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62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包括: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和发射极跟随电路;所述正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1、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负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2、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运放结构,利用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集合,同时利用发射极跟随电路确保整个电路处于负反馈中,提高了电路的电源抑制比和稳定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低版图的占用面积,降低了工艺成本,提高了集成度。

A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which comprises a positive feedback loop,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and a emitter following circuit; the positive feedback loop includes a transistor M1,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1, a transistor M3 and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2; the negative feedback loop includes a transistor M2,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1, a transistor M3 and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2;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dual operational amplifier junction. The structure makes 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feedback and negative feedback, at the same time, the emitter following circuit is used to ensure that the whole circuit is in negative feedback, which improves the power rejection ratio and stability of the circuit.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reduces the occupied area of the layout, reduces the process cost and improves the integration degr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隙基准电路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隙基准电路。
技术介绍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基准电压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一个有效的基准电压源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上与电源电压变化、工艺参数变化、温度变化等无关。随着温度补偿技术、激光修正等技术的发展,使带隙基准电压源的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在CMOS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带隙基准电压源技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因而带隙基准电压源被广泛地应用在DC-DC转换、RF电路中,基准源在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等混合信号电路中的作用更大,是该转换器精度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度必须优于ADC本身的精度,否则会严重影响ADC的性能。因此,高精度、高稳定性电压基准电路在现代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带隙基准源是将电源电压转换成与温度和电源电压近似无关的基准电压,其作用主要在于向电路中的其他模块提供稳定的偏置和参考电压。基准电压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流的工作状态。传统的带隙基准源电路是利用工作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两个三极管,它们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差与绝对温度成正比,而三极管基极-发射极电源与绝对温度成反比,利用将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电压和负温度系数的电压以合适的权重相加,就得到了与温度无关的输出电压。其中衡量带隙基准源电路的主要参数之一便是电源抑制比(PSRR),它反映了当电源有噪声而发生波动时,基准输出量受电源波动的影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带隙基准源结构的低频PSRR最大可达70dB左右,而中频和高频PSRR往往会低到20dB左右,甚至可能更低;这给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高电源抑制比带隙基准源电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电路,该带隙基准电路采用双运放结构,同时利用正反馈和负反馈实现电源抑制比的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包括: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和发射极跟随电路;所述正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1、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负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2、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晶体管M1、所述晶体管M2和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均与电源电压VDD相连,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晶体管M2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与所述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所述晶体管M3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晶体管M1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发射极跟随电路包括三极管Q2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还包括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二补偿电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第二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3和电阻R3;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M2和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向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和所述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优选的,还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优选的,三极管Q1和电阻Q2均通过电阻R1接地。优选的,在所述晶体管M3的漏极接入参考电压Vref。优选的,所述晶体管M1、所述晶体管M2和所述晶体管M3均为P型MOS晶体管。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为NPN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面积比为1:N,N为整数。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带隙基准电路;(1)本技术采用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集合,提高了电路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利用发射极跟随电路产生大电阻,保证负反馈大于正反馈,进而确保整个电路处于负反馈中,同时具有了两种反馈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电路的电源抑制比和稳定性;(2)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能大大降低版图面积,节约了工艺成本,提高集成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晶体管M1、M2、M3;三极管Q1、Q2;运算放大电路OP1、OP2;电阻R1、R2、R3;电容C1、C2、C3。其中,晶体管M1、M2、M3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晶体管M2的栅极、电容C1、C2的一端以及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OP2的正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1的反向输入端以及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运算放大器OP2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3的一端以及晶体管M3的漏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OP1的正向输入端端以及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连接晶体管M3的栅极以及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M3的漏极作为带隙基准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基准电压。其中两个运算放大器形成两个反馈回路,一路正反馈,一路负反馈,提高电路的整体稳定性。反馈电路运行过程如下:A点电压升高,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电压降低,则MOS管M3的栅极电压降低,栅极电压降低则导通能力增强,从而C电电压升高,由于C点电压变大是通过运算放大器OP1的作用效果,所以C点电压变化大于A点电压的变化,以C点电压变化为主,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D的电压降低,D点电压降低则MOS管M1的导通能力增强,则A点电压升高,形成正反馈。B点电压升高时,OP1的输出端电压升高,C点电压降低,C点电压降低则通过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D点电压升高,则M2的导通能力降低,B点电压也减小,为负反馈。A点的反馈为正反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和发射极跟随电路;所述正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1、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负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2、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晶体管M1、所述晶体管M2和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均与电源电压VDD相连,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晶体管M2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与所述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所述晶体管M3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晶体管M1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发射极跟随电路包括三极管Q2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反馈回路、负反馈回路和发射极跟随电路;所述正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1、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负反馈回路包括晶体管M2、运算放大器OP1、晶体管M3和运算放大器OP2;所述晶体管M1、所述晶体管M2和所述晶体管M3的源极均与电源电压VDD相连,所述晶体管M1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晶体管M2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与所述晶体管M3的栅极相连,所述晶体管M3的漏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晶体管M1相连,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和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M2的栅极;所述发射极跟随电路包括三极管Q2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偿电路,所述补偿电路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二补偿电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第二补偿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令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