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305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包括一级抗撞击板、一级缓冲装置、缓冲板、二级抗撞击板、二级缓冲装置和安装板,所述一级抗撞击板和所述缓冲板之间等间距设有数量为三个的一级缓冲装置,所述一级缓冲装置包括圆筒,所述圆筒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圆筒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圆孔,所述一级抗撞击板下端加工有数量为十二个的第一螺纹孔。有益效果:使得汽车尾部在发生较为轻微的碰撞时,防撞梁能够用自身的恢复能力完全恢复,不需要进行更换,当发生的碰撞较为严重时,能够专门针对损坏的器件进行更换,减少了维修的成本。

An Anti-collision Beam for Reducing the Cost of Small Collision Maintenance for Automobile Ta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beam for reducing the cost of minor collision maintenance at the rear of an automobil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level anti-collision plate, a first-level buffer device, a buffer plate, a second-level anti-collision plate, a second-level buffer device and a mounting plate. The first-level buffer device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the first-level buffer device comprises three first-level buffer devices at equal intervals between the first-level anti-collision plate and the buffer plate.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cylinder, and two circular h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welve first threaded holes are machin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anti-impact plate. Beneficial effect: When a slight collision occurs at the rear of the car, the anti-collision beam can be completely restored with its own recovery ability, and no replacement is needed. When the collision is serious, the damaged components can be replaced specially, which reduces the cost of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撞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
技术介绍
汽车后保险杠的防撞梁起着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能尽量吸收碰撞能量,保证车身主体结构不受损坏,以降低维修费用;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利用自身充分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以保护油箱安全。现在的汽车后保险杠的防撞梁总成大都由冲压、辊压成型工艺制造而成,在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防撞梁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导致维修成本提高,尤其是在发生小碰撞时,也会造成防撞梁发生变形,为了安全起见需要更换防撞梁,这就造成了较大的损失。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包括一级抗撞击板、一级缓冲装置、缓冲板、二级抗撞击板、二级缓冲装置和安装板,所述一级抗撞击板和所述缓冲板之间等间距设有数量为三个的一级缓冲装置,所述一级缓冲装置包括圆筒,所述圆筒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圆筒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中部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圆孔,所述一级抗撞击板下端加工有数量为十二个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圆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一级抗撞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圆孔安装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所述圆筒内设有减震液,所述圆筒另一端设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下固定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圆筒之间固定设有若干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下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加工有数量为十二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均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均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圆孔安装在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缓冲板下固定设有二级抗撞击板,所述二级抗撞击板下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凹形固定座,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安装板上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凹形固定座,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相匹配,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之间安装有吸能柱,所述吸能柱的上端通过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安装第三螺栓进行固定,所述吸能柱的下端通过在所述第四螺纹孔内安装第四螺栓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抗撞击板前端设置成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抗撞击板前端开设有槽,所述一级抗撞击板的槽内设有缓冲橡胶,所述缓冲橡胶的两端通过第五螺栓与所述一级抗撞击板的两侧槽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橡胶的外表面固定设有荧光贴。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抗撞击板的后端设置成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抗撞击板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板的中部之间固设有空气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级抗撞击板、一级缓冲装置、缓冲板、二级抗撞击板、二级缓冲装置和安装板,使得汽车尾部在发生较为轻微的碰撞时,防撞梁能够用自身的恢复能力完全恢复,不需要进行更换,当发生的碰撞较为严重时,能够专门针对损坏的器件进行更换,减少了维修的成本。(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一级抗撞击板设置成弧形结构,使得一级抗撞击板在遭受撞击时不宜被折断。(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冲橡胶,能够对一级抗撞击板进保护,并且当缓冲橡胶损坏后能够进行更换。(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荧光贴,能够引起后车的注意,减少追尾的可能性。(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二级抗撞击板的后端设置成弧形结构,能够将二级抗撞击板受到的撞击力集中到二级抗撞击板的两端。(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空气弹簧,使得二级抗撞击板的中部不易断裂。