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368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包括底座、壳体、绕线筒、卡环、弹簧、接地铜线和转动轴,底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杆塔横担上,壳体通过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转动轴位于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绕线筒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轴上,绕线筒外周具有供接地铜线绕设的第一凹槽,弹簧设置在绕线筒内以形成与绕线筒同心的弹簧圈,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绕线筒和转动轴上,卡环设置在绕线筒内侧以阻挡弹簧掉落并随绕线筒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供接地铜线穿过的过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少作业携带工器具数量,简化作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难度及作业风险,且能够保护接地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接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户外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大多位于偏远山区,山高路远,停电检修作业需要携带大量的作业工器具和材料。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往往疲惫不堪。在线路上作业时,则需要先进行验电及挂接地,常规的验电挂接地具有如下缺陷:需要携带多组接地线,非常笨重;每次挂接地均需要作业人员在杆塔横担上起吊接地线,作业完成后还需拆除、捆绑后再传回地面,拆除过程也存在不变,因此,作业程序繁琐,工作量大,降低工作效率;接地挂好后,接地铜线处于松弛下垂状态,容易产生摆动,从而减小与下部或者周边临近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增加作业风险;接地线若长期搬运、起吊,容易发生磨损,从而导致接地时发生漏电等现象,存在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减少作业携带工器具数量,简化作业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难度及作业风险,且能够保护接地线。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包括底座、壳体、绕线筒、卡环、弹簧、接地铜线和转动轴,底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杆塔横担上,壳体通过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转动轴位于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绕线筒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轴上,绕线筒外周具有供接地铜线绕设的第一凹槽,弹簧设置在绕线筒内以形成与绕线筒同心的弹簧圈,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绕线筒和转动轴上,卡环设置在绕线筒内侧以阻挡弹簧掉落并随绕线筒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供接地铜线穿过的过线孔。进一步的,所述绕线筒包括圆筒、设置在圆筒内且封闭圆筒的圆板、设置在圆板上且与圆筒同心的空心轴、设置在圆筒内侧的卡扣和设置在圆筒内侧的放置槽,圆板上开设有与圆筒连通的第一通孔,圆筒两端具有沿其径向向外折弯的第一折弯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弹簧以空心轴为轴绕设且一端卡在卡扣上,放置槽与空心轴端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卡环放置在放置槽内以抵住所述弹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圆板、空心轴和卡环。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上横板和下横板、设置在上、下横板一端的竖板、设置在下横板上的第一螺孔、向上穿过第一螺孔的第一螺栓和设置在上横板顶部的基座,上、下横板位于所述杆塔横担两侧,转动第一螺栓可夹紧或者松开杆塔横担。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圆形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后壳体相对的一端分别具有向外的两第二折弯部,两第二折弯部上对应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出块,凸出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基座顶部呈与前、后壳体匹配的弧形,且设置有可供两第二折弯部插入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置有供凸出块插入的插槽,所述基座贯穿设置有与插槽连通的让位孔,凸出块插入插槽后,第二螺栓穿过让位孔和凸出块上的第二通孔后锁紧在螺母中。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设置在远离所述圆板的第一折弯部内侧的第二凹槽和一端设置在所述圆板上的卡片,卡片另一端位于第二凹槽内且与该第一折弯部具有间隙,所述弹簧一端通过该间隙绕设在卡片上。进一步的,所述前、后壳体对应位置均设置有所述过线孔。进一步的,所述圆筒内侧具有沿其径向向内凸起的凸起圈,凸起圈与所述空心轴端部处于同一平面,凸起圈与其外侧的圆筒形成所述放置槽。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接地铜线一端的线夹。