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支撑元件的挂车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725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5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连接装置,具有承载设备(11),该承载设备具有横梁(12)和保持器,该横梁被设置用于布置在机动车的尾部并且至少部分地设计为型材部分,该保持器保持在所述横梁上,用于保持住所述挂车连接装置(10)的连接元件(41)特别是连接臂(42),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1)被设置用于固定挂车(95)或负载载体(195),其中,所述保持器(40)借助于牵引锚固机构(60)的牵引锚固件(61)、特别是螺栓与所述横梁连接,其中,所述牵引锚固件沿着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穿过所述横梁,并且使得所述保持器(40)的承载面(50)压紧到所述横梁的侧壁(17)上,该侧壁具有用于所述牵引锚固件(61)的通口(23),该承载面被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穿过或者被与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平行的轴线穿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锚固机构(60)具有支撑元件(80),该支撑元件带有支撑面和支撑凸起(77),该支撑凸起在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的方向上突出于所述支撑面(74),该支撑凸起伸入到所述侧壁(17)的通口(23)中,其中,所述支撑元件(80)的支撑面以至少一个力分量在压紧轴线(S)的方向上在所述通口(23)附近支撑在所述横梁的侧壁(17)上,并且所述支撑凸起(77)以至少一个力分量横向于压紧轴线(S)支撑在所述通口(23)中。

Trailer Connecting Device with Support Eleme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iler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which has a bearing device (11) with a cross beam (12) and a retainer,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motor vehicle and is at least partially designed as a profile part. The retainer is maintained on the cross beam and is used to maintain the connecting element (41) of the trailer connection device (10). In particular, the connecting arm (42), wherein the connecting element (41) is provided for fixing the trailer (95) or the load carrier (195), wherein the retainer (40) is connected with the cross beam by means of the traction anchor (61) of the traction anchor mechanism (60), in particular the bolt, in which the traction anchor passes through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long its traction anchor compression axis (S). A beam, and causes the bearing surface (50) of the retainer (40) to be pressed onto the side wall (17) of the cross beam, which has an opening (23) for the traction anchor (61), through which the traction anchor (S) passes or is crossed by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traction anchor (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ction. The anchoring mechanism (60) has a support element (80),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surface and a support protrusion (77), which protrudes from the support surface (74)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traction anchoring element compression axis (S), and extends into the opening (23) of the side wall (17), in which the support surface of the support element (80) is divided by at least one force. The amount is supported on the side wall (17) of the cross beam near the opening (23)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mpression axis (S), and the supporting protrusion (77) is supported in the opening (23) transversely with at least one force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支撑元件的挂车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连接装置,其具有承载设备,该承载设备具有横梁和保持器,该横梁被设置用于布置在机动车的尾部并且至少部分地设计为型材部分,该保持器保持在横梁上,用于保持住挂车连接装置的连接元件、特别是连接臂,其中,连接元件被设置用于固定挂车或负载载体,其中,保持器借助于牵引锚固机构的牵引锚固件、特别是螺栓与横梁连接,其中,牵引锚固件沿着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穿过横梁,并且使得保持器的承载面压紧到横梁的侧壁上,该侧壁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的通口,该承载面被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穿过或者被与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平行的轴线穿过。
