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意民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33586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包括配置于静态液体环境的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包括筒壁呈封闭式的封闭管道以及筒壁呈开放式的开放管架,开放管架的两端与封闭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开放管架具有位于液面以上的第一开放管架和位于液面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第一开放管架与封闭管道的交接处位于液面上方;在环形通道内沿着环形通道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浮体,每一浮体的自身重力小于静态液体的浮力,相邻的两个浮体通过至少一连接绳连接;在开放管架的侧旁设置有由上升的浮体带动转动的动力轮。上述装置结构简单,利用静水的强大浮力实现全天候不停地产生强大的发电用的动力,无需任何外加动力帮助和消耗任何资源,应用方便、广泛。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power by static liquid buoyanc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power by static liquid buoyancy, which includes an annular channel arranged in a static liquid environment. The annular channel includes a closed pipe with a closed wall and an open pipe rack with an open wall. The two ends of the open pipe rack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closed pipe respectively. The open pipe rack has a first open pipe rack above the liquid level and an open pipe rack at the liquid level. Under the second open pipe rack, the junction of the first open pipe rack and the closed pipe is located above the liquid surface; in the annular channel, there are several floating bodie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long the annular channel. The gravity of each floating body is less than the buoyancy of the static liquid, and two adjacent floating bodies are connected by at least one connecting rope; beside the side of the open pipe rack, there is a motion driven by the rising floating body to rotate. Force wheel. Th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powerful buoyancy of still water to generate powerful power for power generation all the time without any additional power to help and consume any resources, and is convenient and widely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电能是人类必需的,很多国家都严重缺电。人们一直都想获得无污染或可再生的能源,特别是巨大而容易获得的全天候可再生能源。静水浮力是一种巨大而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但目前现有技术中利用浮力发电的装置的结构通常较复杂,成本高;且通常需要置于海洋中,利用海洋的浮动才能产生强大动力,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浮力发电的装置的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以及应用受限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包括配置于静态液体环境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包括筒壁呈封闭式的封闭管道以及筒壁呈开放式的开放管架,所述开放管架的两端与所述封闭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开放管架具有位于液面以上的第一开放管架和位于液面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所述第一开放管架与所述封闭管道的交接处位于液面上方;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沿着所述环形通道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浮体,每一所述浮体的自身重力小于所在静态液体的浮力,相邻的两个所述浮体通过至少一连接绳连接;在所述开放管架的侧旁设置有由上升的所述浮体带动转动的动力轮。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开放管架包括沿开放管架的轴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套环,在多个所述套环内连接多根平行的支条。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第二开放管架与所述封闭管道之间通过软管连接,所述软管的内径比所述浮体的外径大0-2mm。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软管与所述第二开放管架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周还套接有软橡胶圈,且所述软橡胶圈与所述软管之间通过紧固件相对固定,所述软橡胶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浮体的外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动力轮沿径向凸伸设置有多个被所述浮体推动的轮齿。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轮齿上开设有用于减小转动阻力的至少一贯穿孔和/或至少一第一缺口;所述轮齿被所述浮体碰接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防震的防震胶垫。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环形通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是弧形通道,且该两条弧形通道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排列的用于便于所述浮体移动的滚轮。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开放管架与所述封闭管道的交接处位于所述环形通道的顶端端点处,所述动力轮的轮齿与所述浮体相碰接的位置是位于所述环形通道的顶端的弧形通道的一端端部;所述开放管架上相对于所述动力轮的轮齿与所述浮体相碰接的位置开设有用于所述轮齿通过的第二缺口;所述环形通道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维修的维修口;所述第一开放管架与所述封闭管道之间相互伸缩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所述封闭管道上靠近所述封闭管道与所述第一开放管架之间的交接处的位置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开设在所述封闭管道的内侧的侧壁;所述封闭管道位于所述环形通道的底端端点处开设有抽水孔,所述抽水孔开设在所述封闭管道的外侧的侧壁。