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948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送料架、工作台和气源箱,所述主体框架上设有侧梁、顶梁、侧压气缸和下压气缸,所述送料架与所述主体框架成T型设置,且所述送料架一端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底部并与所述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送架上设有滑轨和送料气缸,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设于所述送料架上方,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卡块和注气装置,所述气源箱设于主体框架内,且所述气源箱内设有气源处理器和气源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新能源电池外壳的气密性检测效果显著,同时检测时无需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密检测设备领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池外壳是用于包裹电池主体部件的壳体,只要是为了减小外部环境因素对电池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及防止电池内部组成成分产生泄露的一种保护装置,理所当然,在新能源电池外壳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其气密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最主要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封堵壳体预设的漏孔再通过对其内部加压并观察气压变化来判定新能源电池外壳的气密性是否达标,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操作,检测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对新能源电池外壳的气密性检测效果显著,同时检测时无需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送料架、工作台和气源箱,所述主体框架为多根金属杆体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在所述主体框架两侧各设有一根侧梁,在所述主体框架顶部设有复数根顶梁,各根所述侧梁和顶梁均水平横向设置且两端均与所述主体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上固设有复数个侧压气缸,且各个所述侧压气缸的伸缩端均朝向所述主体框架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侧压气缸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封堵块,在各根所述顶梁上固设有复数个下压气缸,且各个所述下压气缸的伸缩端均竖直朝向所述主体框架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下压气缸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封堵块,所述送料架与所述主体框架成T型设置,且所述送料架一端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底部并与所述主体框架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架上部设有滑轨,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架上方,且所述工作台的设置高度略小于主体框架上侧梁的设置高度,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固定待检测工件的复数个卡块和注气装置,且各个所述卡块均与所述下压气缸相对应,所述气源箱设于所述主体框架底部,且所述气源箱内部设有气源处理器和气源控制器,各个所述侧压气缸、下压气缸、和注气装置均连接所述气源处理器工作并受控于所述气源控制器。进一步的,还包括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压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对工作台待检测工件内部注入气压强度的数显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数显压力表设于所述主体框架外侧,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数显压力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注气装置为型号PCF5015N的微型高压气泵,且位置分布于工作台上表面边沿。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底部设有复数个用于调节高度的第一脚杯,所述送料架前端底部设有复数个用于调节高度的第二脚杯,且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送料架通过调节各个所述第一脚杯和第二脚杯使装置保持水平设置。进一步的,在所述送料架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内部的末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工作台在送料架上滑动的送料气缸,所述送料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且所述送料气缸连接所述气源处理器工作并受控于所述气源控制器。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使用时通过工作台上表面的卡块将待检测壳体固定于工作台上,并通过控制送料气缸收缩带动工作台沿送料架上所设滑轨向主体框架内部运动,当到达指定位置时,通过控制侧压气缸伸长并利用第一封堵块块对待检测壳体进一步固定及封堵住壳体侧边上的漏孔,同时下压气缸的伸缩端向下伸出抵住壳体上表面,第二封堵块压紧并封堵住壳体上表面的漏孔,使壳体与工作台密封贴合形成密闭空间,并通过注气装置向密闭空间内注入空气进行加压,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密闭空间内部气压变化并通过数显压力表显示数值,当达到预设值后,停止加压,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若数显压力表显示壳体内部气压未发生较大变化,则判定产品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检测完毕后,排出壳体内部气体至常压状态,然后依次控制下压气缸和侧压气缸收缩,第一封堵块和第二封堵块均与工作台上壳体脱离,再通过控制送料气缸伸长,将工作台及置于工作台上的壳体沿滑轨送出主体框架,最后松开卡块并取出壳体,检测完成;本技术针对新能源电池外壳的气密性检测效果显著,同时检测时无需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中:1主体框架、2工作台、3送料架、4气源箱、5数显压力表、11侧梁、12顶梁、13侧压气缸、14下压气缸、15第一脚杯、21注气装置、22卡块、31滑轨、32送料气缸、33第二脚杯、41气源处理器、42气源控制器、130第一封堵块、140第二封堵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考图1-4,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