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金和专利>正文

动力产生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07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产生的方法和装置,其是利用齿轮的囓合动作,作能量的输出及输入的运动,并通过上、下支点的转换方式,使杠杆得以作上、下支点转换。并分别在杠杆与圆盘中心侧,分别设置了数组的压缩弹簧,使杠杆在上、下支点转换时得以顺畅,另外还利用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特性,使得杠杆在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做敞开的动作;运用了杠杆敞开及闭合与伸缩支点的伸出及缩入巧妙地变化,作出了圆盘的重心偏移动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圆盘在结构上,自由地作水平与垂直的旋转与动作,即是将杠杆上、下支点,转换作敞开及缩合与圆盘重心偏移的方式,使之产生动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产生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机械式垂直反复旋转运动并配合惯性动力,以及上、下支点转换而产生动力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地球能源即将面临能源耗尽的危机,故而世界各国皆不断的积极开发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来产生电力能量的方法,以此来缓减传统能源被消耗的速度。然而,上述无论利用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方式来产生能量,皆有受限于地区性的限制;例如,某部分地区常年风力不强,即无法使用风力来产生能量;相同地,某些地区气候为常年多雨,则太阳能自然亦无法运用;而水力及地热更是要部份得天独厚的地区方有存在。是以并无法有效地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目前,干净、环保的动力产生装置已为时代必然需求及趋势;据此,本申请人即构思以地心引力作一重力装置,并以上、下支点转换方式造成重心偏移,且以惯性飞轮装置的持续惯性旋转,以求取出干净、环保的动力,进而符合时代之需求。为此,所申请的专利第091120401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即为申请人早先于91年9月9日所提出的申请,其主要是在一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有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上设置一活动杠杆,该活动杠杆具有一组可交替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利用该组配重块的悬设角度及轴距的瞬间位移可改变与转换之动作,再配合该组配重块之一的悬设角度的重力作用,而对该主动齿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距,驱动该主动齿轮转动而产生动力。为使本设备在旋转动作能够顺畅转动,特别选用高润滑的轴承装置,使本机构的摩擦系数降至最小。让能量得以流失到最低的程度,以达到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的目的。但本申请人认为还需对该申请的所涉及方法及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得动力产生的方法及装置能增进重力输出量,且空间型态更为缩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现有利用自然力生成能量,受限于地区方能实施的缺点,对现有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提出一种机械式动力产生的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是利用机械式垂直反复运动,配合惯性动力,及上、下支点转换而产生动力,其机械效率大于1,永久机械效率Qe=W出+和/W入>1,其活动杆具有一组可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利用该组配重块不同的悬设角度及轴距的改变与转换,配合重力作用而对主动齿轮产生一旋转力矩,驱动主动齿轮转动而产生动力,以达到擅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一般人认为,利用杆杠原理,施力多少,抗力就是多少,却从未深思过,除了施力与抗力外,还有反作用力的存在。举例来说,一个球自一公尺的高度以自由落体的方式掉落到地面上,使出位能后反弹95%,大家认为撞击到地面上,是有力没有量,如果有力有量的话,就没有反作用力,以机械效率而言是小于1,事实上永久动力原理证明是有力有量,加上反作用力即大于1。简单的说,只要能证明『施力(反作用力)加抗力大于原来的施力或抗力』即可创造永恒动力,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能源,完全的断绝人类对石油及其它能源的依赖。「开发无限能源,创造永恒动力」已是伸手可及的梦想。永久机械效率Qe=W出+和/W入>1。本专利技术机构是利用齿轮的囓合动作做能量输出及输入的运用,并通过支点的转换方式使杠杆得以做支点转换,并分别在杠杆与圆盘中心侧分别设置了数组的压缩弹簧,使杠杆在做支点转换时得以顺畅,本专利技术人也利用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利特性,使得杠杆在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做出敞开的动作。本专利技术人运用了杠杆的敞开及闭合与伸缩支点的伸出及缩入,巧妙地变化,做出了圆盘的重心偏移的动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圆盘可以在机构上自由地做轴向旋转动作。即是将杠杆支点转换做敞开及收合与圆盘重心偏移的方式,创造无限能量。