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中,每一所述浮体的外周套设有至少一空心软胶套,每一所述浮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每一所述空心软胶套的凹槽,所述空心软胶套套设在相对应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空心软胶套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空心软胶套从相对应的所述凹槽内向外凸伸;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空心软胶套的宽度,所述凹槽的两侧具有用于适应被挤压变形后的空心软胶套的凹槽空位。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结构简单,仅依靠多个连在一起的浮体的浮力使浮体循环移动,利用静水的强大浮力实现全天候不停地产生强大的发电用的动力,无需任何外加动力帮助,不需消耗任何资源;该装置可以在海洋、江河、湖泊、陆地、建筑物的顶部、巨大的船上、甚至沙漠区建造,只要在陆地上建做一个水池就可安装本装置,应用方便、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开放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软管和软橡胶圈连接位置的第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软管和软橡胶圈连接位置的第二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浮体与轮齿碰接状态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浮体与轮齿碰接状态时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浮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包括配置于静态液体环境的环形通道。其中,静态液体可以是水池、河流、湖泊、海洋等等。环形通道包括筒壁呈封闭式的封闭管道1以及筒壁呈开放式的开放管架2,开放管架2的两端与封闭管道1的两端分别连接。开放管架2具有位于液面100以上的第一开放管架21和位于液面100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22。位于液面100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22用于使静态液体随意流动进出,封闭管道21将静态液体阻隔在外,静态液体无法进入。整个环形通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是弧形管道,优选是半圆弧形管道。整个环形通道的两侧分别是直线形管道。位于顶端的弧形管道露于液面100以上,环形通道的其它部分置于液面100以下。整个环形通道的两侧是呈竖立状的直线管道。其中,第一开放管架21占顶端的弧形管道的一半,第二开放管架22位于整个环形通道的一侧,整个环形通道的其它部分是封闭管道1。在整个环形通道内沿着环形通道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浮体3,浮体3从没有静态液体的封闭管道1向下运行,再从有静态液体的开放管架2向上浮起,循环移动。每一个浮体3的自身重力小于所在静态液体的浮力,优选地,浮体3是空心体。相邻的两个浮体3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绳4连接。浮体3利用浮力,经过位于液面100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22的每一个浮体3会利用静态液体的浮力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其它浮体3也随着移动,实现多个浮体3在整个环形通道内循环移动。其中,连接绳4优选采用较结实的金属绳,也可以为普通绳。连接绳4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绳4的数量为两条,使浮体运行结构稳定。其中,封闭管道1为普通的通管。如图2所示,开放管架2包括沿开放管架2的轴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套环201,在多个套环201内连接多根平行的支条20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使支条202连接在套环201上。需要说明的是,套环201必须套设在支条202的外侧,避免浮体3在移动过程被套环201卡住。第一开放管架21与封闭管道1的交接处位于液面100上方,避免浮体3在移动过程中将静态液体从第一开放管架21与封闭管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静态液体环境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包括筒壁呈封闭式的封闭管道(1)以及筒壁呈开放式的开放管架(2),所述开放管架(2)的两端与所述封闭管道(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开放管架(2)具有位于液面(100)以上的第一开放管架(21)和位于液面(100)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22),所述第一开放管架(21)与所述封闭管道(1)的交接处位于液面(100)上方;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沿着所述环形通道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浮体(3),每一所述浮体(3)的自身重力小于所在静态液体的浮力,相邻的两个所述浮体(3)通过至少一连接绳(4)连接;在所述开放管架(2)的侧旁设置有由上升的所述浮体(3)带动转动的动力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静态液体环境的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包括筒壁呈封闭式的封闭管道(1)以及筒壁呈开放式的开放管架(2),所述开放管架(2)的两端与所述封闭管道(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开放管架(2)具有位于液面(100)以上的第一开放管架(21)和位于液面(100)以下的第二开放管架(22),所述第一开放管架(21)与所述封闭管道(1)的交接处位于液面(100)上方;在所述环形通道内沿着所述环形通道设置有多个首尾相连的浮体(3),每一所述浮体(3)的自身重力小于所在静态液体的浮力,相邻的两个所述浮体(3)通过至少一连接绳(4)连接;在所述开放管架(2)的侧旁设置有由上升的所述浮体(3)带动转动的动力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管架(2)包括沿开放管架的轴向依次排列的多个套环(201),在多个所述套环(201)内连接多根平行的支条(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放管架(22)与所述封闭管道(1)之间通过软管(5)连接,所述软管(5)的内径比所述浮体(3)的外径大0-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5)与所述第二开放管架(22)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周还套接有软橡胶圈(6),且所述软橡胶圈(6)与所述软管(5)之间通过紧固件(61)相对固定,所述软橡胶圈(6)的内径小于所述浮体(3)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轮(7)沿径向凸伸设置有多个被所述浮体(3)推动的轮齿(7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静态液体浮力产生动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齿(71)上开设有用于减小转动阻力的至少一贯穿孔(72)和/或至少一第一缺口;所述轮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意民
申请(专利权)人:廖意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