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39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蓄水池、输水筒、反应釜和吸热腔,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所述反应釜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导热层内设置有环型的导热腔,所述导热腔的形状为环形并且呈螺旋状盘旋上升,所述导热腔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热交换管,所述输水管与第一热交换管之间通过输水筒相连接,所述吸热腔内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管,所述第二热交换管呈“S”型弯折安装在吸热腔内,所述第二热交换管始端与第一热交换管的末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原理对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并且同时对反应釜热量和烟气中的热能进行吸收,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浪费。

A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for cement pro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for cement prod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storage tank, a water conveying cylinder, a reaction kettle and an endothermic chamber. The outlet end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equipped with a water pipe, the side wall of the reaction kettle is equipped with a heat conducting lay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heat conducting layer is equipped with a heat insulation layer, and the heat conducting layer is equipped with a annular heat conducting chamber, the shape of the heat conducting chamber is annular and parallel.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pipe matched wit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heat conduction chamb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pipe through the water conveying pipe. A second heat exchange pipe is installed in the heat absorption chamb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pipe is bended in the heat absorption chamber in a \S\ shape. The beginning end of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pipe. \u3002 The utility model fully absorbs heat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high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water, and simultaneously absorbs heat of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heat energy of the flue gas, so a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heat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加工,具体是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563501U)公开了一种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以水流作为冷却介质,对回转窑换热罩、回转窑筒体余热和篦冷机三室高温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吸收热量后的水变为蒸汽和热水,汇集到蒸汽集热器和热水集热器中,以供生活和生产使用;但是作业相对较为繁琐,致使无法有效的随着生产工艺进行,无法全面的对生产过程中的热量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蓄水池、输水筒、反应釜和吸热腔,所述蓄水池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末端与输水筒相连接,所述输水筒的侧边安装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安装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的轮盘边缘位置安装有传动连杆,所述输水筒内腔安装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后端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传动连杆之间相连接;所述反应釜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导热层内设置有环型的导热腔,所述导热腔的形状为环形并且呈螺旋状盘旋上升,所述导热腔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热交换管,所述输水管与第一热交换管之间通过输水筒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座的后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安装有驱动轴,所述传动盘安装在驱动轴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的顶端安装有烟气腔,所述烟气腔的顶端安装出烟口,所述出烟口处连接有导烟管,所述吸热腔的顶端安装有引流泵,所述导烟管与引流泵的吸入端相连接,所述吸热腔内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管,所述第二热交换管呈“S”型弯折安装在吸热腔内,所述第二热交换管始端与第一热交换管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末端连接有出水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热腔的底端安装有排烟泵,所述排烟泵的输烟端安装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末端连接有净化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腔内安装有中和层、干燥层和吸附层,所述净化腔的末端安装有出烟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原理对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同时该设计能够使水流经过整个反应釜侧壁,保证热能吸收的全面性。同时曲柄连杆机构带动间隙性输水,能够给予水流填充的时间,减少水流的流速,给予热交换充足的时间。二、设计有第二热交换管呈“S”型弯折安装在吸热腔内,提高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其与烟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进而在充分利用烟气中存在的热量,进一步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浪费。