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73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5:54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头、连接对接头与线缆的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设置在芯线外侧的屏蔽层,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屏蔽层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电路板接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的屏蔽层与金属壳体通过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可以降低电源回路的电阻,从而可以减少发热,传输更大的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以传输大电流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USBC界面的成功推广应用,DP替代模式USBC(DisplayPortalternatemodeUSBC)、HDMI替代模式USBC(HDMIalternatemodeUSBC)已经逐渐成熟发展,这种影音传输线缆组件的长度多集中在1.8m,2.0m不等。USBC的优势除了提供高质量高频数据传输外,USBPD(PowerDelivery)协议规定的大电流3A,甚至5A更是深得各系统厂商追捧。大电流传输意味着线缆会有更多的功率损失,常用增加线缆导体直径来克服这个问题,但在目前线缆追求细、柔软、手感好的年代,这种做法显然得不到客户偏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传输大电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头、连接对接头与线缆的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设置在芯线外侧的屏蔽层,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屏蔽层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电路板接地连接。具体实施结构如下: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入所述通孔实现前述接地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所述通孔,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一对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入在相应的通孔内。所述芯线包括若干对传输高速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芯线组、传输低速信号的低速信号芯线组、一对传输较大电流的大电源芯线、传输较小电流的小电源芯线、一对备用芯线、及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芯线。所述差分信号芯线组设置在外层,各相邻的差分信号芯线组之间至少设有低速信号芯线组、其中一个大电源芯线、一对备用芯线及控制信号芯线中的一个。所述另一个大电源芯线设置在内层,所述小电源芯线设置在该对大电源芯线之间。所述其中一对相邻的差分信号芯线组之间设有低速信号芯线组及控制信号芯线。所述线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控制信号芯线边上的裸导线及包覆该裸导线与控制信号芯线的屏蔽层,所述裸导线作为接地及大电流的电源回路。所述线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内层的若干裸导线,所述若干裸导线作为接地及大电流的电源回路。所述低速信号芯线组包括一对双绞线、设置在双绞线外侧的裸导线、及包覆该裸导线与双绞线的屏蔽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将线缆的屏蔽层与金属壳体通过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可以降低电源回路的电阻,从而可以减少发热,传输更大的电流。【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进一步的部分分解图。图5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6是图5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7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对接头与电路板的俯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对接头与电路板的仰视图。图9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缆缆连接器组件100电连接器10对接头11绝缘本体110导电端子111金属壳112电路板12芯片120电子元件121前端垫片122后端垫片123通孔124金属壳体13第一壳体130第一主体部1300第一配合部1301第一连接部1302安装部1303第二壳体131第二主体部1310第二配合部1311第二连接部1312外壳14线缆20芯线21差分信号芯线组210同轴线2100裸导线2101屏蔽层2102低速信号芯线组211双绞线2110裸导线2111屏蔽层2112大电源芯线212小电源芯线213备用芯线214控制信号芯线215裸导线216裸导线217屏蔽层218屏蔽层22绝缘层2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0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电连接器10及与电连接器10连接的线缆20。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头11、连接对接头11与线缆20的电路板12、设置在电路板12外侧的金属壳体13、及设置在金属壳体13外侧的外壳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符合USBC规格,其可以以相反的两个方向与对接连接器实现配合。所述对接头11包括绝缘本体110、收容在绝缘本体110内并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成两排的若干导电端子111、及设置在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112。所述导电端子111的一端收容在绝缘本体110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机械及电性连接,另一端延伸超出绝缘本体110与电路板12的一端电性及机械连接。所述电路板12上安装有芯片120及其他的电子元件121。所述电路板12的前端的正反两面均设有若干前端垫片122、后端的正反两侧均设有若干后端垫片123、设置在侧边的贯穿电路板12的通孔124。所述通孔12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24的数量为两个,设置在电路板124的相对两侧。所述金属壳体13包括第一壳体130及与第一壳体130配合的第二壳体131。所述第一壳体130包括第一主体部1300、自第一主体部1300向前延伸的第一配合部1301、自第一主体部1300向后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302。所述第二壳体131包括第二主体部1310、自第二主体部1310向前延伸的第二配合部1311、自第二主体部1310向后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312。所述第一配合部1301及第二配合部1311安装在所述对接头11的金属壳112的后端的外侧,从而,所述金属壳体13与对接头11的金属壳112实现机械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30与第二壳体131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30上还设有与所述电路板12上的一对通孔124配合的安装部1303,所述安装部1303插入在相应的通孔124内,并进一步与通孔124焊接,从而,所述安装部1303与电路板12的接地层稳定地接地连接。所述金属壳体13与电路板之间的接地连接还可采用弹性抵靠、夹持等方式实现。所述线缆20包括若干芯线21、设置在芯线21外侧的屏蔽层22、及设置在屏蔽层22外侧的绝缘层23。所述屏蔽层22一般是金属编织材料,或者进一步加上金属箔。所述芯线21与电路板12上的相应的后端垫片123焊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302与屏蔽层2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12铆接在屏蔽层22上并可进一步铆接在第一连接部1302上,从而实现金属壳体13与线缆的屏蔽层22电性连接。所述芯线21包括若干对传输高速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芯线组210、传输低速信号的低速信号芯线组211、一对传输较大电流的大电源芯线212、传输较小电流的小电源芯线213、一对备用芯线214、及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芯线215。所述差分信号芯线组210包括一对同轴线2100、设置在同轴线2100外侧的裸导线2101、及包覆该裸导线2101与同轴线2100的屏蔽层2102。所述低速信号芯线组211包括一对双绞线2110、设置在双绞线2110外侧的裸导线2111、及包覆该裸导线2111与双绞线2110的屏蔽层2112,从而有效降低其对外辐射,并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头、连接对接头与线缆的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设置在芯线外侧的屏蔽层,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屏蔽层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电路板接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可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对接头、连接对接头与线缆的电路板、及设置在电路板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设置在芯线外侧的屏蔽层,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屏蔽层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电路板接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入所述通孔实现前述接地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一对间隔设置的所述通孔,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一对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插入在相应的通孔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若干对传输高速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芯线组、传输低速信号的低速信号芯线组、一对传输较大电流的大电源芯线、传输较小电流的小电源芯线、一对备用芯线、及传输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芯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陈钧孟凡波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