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72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构件和车辆,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部件设有锥形的沉孔,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紧固连接件,所述紧固连接件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一端的头部,所述杆体适于贯穿所述沉孔,且所述头部适于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远离第二部件的一侧;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且所述垫圈的内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垫圈的外周壁包括用于与所述沉孔的内壁贴合的第一段,在所述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时,所述垫圈与所述头部的接触面高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背离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构件,可以实现在不磨损部件表面的情况下,实现紧固连接件的紧固,且紧固效果可靠,不松动。

Connecting Components and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ng member and a vehicle. The connecting member is used to connect the first part with the second part. The firs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sinking hole. The connecting member includes a fastening connector, the fastening connector includes a rod body and a head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rod body, the rod body is suitable for penetrating the sinking hole, and the head is suitable for being located therein. The first part is far from the side of the second part; the washer slee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rod body, and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washer is larg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rod body. The outer wall of the washer includes the first section for fitting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nking hole. When the connecting member connects the first part with the second part,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washer and the hea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part. A component deviate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component. The connecting memb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fastening of the connecting member without wearing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nent, and the fastening effect is reliable and does not loos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构件和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构件和具有该连接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由于安装需求,需要在车辆的油漆面安装螺钉紧固构件,由于螺钉的支承面与车身油漆面发生摩擦,会导致油漆面破坏、生锈。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螺钉头下包塑,但是螺钉头下包塑后,会造成拧紧后松动。相关技术中,并无完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无磨损且连接牢固的连接构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部件设有锥形的沉孔,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紧固连接件,所述紧固连接件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一端的头部,所述杆体适于贯穿所述沉孔,且所述头部适于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远离第二部件的一侧;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且所述垫圈的内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垫圈的外周壁包括用于与所述沉孔的内壁贴合的第一段,在所述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接时,所述垫圈与所述头部的接触面高于所述第一部件的背离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构件,可以实现在不磨损部件表面的情况下,实现紧固连接件的紧固,且紧固效果可靠,不松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段为锥面,所述第一段的半径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头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段为圆锥面或多棱锥面。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垫圈的外周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段的朝向所述头部的一端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为圆柱面。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杆体包括:光杆和螺纹杆,所述光杆的一端与所述头部相连,所述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光杆外,且与所述光杆间隙配合。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垫圈为铸铁制成。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且用于抵压在所述头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垫圈的径向外侧,且与所述垫圈间隔开。