降低自动扶梯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扶手带驱动机构可以有效驱动扶手带转动,提高扶手带工作效率。提高扶手带工作效率。提高扶手带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扶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为了提高人们行动的便捷性,自动扶梯应运而生。自动扶梯一般是斜置,行人在扶梯的一端站上自动行走的梯级,便会自动被带到扶梯的另一端,途中梯级会一路保持水平。扶梯在两旁设有跟梯级同步移动的扶手,供使用者扶握。这几年电动扶梯事故频发不断,导致不少人因为电动扶梯的故障而受到伤害。最为常见的,便是在梯级向上走是,因为扶手带打滑或者扶手带速度慢于梯级向上的速度,导致人走上扶梯后因为重心后移而摔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自动扶梯扶手驱动的、且用于减少因扶手带打滑而导致使用者出现安全事故的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包括扶梯桁架,设置在所述扶梯桁架外侧壁的扶手带,设置在所述扶梯桁架内部的动力组合,设置在所述动力组合一侧的第一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机构一侧的第二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和第二张紧机构之间的扶手带驱动机构;所述扶手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端的、且用于压紧扶手带的若干个上压轮,设置在所述上压轮中心的上压轮轴,设置在所述上压轮轴承两端的、且用于调节上压轮高度的升降组合,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端的、且用于承载扶手带的若干个下承轮,设置在所述下承轮中心的下承轮轴,设置在所述下承轮一侧的大带轮,设置在所述大带轮一侧的小带轮。
[0005]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组合包括螺栓,设置在所述螺栓底部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上方的L型板。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上压轮和上压轮轴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
[0007]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合包括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的驱动带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下承轮和下承轮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半圆键,所述大带轮和下承轮轴之间设置有第二半圆键,所述小带轮和下承轮轴之间设置有第三半圆键。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大带轮和小带轮之间设置有轴套。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一侧的第一张紧大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大带轮上方的第一张紧小带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一侧的第二张紧大带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张紧大带轮上方的第二张紧小带轮。
[0012]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本技术通过动力组合带动扶手带驱动机构中的小带轮,同时驱动和小带轮同在下承轮轴上的下承轮,下承轮转动时带动扶手带,实现对扶手带的驱动作用,其次,再通过第一张紧机构、第二张紧机构配合和扶手带驱动机构,实
现对扶手带的张紧作用,因此,通过提高张紧作用可以减少扶手带打滑几率,降低自动扶梯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扶手带驱动机构可以有效驱动扶手带转动,提高扶手带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扶手驱动机构的左视图;
[0015]图3为图1升降机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7]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19]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如图1

2所示,包括扶梯桁架1,设置在所述扶梯桁架1外侧壁的扶手带2,设置在所述扶梯桁架1内部的动力组合3,设置在所述动力组合3一侧的第一张紧机构4,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机构4一侧的第二张紧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机构4和第二张紧机构5之间的扶手带驱动机构6;所述扶手驱动机构6包括支撑架6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1 上端的、且用于压紧扶手带2的若干个上压轮62,设置在所述上压轮62中心的上压轮轴63,设置在所述上压轮轴承63两端的、且用于调节上压轮62高度的升降组合6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1下端的、且用于承载扶手带2的若干个下承轮65,设置在所述下承轮65中心的下承轮轴66,设置在所述下承轮65 一侧的大带轮67,设置在所述大带轮67一侧的小带轮68。具体的,所述大带轮67分别设置在所述扶手驱动机构6的两侧,所述小带轮68设置距离所述动力组合3近的一侧。
[0020]所述上压轮62和上压轮轴63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101。所述动力组合3 包括步进电机31,设置在所述步进电机31输出端的驱动带轮32。所述下承轮 65和下承轮轴66之间设置有第一半圆键102,所述大带轮67和下承轮轴66 之间设置有第二半圆键103,所述小带轮68和下承轮轴66之间设置有第三半圆键104。具体的,所述驱动组合3转动小带轮68,所述小带轮68转动带动同所述下承轮轴66上的大带轮67和小带轮68。所述大带轮67和小带轮68之间设置有轴套105。所述轴套105用于定位大带轮67和小带轮68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张紧机构4包括第一固定架4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41一侧的第一张紧大带轮42,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大带轮42上方的第一张紧小带轮43。具体的,通过调节第一张紧小带轮43的高度可以实现张紧功能。所述第二张紧机构5包括第二固定架51,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51一侧的第二张紧大带轮52,设置在所述第二张紧大带轮52上方的第二张紧小带轮53。具体的,通过调节第二张紧小带轮53的高度可以实现张紧功能。
[0021]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组合64包括螺栓641,设置在所述螺栓641底部的弹簧642,设置在所述弹簧642上方的L型板643。通过拧紧所述螺栓641,所述螺栓641下降、且带动所述上压轮轴63向下移动,所述上压轮轴63带动上压轮62向下移动,通过拧松所述螺栓641,所述螺栓641向上移动、且带动所述上压轮轴63向上移动,所述上压轮轴63带动上压轮62向上移动,通过所述L型板643和弹簧642固定螺栓641的位置。
[0022]工作原理: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上压轮62和所述下承轮 63对所述扶手带2进行压紧作用,所述上压轮62通过所述升降组合64进行高度调节,当所述上压轮62降低高度时,能有效的压紧所述扶手带2,使所述扶手带2与所述下承轮63紧密贴合。通过所述动力组合3中所述步进电机31驱动所述驱动带轮32,所述驱动带轮32与所述小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包括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包括扶梯桁架,设置在所述扶梯桁架外侧壁的扶手带,设置在所述扶梯桁架内部的动力组合,设置在所述动力组合一侧的第一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机构一侧的第二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和第二张紧机构之间的扶手带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端的、且用于压紧扶手带的若干个上压轮,设置在所述上压轮中心的上压轮轴,设置在所述上压轮轴承两端的、且用于调节上压轮高度的升降组合,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端的、且用于承载扶手带的若干个下承轮,设置在所述下承轮中心的下承轮轴,设置在所述下承轮一侧的大带轮,设置在所述大带轮一侧的小带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合包括螺栓,设置在所述螺栓底部的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上方的L型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扶梯扶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之运龚建伦周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亚通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