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860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中具有冷却剂流路,该冷却剂流路被配置成使冷却剂流入壳体中并且在被加热之后从壳体流出;护套式加热器,其设置在壳体内并且被配置成加热冷却剂;以及导热板,其设置在壳体内并且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中,导热板的一部分被弯曲成包围护套式加热器的外周面的形状,并且与护套式加热器面接触,从而与护套式加热器进行热传导,并且导热板的剩余部分与壳体内的冷却剂面接触,以便利用从护套式加热器传导的热量来对冷却剂进行加热。

Coolant Heating Device for Vehicl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olant heating device for vehicles, including a shell with a coolant flow path configured to allow coolant to flow into and out of the shell after being heated, a sheath heater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configured as a heating coolant, and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made of a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A part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bent into a shape surround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heath heater, and contacts the surface of the sheath heater, thereby conducting heat with the sheath heater, and the remaining part of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contacts the coolant surface in the shell, so as to use the heat transferred from the sheath heater to heat the coo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冷却剂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热车辆冷却剂的护套式加热器(sheathheater),更具体涉及以下这种用于车辆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通过将护套式加热器的发热部分暴露于空气中,而不是冷却剂中,来防止传热量的减少。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动车辆为了解决诸如实施环保技术和能源消耗等社会问题而出现。电动车辆利用从电池接收电力并输出动力的电动机来运行,因此因其具有不排放二氧化碳、非常安静以及电动机能量效率高于发动机能量效率等优势,从而作为环保车辆而受到关注。然而,与使用由发动机产生的热源来加热冷却剂的传统内燃机车辆不同,电动车辆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电动车辆未单独配备发动机,因此不可能利用由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冷却剂。因此,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加热冷却剂的装置。然而,在设有护套式加热器的冷却剂壳体内产生空气时,护套式加热器的发热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冷却剂中,因而导致传热量减少,同时使发热部分的温度升高,而这将会导致护套式加热器出现故障。应该理解的是,
技术介绍
的上述描述仅仅是出于促进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的目的而提供,而并非旨在承认本专利技术对应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冷却剂流路,所述冷却剂流路被配置成使冷却剂流入所述壳体中并且在被加热之后从所述壳体流出;护套式加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被配置成加热冷却剂;以及导热板,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导热板的一部分被弯曲成包围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外周面的形状,并且与所述护套式加热器面接触,从而与所述护套式加热器进行热传导,并且所述导热板的剩余部分与所述壳体内的冷却剂面接触,以便利用从所述护套式加热器传导的热量来对冷却剂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08 KR 10-2017-0168708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冷却剂流路,所述冷却剂流路被配置成使冷却剂流入所述壳体中并且在被加热之后从所述壳体流出;护套式加热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被配置成加热冷却剂;以及导热板,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由导热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导热板的一部分被弯曲成包围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外周面的形状,并且与所述护套式加热器面接触,从而与所述护套式加热器进行热传导,并且所述导热板的剩余部分与所述壳体内的冷却剂面接触,以便利用从所述护套式加热器传导的热量来对冷却剂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布置在所述导热板上,并且所述冷却剂流路以所述护套式加热器为基准分成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与供冷却剂流入所述壳体的入口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流路与供冷却剂流出所述壳体的出口连接,并且其中,冷却剂通过所述入口流入所述壳体,在穿过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时被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加热,然后通过所述出口从所述壳体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布置在所述导热板上的护套式加热器被弯曲至少一次,以形成包含所述导热板的边缘的闭合曲线,并且所述冷却剂流路以所述护套式加热器为基准分成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具有比所述第二流路更短的冷却剂流路,并且与在所述第二流路中流动的冷却剂相比,在所述第一流路中流动的冷却剂具有较低的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流路的外侧,并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具有较低温度的冷却剂来冷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护套式加热器设有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每个端子都经由电路电连接至外部,并且所述阳极端子和所述阴极端子朝向同一方向延伸以暴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壳体设有供冷却剂流入所述壳体的入口和供冷却剂流出所述壳体的出口,所述入口被布置成比所述出口更靠近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阴极端子和阳极端子,并且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阴极端子和所述阳极端子之间,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具有较低温度的冷却剂来冷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具有以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形状弯曲的安装槽,并且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布置在所述安装槽中,使得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和所述导热板沿着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延伸的方向彼此面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安装槽具有被设置成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直径的1/2以内的深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具有至少两个导热板,所述至少两个导热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相反两侧上,并且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外周面与所述至少两个导热板中的每个导热板中的安装槽紧密接触并被其包围,使得所述护套式加热器不与冷却剂直接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弯曲并且以所述导热板的中间部分的弯曲点为基准具有对称形状,并且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具有联接至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相反两侧的至少两个导热板,所述至少两个导热板以所述护套式加热器为基准彼此对称,使得所述至少两个导热板具有同一种形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剂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具有至少两个导热板,所述至少两个导热板设置在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相反两侧上,所述至少两个导热板中的第一导热板设置在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一侧上,并且具有沿着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形状弯曲的安装槽,使得所述护套式加热器布置在所述安装槽中,并且设置在所述护套式加热器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信金才熊朴昭玧吴万周崔斗悦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斗源空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