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底座可将接地装置长期置于杆塔横担上(杆塔横担为接地端),作业人员仅需携带一根操作杆和一个验电头即可在作业现场进行验电及挂接地作业,有效减少作业时携带的工器具数量,减轻作业人员负担;未使用时,接地铜线绕设在绕线筒上以收纳在壳体内,从而可防止接地铜线长期处于户外环境被破坏,也能避免接地铜线因长期搬运、起吊等动作而造成的磨损;需要接地时,利用操作杆将接地铜线一端从壳体中拉出,并固定于相应的导线上,即可完成挂接地作业,如此能够避免杆上赶下多次来回传递工器具,简化作业程序,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及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弹簧设置在绕线筒内且两端分别设置在绕线筒和转动轴上,操作杆将接地铜线拉出过程中,弹簧对接地铜线产生一向上的拉力,使接地铜线与导线连接后处于收紧状态,防止接地铜线因松弛下垂产生摆动而减小与下部或者周边临近带电体的安全距离的现象,减小作业风险;作业完成后,拆开接地铜线与导线,在弹簧作用下,接地铜线自动缩回壳体内,安全简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绕线筒与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11、上横板;12、下横板;13、竖板;14、第一螺孔;15、基座;16、弧形槽;17、插槽;18、让位孔;21、前壳体;22、后壳体;23、第二折弯部;24、凸出块;25、第二通孔;26、过线孔;3、绕线筒;31、圆筒;32、圆板;33、空心轴;35、第二凹槽;36、卡片;37、凸起圈;38、第一折弯部;4、卡环;5、转动轴;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户外接地装置包括底座1、壳体、绕线筒3、卡环4、弹簧6、接地铜线、转动轴5和线夹,底座1可拆卸地设置在杆塔横担上,壳体通过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转动轴5位于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绕线筒3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轴5上,绕线筒3外周具有供接地铜线绕设的第一凹槽,弹簧6设置在绕线筒3内以形成与绕线筒3同心的弹簧6圈,弹簧6两端分别设置在绕线筒3和转动轴5上,卡环4设置在绕线筒3内侧以阻挡弹簧6掉落并随绕线筒3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供接地铜线穿过的过线孔26,线夹可拆卸地设置在接地铜线穿出过线孔26的一端,线夹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底座1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上横板11和下横板12、设置在上、下横板12一端的竖板13、设置在下横板12上的第一螺孔14、向上穿过第一螺孔14的第一螺栓和设置在上横板11顶部的基座15,将上横板11、下横板12位于杆塔横担两侧,即安装时,将杆塔横担位于上横板11和下横板12之间,转动第一螺栓使其向上顶住杆塔横担,从而将户外接地装置固定在杆塔横担上,拆下时,反方向转动第一螺栓使其脱离杆塔横担,从而将户外接地装置从杆塔横担上拆下,在实际使用中,户外接地装置长期置于杆塔横担上。壳体包括圆形的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上均设置有过线孔26,前壳体21、后壳体22相对的一端分别具有向外的两第二折弯部23,两第二折弯部23上对应间隔设置有三个凸出块24,各凸出块2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5,基座15顶部呈与前壳体21、后壳体22匹配的弧形,且设置有可供两第二折弯部23插入的弧形槽16,弧形槽16内设置有供凸出块24插入的插槽17,基座15贯穿设置有与插槽17连通的让位孔18,凸出块24插入插槽17后,第二螺栓穿过让位孔18和凸出块24上的第二通孔25后锁紧在螺母中,从而将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固定在底座1上,弧形和弧形槽16的设置,使前壳体21和后壳体22更加稳固地设置在底座1上。绕线筒3包括圆筒31、设置在圆筒31内且封闭圆筒31的圆板32、设置在圆板32上且与圆筒31同心的空心空心轴33、设置在圆筒31内侧的卡扣和设置在圆筒31内侧的放置槽,圆板32上开设有与圆筒31连通的第一通孔,圆筒31两端具有沿其径向向外折弯的第一折弯部38以形成第一凹槽,弹簧6以空心轴33为轴绕设且一端卡在卡扣上,放置槽与空心轴33端部处于同一平面,卡环4放置在放置槽内以抵住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绕线筒、卡环、弹簧、接地铜线和转动轴,底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杆塔横担上,壳体通过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转动轴位于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绕线筒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轴上,绕线筒外周具有供接地铜线绕设的第一凹槽,弹簧设置在绕线筒内以形成与绕线筒同心的弹簧圈,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绕线筒和转动轴上,卡环设置在绕线筒内侧以阻挡弹簧掉落并随绕线筒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供接地铜线穿过的过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绕线筒、卡环、弹簧、接地铜线和转动轴,底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杆塔横担上,壳体通过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转动轴位于壳体内且两端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绕线筒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轴上,绕线筒外周具有供接地铜线绕设的第一凹槽,弹簧设置在绕线筒内以形成与绕线筒同心的弹簧圈,弹簧两端分别设置在绕线筒和转动轴上,卡环设置在绕线筒内侧以阻挡弹簧掉落并随绕线筒转动,壳体上设置有供接地铜线穿过的过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包括圆筒、设置在圆筒内且封闭圆筒的圆板、设置在圆板上且与圆筒同心的空心轴、设置在圆筒内侧的卡扣和设置在圆筒内侧的放置槽,圆板上开设有与圆筒连通的第一通孔,圆筒两端具有沿其径向向外折弯的第一折弯部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弹簧以空心轴为轴绕设且一端卡在卡扣上,放置槽与空心轴端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卡环放置在放置槽内以抵住所述弹簧,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圆板、空心轴和卡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上横板和下横板、设置在上、下横板一端的竖板、设置在下横板上的第一螺孔、向上穿过第一螺孔的第一螺栓和设置在上横板顶部的基座,上、下横板位于所述杆塔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游小华郭明杰曾小平曾尚德李丽刘毅刘彦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电力技能研究院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