(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孔,能够便于安装板的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中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一级抗撞击板;2、缓冲板;3、二级抗撞击板;4、安装板;5、圆筒;6、第一连接板;7、第一螺纹孔;8、第一螺栓;9、减震液;10、密封活塞;11、活塞杆;12、第二连接板;13、弹簧;14、第二螺纹孔;15、第二螺栓;16、第一凹形固定座;17、第三螺纹孔;18、第二凹形固定座;19、第四螺纹孔;20、吸能柱;21、第三螺栓;22、第四螺栓;23、缓冲橡胶;24、第五螺栓;25、荧光贴;26、空气弹簧;27、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专利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包括一级抗撞击板1、一级缓冲装置、缓冲板2、二级抗撞击板3、二级缓冲装置和安装板4,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和所述缓冲板2之间等间距设有数量为三个的一级缓冲装置,所述一级缓冲装置包括圆筒5,所述圆筒5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圆筒5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中部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圆孔,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下端加工有数量为十二个的第一螺纹孔7,所述第一螺纹孔7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圆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6通过第一螺栓8与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圆孔安装在所述第一螺纹孔7内,所述圆筒5内设有减震液9,所述圆筒5另一端设有密封活塞10,所述密封活塞10下固定设有活塞杆11,所述活塞杆11下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与所述圆筒5之间固定设有若干弹簧13,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下设有缓冲板2,所述缓冲板2加工有数量为十二的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连接板12均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15均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圆孔安装在第二螺纹孔14内,所述缓冲板2下固定设有二级抗撞击板3,所述二级抗撞击板3下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凹形固定座16,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三螺纹孔17,所述安装板4上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凹形固定座18,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18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四螺纹孔19,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18相匹配,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18之间安装有吸能柱20,所述吸能柱20的上端通过在所述第三螺纹孔17内安装第三螺栓21进行固定,所述吸能柱20的下端通过在所述第四螺纹孔19内安装第四螺栓22进行固定。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使得汽车尾部在发生较为轻微的碰撞时,防撞梁能够用自身的恢复能力完全恢复,不需要进行更换,当发生的碰撞较为严重时,能够专门针对损坏的器件进行更换,减少了维修的成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抗撞击板(1)、一级缓冲装置、缓冲板(2)、二级抗撞击板(3)、二级缓冲装置和安装板(4),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和所述缓冲板(2)之间等间距设有数量为三个的一级缓冲装置,所述一级缓冲装置包括圆筒(5),所述圆筒(5)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圆筒(5)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中部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圆孔,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下端加工有数量为十二个的第一螺纹孔(7),所述第一螺纹孔(7)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圆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6)通过第一螺栓(8)与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圆孔安装在所述第一螺纹孔(7)内,所述圆筒(5)内设有减震液(9),所述圆筒(5)另一端设有密封活塞(10),所述密封活塞(10)下固定设有活塞杆(11),所述活塞杆(11)下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与所述圆筒(5)之间固定设有若干弹簧(13),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下设有缓冲板(2),所述缓冲板(2)加工有数量为十二的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连接板(12)均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15)均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圆孔安装在第二螺纹孔(14)内,所述缓冲板(2)下固定设有二级抗撞击板(3),所述二级抗撞击板(3)下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凹形固定座(16),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三螺纹孔(17),所述安装板(4)上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凹形固定座(18),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18)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四螺纹孔(19),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18)相匹配,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与所述第二凹形固定座(18)之间安装有吸能柱(20),所述吸能柱(20)的上端通过在所述第三螺纹孔(17)内安装第三螺栓(21)进行固定,所述吸能柱(20)的下端通过在所述第四螺纹孔(19)内安装第四螺栓(22)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部用减少小碰撞维修成本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抗撞击板(1)、一级缓冲装置、缓冲板(2)、二级抗撞击板(3)、二级缓冲装置和安装板(4),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和所述缓冲板(2)之间等间距设有数量为三个的一级缓冲装置,所述一级缓冲装置包括圆筒(5),所述圆筒(5)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圆筒(5)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中部均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圆孔,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下端加工有数量为十二个的第一螺纹孔(7),所述第一螺纹孔(7)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圆孔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6)通过第一螺栓(8)与所述一级抗撞击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栓(8)均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圆孔安装在所述第一螺纹孔(7)内,所述圆筒(5)内设有减震液(9),所述圆筒(5)另一端设有密封活塞(10),所述密封活塞(10)下固定设有活塞杆(11),所述活塞杆(11)下端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与所述圆筒(5)之间固定设有若干弹簧(13),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下设有缓冲板(2),所述缓冲板(2)加工有数量为十二的第二螺纹孔(14),所述第二连接板(12)均通过第二螺栓(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15)均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圆孔安装在第二螺纹孔(14)内,所述缓冲板(2)下固定设有二级抗撞击板(3),所述二级抗撞击板(3)下的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凹形固定座(16),所述第一凹形固定座(16)的两侧壁均加工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知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彤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