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817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内部缺陷的产生的电感器部件。电感器部件具备层叠有多个绝缘层(51)(51a、51b)的胚体(10)、以及在绝缘层(51)的主表面上卷绕而成的线圈导体层(41),线圈导体层(41)包含硫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
本公开涉及电感器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电子部件安装于各种电子设备。作为该电子部件之一,例如已知有层叠型的电感器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层叠型的电感器部件具备层叠有多个绝缘体层的胚体、以及在绝缘体层的主表面上卷绕而成的线圈导体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21535号公报然而,上述电感器部件在其制造工序中,有可能在绝缘层与线圈导体层之间产生剥离、裂缝等内部缺陷,并有可能成品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内部缺陷的产生。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器部件具备:胚体,层叠有多个绝缘层;以及线圈导体层,在上述绝缘层的主表面上卷绕而成,上述线圈导体层包含硫磺。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内部缺陷的产生。在上述的电感器部件中,优选上述线圈导体层中的上述硫磺的含量为1atm%以下。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对电感器部件的特性、强度、可靠性的影响。在上述的电感器部件中,优选还具备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导体层连接,并从上述胚体露出,上述外部电极在位于上述多个绝缘层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面的至少1个面不露出。根据该结构,能够成为电感器部件的Q值提高的结构。在上述的电感器部件中,优选存在多个上述线圈导体层,通过串联电连接上述多个线圈导体层,构成沿着上述多个绝缘层的层叠方向行进的螺旋状的线圈。根据该结构,能够构成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层叠型的电感器部件。在上述的电感器部件中,优选上述线圈导体层在上述绝缘层的主表面上的卷绕数不足1周。根据该结构,能够增大线圈导体层的内径,且相对于线圈导体层的线路长度的电感的获得效率提高。在上述的电感器部件中,优选上述外部电极具有埋入上述胚体的外部导体层,上述外部导体层仅在上述胚体的表面中位于与上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面露出。根据该结构,通过线圈导体层的内径侧的磁通难以被外部导体层阻碍。另外,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情况下,上述磁通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平行,而难以被电路基板上的电路布线阻碍。因此,能够提高电感器部件的Q值。在上述的电感器部件中,优选上述胚体是长方体状,上述外部导体层仅在上述胚体的表面中位于与上述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的2个面露出。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通过线圈导体层的外周侧的磁通被外部导体层阻碍的比例,并能够提高电感器部件的Q值。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能够抑制内部缺陷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外观的简要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结构的简要俯视图。图3是表示电感器部件的结构的简要主视图。图4是线圈导体层的剖面照片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热处理温度和体积变化率的图。图6(a)、图6(b)是表示线圈导体层的剖面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附图有为了容易理解而放大表示构成要素的情况。有构成要素的尺寸比例与实际的尺寸比例、或其它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不同的情况。如图1所示,电感器部件1具备胚体10。胚体10大致为长方体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长方体状”包含角部、棱线部被倒角的长方体、角部、棱线部被倒圆的长方体。另外,“长方体状”也可以是在主表面以及侧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有凹凸等的形状,也可以是对置的面未必完全平行而有一些倾斜的形状。胚体10具有安装面11。该安装面11是指在将电感器部件1安装于电路基板时与电路基板对置的面。胚体10具有与安装面11平行的上表面12。另外,胚体10具有与安装面11正交的两对面。将该两对面中的一对面设为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将两对面中的另一对面设为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6。在本说明书中,将与上表面12以及安装面11垂直的方向设为“高度方向”,将与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垂直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与第一端面15和第二端面16垂直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作为具体的例示,将“长度方向L”、“高度方向T”、“宽度方向W”图示于图1。而且,将“宽度方向”的大小作为“宽度尺寸”,将“高度方向”的大小作为“高度尺寸”,将“长度方向”的大小作为“长度尺寸”。在胚体10中,优选长度方向L的大小(长度尺寸L1)大于0mm,且为1.0mm以下。例如,长度尺寸L1为0.6mm。另外,在胚体10中,优选宽度方向W的大小(宽度尺寸W1)大于0mm,且为0.6mm以下。进一步优选宽度尺寸W1为0.36mm以下,更优选为0.33mm以下。例如,胚体10的宽度尺寸W1为0.3mm。另外,在胚体10中,优选高度方向T的大小(高度尺寸T1)大于0mm,且为0.8mm以下。例如,胚体10的高度尺寸T1为0.4mm。在本实施方式中,胚体10的高度尺寸T1比宽度尺寸W1大(T1>W1)。如图2和图3所示,电感器部件1具备第一外部电极20和第二外部电极30、以及线圈40。在图2和图3中,通过用实线表示线圈40、后述的第一外部电极20以及第二外部电极30的外部导体层21、31,并且用双点划线表示胚体10等部件,从而很容易理解线圈40和外部导体层21、31。第一外部电极20在胚体10的安装面11露出。另外,第一外部电极20也在胚体10的第一端面15露出。同样地,第二外部电极30在胚体10的安装面11露出。另外,第二外部电极30也在胚体10的第二端面16露出。换句话说,在胚体10的安装面11,第一外部电极20和第二外部电极30露出。换言之,在胚体10,将第一外部电极20和第二外部电极30露出的面作为安装面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部电极20包含外部导体层21和覆盖层22。外部导体层21埋入胚体10。从宽度方向W观察,外部导体层21形成为L字形状。该外部导体层21包含在胚体10的第一端面15露出的端面电极23a、在胚体10的安装面11露出的下表面电极23b,端面电极23a和下表面电极23b具有通过第一端面15与安装面11之间的棱线成为一体的结构。覆盖层22形成为覆盖在胚体10的第一端面15和安装面11露出的外部导体层21。因此,第一外部电极20仅在胚体10的表面中位于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方向的面露出,具体而言仅在安装面11和第一端面15这2个面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部电极30包含外部导体层31和覆盖层32。外部导体层31埋入胚体10。从宽度方向W观察,外部导体层31形成为L字形状。该外部导体层31包含在胚体10的第二端面16露出的端面电极33a和在胚体10的安装面11露出的下表面电极33b,端面电极33a和下表面电极33b具有通过第二端面16与安装面11之间的棱线成为一体的结构。覆盖层32形成为覆盖在胚体10的第二端面16和安装面11露出的外部导体层31。因此,第二外部电极30仅在胚体10的表面中位于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方向的面露出,具体而言,仅在安装面11和第二端面16这2个面露出。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外部导体层21、31仅在胚体10的表面中位于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方向的面露出,所以通过线圈导体层41的内径侧的磁通难以被外部导体层21、31阻碍。另外,在将电感器部件1安装于电路基板的情况下,上述磁通与电路基板的主表面平行,难以被电路基板上的电路布线阻碍。因此,能够提高电感器部件1的Q值。特别是,外部导体层21、31仅在胚体10的表面中位于与宽度方向W正交的方向上的2个面(第一端面15和安装面11、以及第二端面16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具备:胚体,层叠有多个绝缘层;以及线圈导体层,在上述绝缘层的主表面上卷绕而成,上述线圈导体层包含硫磺。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1 JP 2017-2453011.一种电感器部件,具备:胚体,层叠有多个绝缘层;以及线圈导体层,在上述绝缘层的主表面上卷绕而成,上述线圈导体层包含硫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线圈导体层中的上述硫磺的含量为1at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还具备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与上述线圈导体层电连接,并从上述胚体露出,上述外部电极在上述胚体的表面中位于上述多个绝缘层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面的至少1个面不露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弘己近藤健太中嶋泰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