技术介绍
这种挂车连接装置例如在DE102013018771A1中有所记载。该挂车连接装置的问题是,例如牵引锚固机构的螺栓无约束地位于横梁的侧壁的通口中,从而会出现剪切力,这些剪切力横向于压紧轴线作用到螺栓上,因而也会有害于螺栓。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就已知的挂车连接装置而言,通口横截面展宽,从而螺栓横向于其压紧轴线不受到或者几乎不受到加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因而是,提供一种在其负荷性方面有所改善的挂车连接装置。为了实现该目的,针对开篇所述类型的挂车连接装置规定,牵引锚固机构具有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带有支撑面和支撑凸起,该支撑凸起在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的方向上突出于支撑面,该支撑凸起伸入到侧壁的通口中,其中,支撑元件的支撑面以至少一个力分量在压紧轴线的方向上在通口附近支撑在横梁的侧壁上,并且支撑凸起以至少一个力分量横向于压紧轴线支撑在通口中。力分量可以例如包括或者是垂直于压紧轴线或者相对于压紧轴线倾斜的力分量。力分量例如是支撑力分量。横梁例如完全地或者部分地设计为空心型材。一种优选的方案规定,支撑元件的支撑面位于保持器的承载面对面,从而横梁的侧壁夹层式地夹紧到支撑面与承载面之间。在此,如下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在横梁的侧壁与承载面之间还存在另一个支撑部,特别是另一支撑元件。例如,该另一支撑元件被设计为板或者具有板。支撑元件有益地是与牵引锚固件例如螺栓、铆钉等分开的构件。此外有利的是,支撑元件是与保持器分开的构件。由此可以在需要时使用支撑元件。制造简单。支撑元件可以形成装配机构的组成部分。支撑元件可以例如布置在型材部分的内腔中。但支撑元件也可以特别是在设计为与保持器分开的构件时在外侧贴靠在横梁上。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撇开至少一个伸入到型材的通口中的支撑凸起不看,支撑元件布置在型材部分之外。支撑凸起可以例如具有容纳部或通口,牵引锚固件伸入其中或者牵引锚固件穿过它。但也可行的是,从支撑凸起突出来固定区段,该固定区段例如与侧壁相对,该侧壁与已述的侧壁相对。可以例如从外面把旋拧器件特别是螺母拧到(aufschrauben)该固定区段上。优选的是,支撑元件为板形。支撑元件因而可以例如包括支撑板。此外有利的是,支撑元件的轮廓与横梁的侧壁相同。于是可以例如在横梁的侧壁倒圆情况下针对支撑元件设置倒圆的轮廓。例如,凹式地倒圆的板可以基本上形成支撑元件。但也可行的是,例如稍后还将介绍的套筒或支撑套筒的端面具有与横梁的内轮廓或外轮廓适配的轮廓。一种优选的方案规定,支撑元件面状地支撑在横梁上。例如,支撑元件特别是在设计为支撑板时以底面支撑在横梁上。支撑元件可以只有唯一的支撑凸起,例如在设计为支撑套筒时。但如下实施方式也是优选的:其中,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或其它的支撑凸起。特别地,支撑元件可以按支撑板的方式来设计,多个例如至少两个支撑凸起位于该支撑板上,用于伸入到在横梁上的相应的通口或容纳部中。支撑元件有益地具有头部,该头部容纳在与横梁的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的第二通口中,其容纳着支撑凸起并且由此形成第一侧壁。在此要提及,型材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具有闭合的型材或侧向敞开的型材。因而型材部分可以例如为U形横截面。但该型材部分也可以是闭合的型材,例如带有矩形的或圆形的或椭圆形的横截面的型材。横截面为U形的型材部分或型材例如在采用侧支腿式设计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横梁的型材部分可以在横梁的整个长度上均匀地延伸,也就是说,例如横梁在其整个长度上在横截面上都是圆形的和/或闭合的。但也可行的是,横梁在其长度上具有不同的横截面或型材轮廓。于是,横梁可以例如在中间区段具有闭合的型材,例如圆形的型材,而它在其纵向端部例如是L形或U形横截面。横梁可以由唯一的坯件制成,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体的,例如通过变形、挤出等制成。但也可行的是,横梁具有相互连接的区段,例如具有不同种类和/或几何形状的型材,它们相互焊接、粘接或者以其它方式相互连接。头部可以无约束地位于第二侧壁的通口中。优选的是,头部横向于压紧轴线支撑在第二通口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上。例如,头部可以具有圆形的外轮廓,并且,第二通口具有圆形的内轮廓,从而头部形状配合地容纳在通口中。圆形的外轮廓和内轮廓能实现头部的可转动性,从而头部例如在支撑元件设计为螺栓时可转动。但也可行的是,头部的外轮廓和第二通口的内轮廓形成或者具有防转机构,例如具有多边形的横截面。由此,头部可以防转动地容纳在第二通口中。头部可以例如是螺栓的头部,但也可以是稍后还将介绍的被设计为支撑套筒的支撑元件的头部。头部可以侧向地突出于第二通口或第二侧壁的通口。在此可行的是,头部例如在第一侧壁或保持器的方向上对第二侧壁加载。头部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保持器方向上压紧第二侧壁。在该措施中可以规定,型材部分或横梁的横截面不受影响或不受损。但也可以有一定的变形,也就是说,头部在保持器方向上使得横梁略微变形,这能实现特别牢固的保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例如规定,把第一和第二侧壁连接起来的侧壁、例如彼此相对的侧壁通过牵引锚固件例如其头部、通过拧到牵引锚固件上的螺母等,横向于压紧轴线变形。例如,可以通过这种变形在侧壁上形成凹部或低处(Einbuchtung)。侧壁例如是横梁的上面的或下面的侧壁(在使用位置或者在安装于机动车上的状态下)。支撑面特别是设置在螺栓上,该螺栓以旋拧区段相对于保持器突出来,例如拧入到保持器的旋拧容纳部中,或者穿过保持器的通口,并且以其突出于通口的区段利用螺母固定。支撑面以台阶的方式侧向地突出于旋拧区段。因而形成一种台阶式螺栓。支撑凸起可以例如由旋拧区段构成或者由设置在旋拧区段与支撑面之间的螺栓区段构成。在该螺栓区段上有益地未设置螺纹。支撑面也可以设置在支撑套筒上,该支撑套筒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的通口且被牵引锚固件穿过。支撑套筒有益地布置在所述内腔中或者布置在型材部分的内腔中。牵引锚固件例如由螺栓构成,该螺栓穿过支撑套筒并且特别是与保持器拧紧。但也可以在保持器上设置螺母,以便压紧牵引锚固件。支撑套筒具有侧向地突出于第二通口的头部区段。在该头部区段中有益地容纳着牵引锚固件的头部,例如螺栓头、螺母等。头部容纳部同样可以侧向地突出于第二通口。头部区段可以例如用于在第一侧壁的方向上对第二侧壁加载。如果牵引锚固件的头部同样容纳在头部区段中,则它优选同样侧向地突出于通口。由此,牵引锚固件的头部可以直接作用到第二侧壁上。也可行的是,支撑套筒并不突出于第二侧壁的背离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例如如果该支撑套筒以侧壁缩进或者缩进到外侧面的后面。