三、通过设置过滤腔对反应产生的烟气进行过滤净化,有效减少了烟气中的杂质和有害物,从而对环境起到保护效果,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主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输水筒与驱动座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反应釜的侧壁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净化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蓄水池、11-输水管、12-第一热交换管、13-第二热交换管、14-出水管、2-输水筒、21-活塞板、22-活塞杆、3-反应釜、31-导热层、32-隔热层、33-导热腔、34-烟气腔、35-烟口、36-导烟管、37-引流泵、38-净化腔、39-排烟泵、4-吸热腔、5-净化腔、51-中和层、52-干燥层、53-吸附层、54-出烟管、6-驱动座、61-传动盘、62-传动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蓄水池1、输水筒2、反应釜3和吸热腔4,所述蓄水池1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11,所述输水管11的末端与输水筒2相连接,所述输水筒2的侧边安装有驱动座6。请参阅图2,所述驱动座6上安装有传动盘61,所述传动盘61的轮盘边缘位置安装有传动连杆62,所述输水筒2内腔安装有活塞板21,所述活塞板21的后端安装有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与传动连杆62之间相连接,所述驱动座6的后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安装有驱动轴,所述传动盘61安装在驱动轴上。请参阅图3和图1,所述反应釜3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热层31,所述导热层31起到导热的效果,方便进行热交换作业,所述导热层31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32,所述隔热层32起到保温的效果,防止热能的流失;所述导热层31内设置有环型的导热腔33,所述导热腔33的形状为环形并且呈螺旋状盘旋上升,所述导热腔33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热交换管12,所述输水管11与第一热交换管12之间通过输水筒2相连接。生产流程开始时,蓄水池1将冷水输入至输水筒2内,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传动盘61旋转,继而通过传动连杆62带动活塞杆22在水平方向作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活塞板不断做活塞运动,间隙性的将水排入至第一热交换管12;所述第一热交换管12形状为环形并且呈螺旋状安装在导热层31内,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原理对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同时该设计能够使水流经过整个反应釜3侧壁,保证热能吸收的全面性。同时曲柄连杆机构带动间隙性输水,能够给予水流填充的时间,减少水流的流速,给予热交换充足的时间。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化,在其基础上,所述反应釜3的顶端安装有烟气腔34,所述烟气腔34起到聚拢烟气的效果,所述烟气腔34的顶端安装出烟口35,所述出烟口35处连接有导烟管36,所述吸热腔4的顶端安装有引流泵37,所述导烟管36与引流泵37的吸入端相连接,所述吸热腔4内安装有第二热交换管13,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3呈“S”型弯折安装在吸热腔4内,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3始端与第一热交换管12的末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管13的末端连接有出水管14。反应产生的烟气中也存在有大量的热量;设计有第二热交换管呈“S”型弯折安装在吸热腔4内,提高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其与烟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进而在充分利用烟气中存在的热量,进一步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少热量浪费。实施例三: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二的进一步优化,在其基础上,所述吸热腔4的底端安装有排烟泵39,所述排烟泵39的输烟端安装有排烟管38,所述排烟管38的末端连接有净化腔5,所述净化腔5内安装有中和层51、干燥层52和吸附层53,所述净化腔5的末端安装有出烟管54。对于化工反应,不免会产生化学烟气,在将烟气吸收入净化腔5内进行过滤作业,所述中和层51内填充有相应的酸性/碱性颗粒从而对其中的酸碱性烟气进行吸收并且反应处理,所述干燥层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蓄水池(1)、输水筒(2)、反应釜(3)和吸热腔(4),所述蓄水池(1)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11),所述输水管(11)的末端与输水筒(2)相连接,所述输水筒(2)的侧边安装有驱动座(6),所述驱动座(6)上安装有传动盘(61),所述传动盘(61)的轮盘边缘位置安装有传动连杆(62),所述输水筒(2)内腔安装有活塞板(21),所述活塞板(21)的后端安装有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与传动连杆(62)之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热层(31),所述导热层(31)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32),所述导热层(31)内设置有环型的导热腔(33),所述导热腔(33)的形状为环形并且呈螺旋状盘旋上升,所述导热腔(33)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热交换管(12),所述输水管(11)与第一热交换管(12)之间通过输水筒(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蓄水池(1)、输水筒(2)、反应釜(3)和吸热腔(4),所述蓄水池(1)的出水端安装有输水管(11),所述输水管(11)的末端与输水筒(2)相连接,所述输水筒(2)的侧边安装有驱动座(6),所述驱动座(6)上安装有传动盘(61),所述传动盘(61)的轮盘边缘位置安装有传动连杆(62),所述输水筒(2)内腔安装有活塞板(21),所述活塞板(21)的后端安装有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与传动连杆(62)之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3)的侧壁上设置有导热层(31),所述导热层(31)的外壁上设置有隔热层(32),所述导热层(31)内设置有环型的导热腔(33),所述导热腔(33)的形状为环形并且呈螺旋状盘旋上升,所述导热腔(33)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一热交换管(12),所述输水管(11)与第一热交换管(12)之间通过输水筒(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生产用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6)的后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安装有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学董立国王兴志孔祥勇魏宏伟胡景坤杜延吉李德友
申请(专利权)人:亚泰集团伊通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