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426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2: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PCB板,该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且该PCB板与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相连接。该PCB板的压接孔包括相通直连的第一压接孔和设计为盲孔的第二压接孔,第一压接孔用于连接直连信号,第二压接孔用于连接非直连信号。本申请中PCB板的结构简单,能够减少PCB板的走线数量和长度,降低走线成本和难度,有利于提高PCB板的设计效率。

A PCB Board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PCB board, which has a plurality of press holes on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PCB board,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front connector and a reverse connector with at least one row of signals that need to be directly connected. The pressing hole of the PCB plate includes the first pressing hole connected directly and the second pressing hole designed as blind hole. The first pressing hol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direct signal, and the second pressing hol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non-direct signal. The structure of PCB board in this application is simple. It can reduce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PCB board, reduce the cost and difficulty of routing, and improve the design efficiency of PCB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板
本申请涉及PCB板连接器对压
,特别是涉及一种PCB板。
技术介绍
在PCB板加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在PCB表面安装不同的连接器,最常用的一种安装方式是压接连接。具体地,PCB板上设计有压接孔,连接器上设计有管脚,通过将连接器的管脚压接到PCB板的压接孔上,实现PCB表面连接器的安装。目前的PCB板结构中,通常全部采用盲孔进行PCB板和连接器的连接,即:针对每个连接器设计预留一个独立的压接位置空间,不同连接器的压接位置空间一般不会重叠或相连。两个连接器中的信号需要先走线到PCB板的一个或几个叠层之中,通过传统的层内走线方式,最终实现信号连接。然而,目前的PCB板结构中,由于采用盲孔进行PCB板与连接器的连接,连接器之间不能直接连接,需要走线到PCB板的一个或几个叠层中,导致PCB板上走线较长,而且走线占用PCB板的面积,使得信号传输质量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CB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PCB板的走线较长、走线占用PCB板的面积较多从而导致信号传输质量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其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所述PCB板上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所述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所述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可选地,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直连区域,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与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匹配,且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中包括与所述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连接的全部第一压接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压接孔包括:连接正面连接器的正面压接孔和连接反面连接器的反面压接孔,所述正面压接孔和反面压接孔相通直连,且所述正面压接孔与反面压接孔可以设置为孔径大小、形状和/或最小深度不同的压接孔。可选地,所述PCB板的厚度为正面压接孔深度和反面压接孔深度之和。可选地,与所述PCB板连接的一组正反面连接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管脚中心距均完全一致。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PCB板,该PCB板通过多个压接孔分别连接正反面连接器,且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包括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本申请PCB板上的压接孔主要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两种,其中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本申请通过对PCB板上的压接孔进行改善,针对一组正反面连接器设置两种结构的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不同的连接器管脚,将需要进行直连的信号通过第一压接孔连接,不需要直连的信号通过第二压接孔连接,采用传统的层内走线处理方式,使PCB正反面两个连接器的直连信号重合,从而减少走线的总数量和总长度,并减少PCB板面积的占用,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本申请针对部分直连信号采用第一压接孔进行连接,还有利于降低走线难度,从而提高PCB设计的效率。由于能够减少走线的总数量和总长度,还有利于降低PCB板的成本。另外,本申请PCB板中的第一压接孔,可以根据其两端所连接的连接器的不同,设置其两端为孔径大小、形状或最小深度不同的压接孔,或者设置为孔径大小、形状或最小深度均不同的压接孔。因此本申请PCB板的压接孔结构设计更加灵活,有利于PCB板的推广使用。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PCB板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直连区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PCB板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PCB板的表面安装不同的连接器,比较常用的安装方式就是压接连接。在PCB设计中,如果系统需要将两个压接连接器的全部信号或部分信号相连接,可以采用本申请中正反面连接器对压的方式来实现。本实施例中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这些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而且本实施例中与PCB板相连接的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本实施例中将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定义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具体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PCB板的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CN1为PCB板的一面所连接的一个连接器,假设定义为正面连接器;CN2为PCB板的另一面所连接的一个连接器,定义为反面连接器,CN1与CN2构成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虚线框内连接CN1与CN2的为第一压接孔,虚线框外连接CN1与CN2的为第二压接孔。第一压接孔包括两部分:连接正面连接器CN1的正面压接孔,其厚度为Dcn1;连接反面连接器CN2的反面压接孔,其厚度为Dcn2。正面连接器CN1的管脚中心距为Pcn1,反面连接器CN2的管脚中心距为Pcn2。PCB板的厚度为Hpcb。由图1可知,该实施例中PCB板通过压接孔与正反面连接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其中,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即:本申请设计一种PCB板,该PCB板上通过设置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能够将PCB板与任意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一部分信号直连和一部分信号通过层内走线连接。这种结构设计,由于一部分信号能够直连,就不需要先走线到PCB板中的一个或几个层叠之中,能够减少PCB板上的走线数量,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还能够节省PCB板的面积,有利于提高PCB板的空间利用率。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中直连信号越多,PCB板上能够减少的走线数量越多,所节省的PCB板面积越大,而且能够大幅降低PCB板的走线难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直连区域,任意一个信号直连区域与任意一组正反面连接器相匹配,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其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所述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所述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所述PCB板的正反面设置有多个压接孔,分别用于连接多个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其中,至少有一排信号需要直连的正面连接器和反面连接器为一组相匹配的正反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的压接孔包括第一压接孔和第二压接孔;所述第一压接孔为相通直连的压接孔,用于连接一组正反面连接器中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所述第二压接孔为盲孔,用于连接PCB板上不需要进行信号直连的正面连接器的管脚和反面连接器的管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多个信号直连区域,任一所述信号直连区域与任意一组正反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宇剑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