例如,支撑套筒相对于外侧面在一定程度上欠齐平。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连接装置,所述挂车连接装置具有承载设备(11),所述承载设备具有横梁(12)和保持器(40),所述横梁被设置用于布置在机动车的尾部并且至少部分地设计为型材部分(20),所述保持器保持在所述横梁(12)上,用于保持住所述挂车连接装置(10)的连接元件(41)、特别是连接臂(42),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1)被设置用于固定挂车(95)或负载载体(195),其中,所述保持器(40)借助于牵引锚固机构(60)的牵引锚固件(61)、特别是螺栓与所述横梁(12)连接,其中,所述牵引锚固件(61)沿着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穿过所述横梁(12),并且使得所述保持器(40)的承载面(50)压紧到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上,所述侧壁具有用于所述牵引锚固件(61)的通口(23),所述承载面被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穿过或者被与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平行的轴线穿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锚固机构(60)具有支撑元件(80),所述支撑元件带有支撑面(74)和支撑凸起(77),所述支撑凸起在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的方向上突出于所述支撑面(74),所述支撑凸起伸入到所述侧壁(17)的通口(23)中,其中,所述支撑元件(80)的支撑面(74)以至少一个力分量在压紧轴线(S)的方向上在所述通口(23)附近支撑在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上,并且所述支撑凸起(77)以至少一个力分量横向于所述压紧轴线(S)支撑在所述通口(23)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30 DE 102016118678.3;2016.12.15 DE 1020161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连接装置,所述挂车连接装置具有承载设备(11),所述承载设备具有横梁(12)和保持器(40),所述横梁被设置用于布置在机动车的尾部并且至少部分地设计为型材部分(20),所述保持器保持在所述横梁(12)上,用于保持住所述挂车连接装置(10)的连接元件(41)、特别是连接臂(42),其中,所述连接元件(41)被设置用于固定挂车(95)或负载载体(195),其中,所述保持器(40)借助于牵引锚固机构(60)的牵引锚固件(61)、特别是螺栓与所述横梁(12)连接,其中,所述牵引锚固件(61)沿着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穿过所述横梁(12),并且使得所述保持器(40)的承载面(50)压紧到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上,所述侧壁具有用于所述牵引锚固件(61)的通口(23),所述承载面被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穿过或者被与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平行的轴线穿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锚固机构(60)具有支撑元件(80),所述支撑元件带有支撑面(74)和支撑凸起(77),所述支撑凸起在所述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的方向上突出于所述支撑面(74),所述支撑凸起伸入到所述侧壁(17)的通口(23)中,其中,所述支撑元件(80)的支撑面(74)以至少一个力分量在压紧轴线(S)的方向上在所述通口(23)附近支撑在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上,并且所述支撑凸起(77)以至少一个力分量横向于所述压紧轴线(S)支撑在所述通口(23)中。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的支撑面(74)位于所述保持器(40)的承载面(50)对面,从而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夹层式地夹紧到所述支撑面(74)与所述承载面(50)之间。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是与牵引锚固件(61)、特别是螺栓分开的和/或与所述保持器(40)分开的构件。4.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布置在所述型材部分(20)的内腔中或者布置在所述型材部分(20)之外。5.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77)具有容纳部或通口(71),所述牵引锚固件(61)伸入到容纳部或通口中,或者所述牵引锚固件穿过容纳部或通口。6.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为板形,和/或与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相同轮廓。7.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面状地支撑在所述横梁(12)上。8.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凸起,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凸起分别伸入到所述横梁(12)的侧壁(17)的通口(23)中。9.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80)具有头部或头部区段(73),所述头部或头部区段容纳在与所述横梁(12)的形成第一侧壁的侧壁(17)相对的第二侧壁(18)的第二通口(24)中,横梁的侧壁容纳着支撑凸起(77)。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73)横向于压紧轴线(S)支撑在所述第二通口(24)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上,和/或侧向地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通口(24)。11.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挂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73)在所述第一侧壁(17)或所述保持器(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安格曼H格劳特R格林格尔A库伦
申请(专利权)人:威斯特伐利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