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044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4),其配置为旋转中心的轴向沿着铅垂方向;定子(3),其具有线圈(12),且从与轴向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包围转子(4);壳体(2),其收纳转子(4)以及定子(3);制冷液(W),其贮存在壳体(2)内,且在转子(4)停止时位于比转子(4)靠下方的位置;以及制冷液扩散构件(6),其以与制冷液(W)接触的状态设置,且与转子(4)一起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的动力源而使用了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具备具有槽的定子芯、局部配置于槽内而装配于定子芯的线圈。线圈由芯线被绝缘性的皮膜包覆而成的多个导体形成。然而,近年来,由于旋转电机的高输出化等,从而存在线圈、永磁铁的发热变大的情况。因此,研究了各种高效地对旋转电机进行冷却的方法。例如日本国特开2016-140194号公报所记载的旋转电机具备油储存容器,该油储存容器具备向转子侧板舀起油的舀起口、将舀起的油与空气一起排出的排出口。转子的一部分以及定子的一部分浸渍在壳体所贮存的油中。根据日本国特开2016-140194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通过适当地设定排出口的大小,能够将油吹至线圈端部的整周,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冷却。然而,在上述的日本国特开2016-140194号公报所记载的旋转电机中,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在较大范围内被作为制冷液的油浸渍。因此,在转子的旋转开始时以及旋转过程中,由于在较大范围内进入气隙的制冷液,因此存在摩擦增大而旋转电机的效率降低的可能性。因此,在以往技术中,在抑制旋转电机的效率的降低并且稳定地进行冷却方面存在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具备:转子,其配置为旋转中心的轴向沿着铅垂方向;定子,其具有线圈,且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转子;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制冷液,其贮存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转子停止时位于比所述转子靠下方的位置;以及制冷液扩散构件,其以与所述制冷液接触的状态设置,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2)在上述旋转电机中,也可以为,所述制冷液扩散构件具有:主体部,其在比所述转子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转子同轴地设置;以及叶片,其设置为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径向的外侧伸出,且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从下方向上方倾斜。(3)在上述旋转电机中,也可以为,所述转子停止时的所述制冷液的液面高度设定为与所述叶片的上端的高度一致。(4)在上述旋转电机中,也可以为,所述壳体具有:底壁,其位于比所述制冷液扩散构件靠下方的位置;顶壁,其设置在比所述底壁靠上方的位置;侧壁,其连接所述底壁与顶壁;以及填充孔,其设置于所述侧壁,将内外连通,所述填充孔的下端的高度设定为与所设定的所述制冷液的液面高度一致。(5)在上述旋转电机中,也可以为,所述叶片中的位于所述径向的外侧的外端部位于比所述定子靠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根据上述(1)的旋转电机,转子配置为旋转中心的轴向沿着铅垂方向,贮存在壳体内的制冷液在转子停止时位于比转子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不会浸渍于制冷液。由此,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因制冷液引起的摩擦的增加,因此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另外,制冷液扩散构件以与制冷液接触的状态设置且与转子一起旋转,因此能够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使制冷液在壳体内飞散,从而向转子以及定子供给制冷液。因此,根据上述(1)的旋转电机,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根据上述(2)的旋转电机,制冷液扩散构件具有:主体部,其设置在比转子靠下方的位置;以及叶片,其设置为从主体部向径向的外侧伸出,且从转子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从下方向上方倾斜,因此能够通过转子的旋转而将制冷液沿着叶片的表面朝向上方舀起,从而向转子以及定子供给制冷液。因此,根据上述(2)的旋转电机,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另外,通过适当地调整叶片的个数、角度以及大小等,能够适当地设定制冷液相对于转子以及定子的供给量、制冷液的供给位置等。因此,适于根据旋转电机的大小、用途等而高效地进行冷却的情况。根据上述(3)的旋转电机,转子停止时的制冷液的液面高度设定为与叶片的上端的高度一致,因此通过转子旋转而由制冷液扩散构件朝向上方舀起的制冷液在不被所贮存的制冷液阻碍的情况下向转子以及定子供给。因此,根据上述(3)的旋转电机,能够抑制损失的产生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根据上述(4)的旋转电机,具有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并将内外连通的填充孔,填充孔的下端的高度设定为与所设定的制冷液的液面高度一致,因此在旋转电机的制造过程中,仅通过一边目视一边注入制冷液直至到达填充孔的下端、或注入制冷液直至从填充孔流出,便能够容易地实现所设定的制冷液的液面高度。因此,根据上述(4)的方式,能够容易地制造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根据上述(5)的旋转电机,叶片中的位于径向的外侧的外端部位于比定子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因此通过转子旋转而由制冷液扩散构件朝向上方舀起的制冷液从定子的径向的外侧向上方蔓延,从而能够可靠地向定子的上方的端面以及上方的线圈端部供给制冷液。因此,根据上述(5)的旋转电机,与以往技术相比能够抑制效率的降低并且高效地进行冷却。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时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以透过壳体2的状态进行图示。另外,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壳体2以及后述的制冷液W。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4、轴5、定子3、壳体2、制冷液扩散构件6以及制冷液W。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例如是搭载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电动机动车那样的车辆的行驶用马达。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应用于搭载于车辆的发电用马达等的其他用途的马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应用于搭载于车辆的以外的旋转电机中的、包括发电机在内的所有的所谓的旋转电机。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着转子4的旋转中心的轴线C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轴线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轴线C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方向与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一致。转子4例如具有转子芯、安装于转子芯的磁铁,在定子3的内侧被驱动而旋转。成为转子4的旋转中心的轴线C的轴向配置为沿着铅垂方向。转子4在从上方观察时绕顺时针方向(图1以及图2中的箭头所指向的旋转方向R)旋转。轴5沿铅垂方向延伸,并以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式配置。轴5与转子4以及后述的制冷液扩散构件6连接。轴5的两端例如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而支承于壳体2。轴5将转子4的旋转向后述的制冷液扩散构件6传递,使制冷液扩散构件6旋转。另外,轴5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等向旋转电机1的外部输出驱动力。定子3形成为环状,从径向的外侧包围转子4。定子3例如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安装于壳体2的内周面。定子3具有定子芯11和装配于定子芯11的线圈12。线圈12是由U相、V相、W相构成的三相线圈。本实施方式的线圈12由相互连结而使用的多个分段线圈14形成。各分段线圈14具有形成为直线状的一对插入部14a、线圈端部14b以及一对连结部14c。一对插入部14a例如以被未图示的绝缘纸包覆的状态分开地收容于相互不同的槽11a。多个分段线圈14沿定子芯11的周向以U相、U相、V相、V相、W相、W相、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子,其配置为旋转中心的轴向沿着铅垂方向;定子,其具有线圈,且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转子;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制冷液,其贮存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转子停止时位于比所述转子靠下方的位置;以及制冷液扩散构件,其以与所述制冷液接触的状态设置,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8 JP 2017-236197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转子,其配置为旋转中心的轴向沿着铅垂方向;定子,其具有线圈,且从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径向的外侧包围所述转子;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制冷液,其贮存在所述壳体内,且在所述转子停止时位于比所述转子靠下方的位置;以及制冷液扩散构件,其以与所述制冷液接触的状态设置,且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所述制冷液扩散构件具有:主体部,其在比所述转子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转子同轴地设置;以及叶片,其设置为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径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诚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