送料架3、工作台2和气源箱4,所述主体框架1为多根金属杆体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在所述主体框架1两侧各设有一根侧梁11,在所述主体框架1顶部设有复数根顶梁12,各根所述侧梁11和顶梁12均水平横向设置且两端均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11上固设有复数个侧压气缸13,且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的伸缩端均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封堵块130,在各根所述顶梁12上固设有复数个下压气缸14,且各个所述下压气缸14的伸缩端均竖直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下压气缸14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封堵块140,所述送料架3与所述主体框架1成T型设置,且所述送料架3一端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并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架3上部设有滑轨31,所述工作台2通过所述滑轨31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架3上方,且所述工作台2的设置高度略小于主体框架1上侧梁11的设置高度,在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用于固定待检测工件的复数个卡块22和注气装置21,且各个所述卡块22均与所述下压气缸14相对应,在所述送料架3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的末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工作台2在送料架3上滑动的送料气缸32,所述送料气缸32的伸缩端与所述工作台2固定连接,所述气源箱4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且所述气源箱4内部设有气源处理器41和气源控制器42,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下压气缸14、注气装置21和所述送料气缸32均连接所述气源处理器41工作并受控于所述气源控制器42,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设有复数个用于调节高度的第一脚杯15,所述送料架3前端底部设有复数个用于调节高度的第二脚杯33,且所述主体框架1和所述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送料架(3)、工作台(2)和气源箱(4),所述主体框架(1)为多根金属杆体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在所述主体框架(1)两侧各设有一根侧梁(11),在所述主体框架(1)顶部设有复数根顶梁(12),各根所述侧梁(11)和顶梁(12)均水平横向设置且两端均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11)上固设有复数个侧压气缸(13),且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的伸缩端均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封堵块(130),在各根所述顶梁(12)上固设有复数个下压气缸(14),且各个所述下压气缸(14)的伸缩端均竖直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下压气缸(14)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封堵块(140),所述送料架(3)与所述主体框架(1)成T型设置,且所述送料架(3)一端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并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架(3)上部设有滑轨(31),所述工作台(2)通过所述滑轨(31)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架(3)上方,且所述工作台(2)的设置高度略小于主体框架(1)上侧梁(11)的设置高度,在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用于固定待检测工件的复数个卡块(22)和注气装置(21),且各个所述卡块(22)均与所述下压气缸(14)相对应,所述气源箱(4)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且所述气源箱(4)内部设有气源处理器(41)和气源控制器(42),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下压气缸(14)和注气装置(21)均连接所述气源处理器(41)工作并受控于所述气源控制器(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外壳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1)、送料架(3)、工作台(2)和气源箱(4),所述主体框架(1)为多根金属杆体围合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在所述主体框架(1)两侧各设有一根侧梁(11),在所述主体框架(1)顶部设有复数根顶梁(12),各根所述侧梁(11)和顶梁(12)均水平横向设置且两端均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梁(11)上固设有复数个侧压气缸(13),且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的伸缩端均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侧压气缸(13)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封堵块(130),在各根所述顶梁(12)上固设有复数个下压气缸(14),且各个所述下压气缸(14)的伸缩端均竖直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内部设置,各个所述下压气缸(14)的伸缩端端部均设有第二封堵块(140),所述送料架(3)与所述主体框架(1)成T型设置,且所述送料架(3)一端延伸入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并与所述主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架(3)上部设有滑轨(31),所述工作台(2)通过所述滑轨(31)滑动设置于所述送料架(3)上方,且所述工作台(2)的设置高度略小于主体框架(1)上侧梁(11)的设置高度,在所述工作台(2)上设有用于固定待检测工件的复数个卡块(22)和注气装置(21),且各个所述卡块(22)均与所述下压气缸(14)相对应,所述气源箱(4)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底部,且所述气源箱(4)内部设有气源处理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芳川马华辉王咸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奥瑞斯机器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