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072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包括锁体、锁芯和盖面,锁芯可活动装设在锁体内,锁体固定密封套设在盖面内,盖面一端设有锁眼滑盖,另一端设有密封胶圈,锁体内还开设有通气装置,通气装置包含正、负压阀,正压阀包含有油箱气口、外气口和阀体,阀体内开设有换气腔,换气腔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油箱气口相抵,另一端与外气口相抵,油箱气口与弹性件之间设有对油箱气口密封的密封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锁体内设有对油箱气压平衡的正、负压阀,当油箱气压与外部气压平衡时,锁体内的正负压阀可防止气孔堵塞,消除摩托车油箱气压变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A Kind of Oil Tank Lock Assembly with Ventilation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箱锁,具体涉及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
技术介绍
油箱锁具有闭锁油箱管口的功能,防止油箱内的汽油泄漏,但是油箱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油箱内的气压存在变化,为了防止气压变化而使得油箱变形,油箱锁不能密封,必须要留出一个进出气孔,但传统油箱锁的进出气孔是没有什么保护的,并且由于进出气孔设置于油箱盖的上端,通过进出气孔与油箱锁底部的进出气阀相连,这样灰尘、冰雪等杂物易从端面掉落到进出气孔,或是水落入进出气孔结冰,都会造成对进出气孔的堵塞。当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油泵会不断的从油箱抽油,而由于油箱的进出气孔已被堵塞,外界空气无法补充到油箱内部,油箱里就会形成一个真空,由于油箱承受的压力有限,油箱就会被吸瘪;如果油箱被暴晒或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引起油箱内部压力升高,易引起油箱发鼓,甚至引发油箱开裂漏油,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换气腔来平衡油箱气压、消除安全事故的油箱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包括锁体、锁芯和盖面,所述锁芯可活动装设在锁体内,所述锁体固定密封套设在盖面内,所述盖面一端设有锁眼滑盖,另一端设有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内还开设有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含正压阀与负压阀,所述正压阀包含有油箱气口、外气口和阀体,所述阀体内开设有一个换气腔,所述换气腔与油箱气口和外气口相通,所述换气腔内设有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一端与油箱气口相抵,另一端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周面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密封堵头相抵,另一端与外气口相抵,所述负压阀包含有负压油箱气口、负压外气口和负压阀体,所述负压阀体内开设有一个负压换气腔,所述负压换气腔与负压油箱气口和负压外气口相通,所述负压换气腔内设有负压密封堵头,所述负压密封堵头一端与负压外气口相抵,另一端连接负压限位杆,所述负压限位杆外周面套设有负压弹性件,所述负压弹性件一端与负压密封堵头相抵,另一端与负压油箱气口相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包含有锁体、锁芯和盖面,所述锁体内开设有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含当油箱内气压过高时对外排气的正压阀与当油箱内气压过低时让外部进气的负压阀,所述正压阀包含有阀体,所述阀体一端设有油箱气口,另一端设有外气口,所述阀体内还开设有一个换气腔,所述换气腔一端与油箱气口相通,另一端与外气口相通,所述换气腔内设有一个半圆形的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对油箱气口相抵密封,所述密封堵头上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密封堵头相抵,另一端与外气口相抵,所述外气口的直径小于弹性件的直径,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限位杆的长度,所述负压阀与正压阀结构一致,将正压阀180°倒置,相连的两个气口大小形状均相同,其原先外气口位置变为负压油箱气口,油箱气口位置变为负压外气口,变可作为负压阀使用,不用对负压阀进行模具开发,节约了生产成本。上述的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油箱气口为上窄下宽的圆柱型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箱气口外上窄下宽的圆柱型结构,其中宽的一端与密封堵头相抵连接,直至油箱方向变窄,从而限制密封堵头落入油箱,同时提高油箱密闭性,防止汽油挥发。上述的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负压外气口为上宽下窄的圆柱型结构。