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构件,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圈。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连接构件。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连接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部件1,翻折边11,沉孔12,第二部件2,紧固连接件3,头部31,光杆32,螺纹杆33,垫圈4,第一段41,第二段42,密封圈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构件。如图1所示,连接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第一部件1可以为车身钣金件,第一部件1的油漆面为图1中的上表面,第二部件2可以为待固定的零部件或者车身骨架等。第一部件1设有锥形的沉孔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具有翻折边11,翻折边11可以朝靠近第二部件2的方向凸出,翻折边11限定出沉孔12的侧壁,翻折边11的中心打孔。连接构件包括:紧固连接件3和垫圈4。其中,紧固连接件3包括头部31和杆体,头部31连接在杆体的一端,头部31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杆体适于贯穿沉孔12,在使用连接构件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时,头部31位于第一部件1的远离第二部件2的一侧,头部31位于第一部件1的油漆面一侧,紧固连接件3可以为螺纹连接件,杆体的螺纹段可以与第二部件2螺纹连接,或者杆体的螺纹段与第二部件2的背离第一部件1一侧的螺母螺纹连接。紧固连接件3可以为螺钉或螺栓。垫圈4套设在紧固连接件3的杆体外,且垫圈4的内径大于杆体的外径,垫圈4与杆体间隙配合,该间隙配合表示垫圈4与杆体在径向上间隙配合,并不限定垫圈4与头部31的抵压关系,垫圈4的内孔直径大于杆体的外径,这样在转动紧固连接件3紧固时,垫圈4不会随转。如图1所示,杆体可以包括:光杆32和螺纹杆33,光杆32的一端与头部31相连,光杆32的另一端与螺纹杆33的一端相连,垫圈4套设在光杆32外,且垫圈4与光杆32在径向上间隙配合。垫圈4的外周壁包括第一段41,第一段41用于与沉槽的内壁贴合,第一段41的形状可以与沉槽的内壁的形状适配,在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后,紧固连接件3与第二部件2螺纹连接或者与第二部件2的背离第一部件1一侧的螺母螺纹连接,垫圈4与头部31的接触面高于第一部件1的背离第二部件2的表面,或者说,垫圈4的背离第二部件2的表面凸出于第一部件1的背离第二部件2的表面,垫圈4的背离第二部件2的端面抵压头部31的与杆体相连的端面,且垫圈4的外周壁的第一段41抵压第一部件1的沉槽的内壁,由此实现紧固连接件3的紧固。垫圈4作为紧固连接件3与第一部件1之间的传力结构,可以支撑起头部31,使头部31不与第一部件1接触,防止头部31划伤第一部件1,当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后,第二部件2与翻折边11接触,实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紧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设置了与紧固连接件3的杆体间隙配合的垫圈4,在拧紧紧固连接件3的过程中,紧固连接件3转动,垫圈4不随转,紧固连接件3与第一部件1保持间隔开,紧固连接件3及垫圈4均不会与第一部件1摩擦,这样第一部件1的油漆面不会损坏,且紧固效果可靠,不松动。由于紧固连接件3紧固后,垫圈4抵压紧固连接件3的头部31,这样紧固连接件3的头部31与第一部件1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高度可以由垫圈4的厚度控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构件,可以实现在不磨损部件表面的情况下,实现紧固连接件3的紧固,且紧固效果可靠,不松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翻折边11为向第二部件2凸出的锥形,翻折边11的半径较小的一端朝向第二部件2,对应地,第一段41为锥面,第一段41的半径较大的一端朝向紧固连接件3的头部31。锥面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垫圈4的定位与对中。翻折边11的内壁可以包括圆台的周壁,对应的,第一段41为圆锥面;或者翻折边11的内壁可以包括多棱台的周壁,对应的,第一段41为多棱锥面。如图1所示,垫圈4的外周壁还包括第二段42,第二段42为圆柱面(圆柱的侧壁面),第二段42与第一段41的朝向头部31的一端相连,第二段42的直径等于第一段41的下底的直径。第二段42用于向上延伸后形成抵压头部31的端面,这样垫圈4的上端面的直径较小,便于装配。垫圈4可以为铸铁制成,比如先成型出圆柱形的胚体,中间打孔,在一端的外周处磨出锥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构件还可以包括:密封圈5,密封圈5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所述第一部件(1)设有锥形的沉孔(12),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紧固连接件(3),所述紧固连接件(3)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一端的头部(31),所述杆体适于贯穿所述沉孔(12),且所述头部(31)适于位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远离第二部件(2)的一侧;垫圈(4),所述垫圈(4)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且所述垫圈(4)的内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垫圈(4)的外周壁包括用于与所述沉孔(12)的内壁贴合的第一段(41),在所述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时,所述垫圈(4)与所述头部(31)的接触面高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背离所述第二部件(2)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用于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所述第一部件(1)设有锥形的沉孔(12),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紧固连接件(3),所述紧固连接件(3)包括杆体和连接在所述杆体一端的头部(31),所述杆体适于贯穿所述沉孔(12),且所述头部(31)适于位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远离第二部件(2)的一侧;垫圈(4),所述垫圈(4)套设在所述杆体外,且所述垫圈(4)的内径大于所述杆体的外径,所述垫圈(4)的外周壁包括用于与所述沉孔(12)的内壁贴合的第一段(41),在所述连接构件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连接时,所述垫圈(4)与所述头部(31)的接触面高于所述第一部件(1)的背离所述第二部件(2)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41)为锥面,所述第一段(41)的半径较大的一端朝向所述头部(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41)为圆锥面或多棱锥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