本专利技术利用机械式轴向反复旋转运动,配合惯性动力,及上、下支点转换,产生动力方法装置。使机械效率大于1,永久机械效率Qe=W出+和/W入>1。尤指一种可善用有效能源、就地实施产生动力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动力产生方法及装置,是系利用惯性飞轮装置的惯性自由旋转,逐步带动集能机构旋转,且重力机构可由地心引力而执行重力输出,并立即经由动力转换装置直接回馈至惯性飞轮装置,以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重心偏移造成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惯性飞轮装置、重力机构、囓合机构、传动机构、动力转换装置、二对动力产生装置元、及支架装置等构成;其中,惯性飞轮装置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时,传动装置所承接的重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装置而产生动力。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产生方法是利用齿轮的囓合动作,作能量的输出及输入的运动。并通过上、下支点的转换方式,使杠杆得以作上、下支点转换。并分别在杠杆与圆盘中心侧,分别设置了数组的压缩弹簧,使杠杆在上、下支点转换时得以顺畅,并且利用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特性,使得杠杆在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做敞开的动作。运用杠杆敞开及闭合与伸缩支点的伸出及缩入而巧妙地变化,作出了圆盘的重心偏移动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圆盘在结构上,自由地作水平与垂直的旋转与动作。即是将杠杆上、下支点,转换作敞开及缩合与圆盘重心偏移的方式,该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矩,以驱动输出齿轮组转动而产生动力,其机械效率大于1,永久机械效率Qe=W出+和/W入>1。本专利技术的动力产生的装置是在一可枢设在支架上旋转自如,且具有双飞轮轴向串联飞轮作用的主动齿盘上前后侧各设置一活动杆,该活动杆设在飞轮同侧处,其活动杆具有一组可交替改变与地面悬设角度及轴距的配重块,利用该组配重块往上移动或悬设角度及轴距的瞬间可改变与转换的作重心偏移,再配合该组配重块之一的悬设角度之重力U字形上下支点转换作用,而对其主动齿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矩,驱动其主动齿盘转动而产生动力;所述的主动齿盘的下方则囓合传动至少一组发电机;在该主动齿盘的盘面,距主动齿盘垂直中心线一设定距离处,分别固设第一伸缩轴及第二伸缩轴,该第一、二伸缩轴可通过电子控制装置使之凸出或缩入于主动齿轮的盘面;在该主动齿盘的盘面相对于该第一、二伸缩轴的位置处,则设有一两端皆固设有配重块的活动杆,该活动杆是相对于第一、二伸缩轴位置上设有可供活动枢轴合的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在其主动齿盘位于该活动杆朝向枢轴的一侧,设置一可抵住活动杆定位的定固定阀;及一于该主动齿盘边缘相对于其水平中心线的位置处,设置一具止挡活动杆的固定阀。附图说明图1-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后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作动状态示意图;图2-1和2-2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动作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动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动作状态示意图;图5-1和5-2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五动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六动作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七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八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1-1,11-2,11-3,11-4分别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反复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反复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反复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5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利用齿轮的囓合动作,作能量的输出及输入的运动,并通过上、下支点的转换方式,使杠杆得以作上、下支点转换,同时并分别在杠杆与圆盘中心侧,分别设置了数组的压缩弹簧,使杠杆在上、下支点得以顺畅转换,利用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特性,使得杠杆在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做敞开的动作,运用了杠杆敞开及闭合与伸缩支点的伸出及缩入的变化,作出了圆盘的重心偏移动作,利用重心偏移的方式,使得圆盘在结构上,自由地作水平与垂直的旋转与动作,即是将杠杆上、下支点,转换作敞开及缩合与圆盘重心偏移的方式,该盘产生一较大的旋转力矩,以驱动输出齿轮组转动而产生动力,其机械效率大于1,永久机械效率:Qe=W出+和/W入>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金和
申请(专利权)人:邱金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