上述的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与负压弹性件均为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锁体内设有正负压阀,所述正负压阀内设有换气腔,当油箱气压与外部气压平衡时,锁体内的正负压阀可防止气孔堵塞,当油箱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正压阀对油箱气压通过换气腔放气,当油箱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负压阀通过换气腔对油箱气压进气,消除摩托车油箱气压变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通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包括锁体1、锁芯2和盖面3,锁芯2可活动装设在锁体1内,锁体1固定密封套设在盖面3内,盖面3一端设有锁眼滑盖31,另一端设有密封胶圈4,锁体1内还开设有通气装置,通气装置包含正压阀51与负压阀52,正压阀51包含有油箱气口511、外气口512和阀体513,阀体513内开设有一个换气腔514,换气腔514与油箱气口511和外气口512相通,换气腔514内设有密封堵头515,密封堵头515一端与油箱气口511相抵,另一端连接限位杆516,限位杆516外周面套设有弹性件517,弹性件517一端与密封堵头515相抵,另一端与外气口512相抵,负压阀52包含有负压油箱气口521、负压外气口522和负压阀体523,负压阀体523内开设有一个负压换气腔524,负压换气腔524与负压油箱气口521和负压外气口522相通,负压换气腔524内设有负压密封堵头525,负压密封堵头525一端与负压外气口522相抵,另一端连接负压限位杆526,负压限位杆526外周面套设有负压弹性件527,负压弹性件527一端与负压密封堵头525相抵,另一端与负压油箱气口521相抵,本技术的负压阀52与正压阀51结构一致,将正压阀51进行180°倒置,变可作为负压阀52使用,将本技术的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安装在摩托车油箱上,当油箱气压与外部气压一致时,负压弹性件526会对负压密封堵头525施加压力使外部的雨水、灰尘等进入不到油箱,由于通气装置设置在锁体1内部,外气口512与负压外气口525通过锁芯2和锁眼滑盖31等间隙通气,当油箱气压高于外部气压时,此时正压阀51工作,油箱内气压通过油箱气口511推动密封堵头515向外气口512移动,使气压从油箱排放至换气腔514,此时由于密封堵头515上的限位杆516随密封堵头515移动到外气口512并与之抵接,油箱内气压在换气腔514内换气完成后,弹性件516因为其弹性力恢复形变,带动密封堵头515回位,限位杆516也随密封堵头515离开外气口512,换气腔514内的油箱气压随着外气口512排放,使油箱气压与外气压平衡,当油箱气压低于外部气压时,此时负压阀52工作,当外部气压通过负压外气口522推动负压密封堵头525,使外部气压通过负压换气腔524进入到负压油箱气口521对油箱进气,补足油箱气压使其压力平衡,随后负压弹性件526带动负压密封堵头525回位密封负压外气口522,正、负压阀的来回送气,使油箱气口511、负压油箱气口521、负压外气口522与外气口512活动,使气孔通畅不至堵塞,平衡油箱气压,保护油箱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包括锁体、锁芯和盖面,所述锁芯可活动装设在锁体内,所述锁体固定密封套设在盖面内,所述盖面一端设有锁眼滑盖,另一端设有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内还开设有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含正压阀与负压阀,所述正压阀包含有油箱气口、外气口和阀体,所述阀体内开设有一个换气腔,所述换气腔与油箱气口和外气口相通,所述换气腔内设有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一端与油箱气口相抵,另一端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周面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密封堵头相抵,另一端与外气口相抵,所述负压阀包含有负压油箱气口、负压外气口和负压阀体,所述负压阀体内开设有一个负压换气腔,所述负压换气腔与负压油箱气口和负压外气口相通,所述负压换气腔内设有负压密封堵头,所述负压密封堵头一端与负压外气口相抵,另一端连接负压限位杆,所述负压限位杆外周面套设有负压弹性件,所述负压弹性件一端与负压密封堵头相抵,另一端与负压油箱气口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换气腔的油箱锁总成,包括锁体、锁芯和盖面,所述锁芯可活动装设在锁体内,所述锁体固定密封套设在盖面内,所述盖面一端设有锁眼滑盖,另一端设有密封胶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内还开设有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包含正压阀与负压阀,所述正压阀包含有油箱气口、外气口和阀体,所述阀体内开设有一个换气腔,所述换气腔与油箱气口和外气口相通,所述换气腔内设有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一端与油箱气口相抵,另一端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周面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密封堵头相抵,另一端与外气口相抵,所述负压阀包含有负压油箱气口、负压外气口和负压阀体,所述负压阀体内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波黄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泰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