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26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包括轴承本体、外圈滚道、内圈滚道、密封组件和尼龙保持架,所述轴承本体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外圈滚道,所述轴承本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内圈滚道,所述外圈滚道与内圈滚道之间设置有尼龙保持架,所述轴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抗温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轴承本体、减阻层、高效抗冲蚀层、耐磨抗温变层、持久耐磨层、外圈滚道、内圈滚道、密封组件和尼龙保持架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具备安全可靠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包括轴承本体、外圈滚道、内圈滚道、密封组件和尼龙保持架,所述轴承本体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外圈滚道,所述轴承本体内腔的下端设置有内圈滚道,所述外圈滚道与内圈滚道之间设置有尼龙保持架,所述轴承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抗温变层,所述耐磨抗温变层远离轴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持久耐磨层,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高效抗冲蚀层,所述高效抗冲蚀层远离轴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减阻层。优选的,所述外圈滚道凸度采用全圆弧曲线修型,凸度值0.004至0.008毫米。优选的,所述内圈滚道凸度采用改进型圆弧修正线凸度形状,直线段选取占滚道有效宽度50%至70%,凸度值0.006至0.01毫米。优选的,所述轴承本体的内腔设置有密封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圈滚道和内圈滚道,起到了对偏载的适应更为有利,有效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通过设置持久耐磨层,起到了耐磨的效果,通过设置耐磨抗温变层,起到了耐磨抗温的效果,通过设置高效抗冲蚀层,起到了高效防护的效果,高效抗冲蚀层采用惰性材料和重晶材料做填充,通过设置减阻层,起到了光滑减阻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圈滚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圈滚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涂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轴承本体1、外圈滚道2、内圈滚道3、密封组件4和尼龙保持架5,轴承本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外圈滚道2,外圈滚道2凸度采用全圆弧曲线修型,凸度值0.004至0.008毫米,轴承本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内圈滚道3,内圈滚道3凸度采用改进型圆弧修正线凸度形状,直线段选取占滚道有效宽度50%至70%,凸度值0.006至0.01毫米,外圈滚道2与内圈滚道3之间设置有尼龙保持架5,轴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抗温变层13,耐磨抗温变层13远离轴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持久耐磨层14,轴承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高效抗冲蚀层12,高效抗冲蚀层12远离轴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减阻层11,通过设置外圈滚道2和内圈滚道3,起到了对偏载的适应更为有利,有效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通过设置持久耐磨层14,起到了耐磨的效果,通过设置耐磨抗温变层13,起到了耐磨抗温的效果,通过设置高效抗冲蚀层12,起到了高效防护的效果,高效抗冲蚀层12采用惰性材料和重晶材料做填充,通过设置减阻层11,起到了光滑减阻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的问题。使用时,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圈滚道2和内圈滚道3,起到了对偏载的适应更为有利,有效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避免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通过设置持久耐磨层14,起到了耐磨的效果,通过设置耐磨抗温变层13,起到了耐磨抗温的效果,通过设置高效抗冲蚀层12,起到了高效防护的效果,高效抗冲蚀层12采用惰性材料和重晶材料做填充,通过设置减阻层11,起到了光滑减阻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轴承本体1、减阻层11、高效抗冲蚀层12、耐磨抗温变层13、持久耐磨层14、外圈滚道2、内圈滚道3、密封组件4和尼龙保持架5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滚子轴承结构无法保证产品在使用寿命期内的安全可靠度,无法改善滚子与滚道处的接触应力分布,导致应力集中,产生早期疲劳失效,而且当轴承承受外部载荷时,滚道与滚子接触时会自进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外圈滚道(2)、内圈滚道(3)、密封组件(4)和尼龙保持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外圈滚道(2),所述轴承本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内圈滚道(3),所述外圈滚道(2)与内圈滚道(3)之间设置有尼龙保持架(5),所述轴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抗温变层(13),所述耐磨抗温变层(13)远离轴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持久耐磨层(14),所述轴承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高效抗冲蚀层(12),所述高效抗冲蚀层(12)远离轴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减阻层(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调心双列圆锥角接触滚子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外圈滚道(2)、内圈滚道(3)、密封组件(4)和尼龙保持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外圈滚道(2),所述轴承本体(1)内腔的下端设置有内圈滚道(3),所述外圈滚道(2)与内圈滚道(3)之间设置有尼龙保持架(5),所述轴承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抗温变层(13),所述耐磨抗温变层(13)远离轴承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持久耐磨层(14),所述轴承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高效抗冲蚀层(12),所述高效抗冲蚀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刘丹俞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开源汽车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