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梦强专利>正文

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32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管状且内部带有充气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前部并与充气腔连通的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头部能够卡置在器官内部,避免其头部从目标器官中脱出或是过深进入器官外甚至是周围其他脏器和血管,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Anti-shedding and Damage Guide Wi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n anti-falling and anti-damage guide wi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lender tubular body with an inflatable chamber inside and an air bag arranged in the front of the body and connected with the inflatable chamber. The head of the anti-falling and anti-damage guide wi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lamped inside the organ to avoid the head from falling out of the target organ or entering into other organs and blood vessels outside or even around the organ too deeply, thereby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脱落防损伤导丝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防脱落防损伤导丝。
技术介绍
脏器造瘘手术是临床中比较普遍应用的一种手术,如肾盂造瘘术、膀胱造瘘术、脑积水造瘘术、胃造瘘术等等。在于将器官腔或感染灶等通过建立新通道直接连通体外,从而可以引流、冲洗、或通过该通道进行各种诊断和治疗操作。造瘘术中的导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起到引导各种器械的作用。例如肾盂造瘘术是泌尿外科中一个重要的手术,其目的是为了是引流肾盂,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减轻肾盂和肾实质感染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建立该通道进行肾脏结石碎石取石术,以及肾盂肿瘤切除术,肾盂探查等各种操作。该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定位。在超声或X线下定位目标肾盏和肾盂。2.穿刺。影像学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至目标肾盏。3.放置导丝,拔出针芯,将导丝通过穿刺针放置到肾盏和肾盂。4.建立通道,拔出穿刺针,皮肤做小切口,将扩张器通过导丝逐步扩张至所需大小通道。5.经过该通道,进行其它各项操作。该操作步骤的关键在于需要将导丝成功准确地插入到肾集合系统当中,从而在导丝的引导下插入后续的医疗设备例如扩张器、鞘、镜、引流管等。然而,现有技术的问题出现在导丝插入到位后,引导其余器械插入肾盂这一过程中,导丝作为从体外进入到肾盂的“先锋部队”,为了便于导丝的深入因而所设计出的导丝必须纤细光滑;然而这样的结构又导致了在引导其他器械的过程当中其自身容易滑出肾盂,并且由于导丝纤细这样的滑脱十分难以察觉,一但没有及时将导丝重新送回肾盂,那么将导致引流管无法插入肾盂中,置管失败,严重影响手术的进度和成功率;即使术中侥幸发现导丝出现脱落的情况,由于导丝细滑其重新回插的过程当中也不容易找到原有的插入通道,多数情况下需要另辟新的通道插入肾盂,倘若手术过程中导丝重插操作的次数过多,其严重影响手术时间不说,还会对患者的相关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另外,在通过导丝扩张的过程中,因为导丝前端没有阻挡和限位,扩张器很容易由于和穿刺通道的角度偏差而导致将导丝带领至错误的位置,包括过深进入肾盂外甚至周围脏器和血管,或者进入到肾实质。同时扩张过程中扩张器的力量会导致肾脏发生位移,包括向远处移位和旋转,都容易导致导丝脱出或方向改变,从而导致通道建立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头部能够卡置在器官内部,避免其头部从目标器官中脱出或是过深进入器官外甚至是周围其他脏器和血管,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带有充气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一端并与充气腔连通的气囊。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本体的后端部并与充气腔连通的充气端口。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在将气囊充气后能够将充气腔封堵以避免气囊漏气:所述本体的后端与充气端口之间续接有软性金属管,软性金属管的管腔分别与本体的充气腔及充气端口相连通。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制造及使用:所述气囊设置在本体前端端部,气囊的内腔与充气腔的前端开口连通。所述气囊与本体前端端部之间设置有仅容许液体进入气囊的单向阀。更进一步的,为了使气囊更容易破开:所述气囊的壁部上设有薄壁区域。进一步的,为了使导丝更好地穿入到肾盂内:所述本体的前端端部还一体式连接有用于破开组织的尖部,本体的外侧还套置有能够沿本体前后滑动的套管;所述气囊套置在本体前部外侧靠近尖部的位置处,在气囊未充气且套管位于靠近本体尖部的前侧位置时,所述气囊收纳于本体与套管之间的空隙中;所述本体的侧壁上与气囊的内腔对应位置处还设有一个以上用来使气囊与充气腔连通的用于为气囊充气的充气孔。较之前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成功置入到肾盂以后只需要将气囊充起即能够使导丝的头部留置在肾盂中防止其脱出,从而方便后续器械的置入操作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另外,该气囊还可以防止导丝所引导的其他器械越过导丝前端从而导致器械插入过深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主视图;图2为图1中前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主视图;图4为图3中前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主视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实施例4气囊未充气状态下的主视图;图8为图7中前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4气囊充气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0为图9中前端部的截面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4中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图12为实施例4中使用钳子夹闭第二软性金属管时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4中使用钳子夹闭第二软性金属管后的导丝后端部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4中使用剪刀剪断第二软性金属管时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4中使用剪刀剪断第二软性金属管后的导丝后端部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4中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标号说明:1本体,1-1充气腔,1-11充气孔,1-12单向阀、1-2软性金属管,2气囊,2-1薄壁区域,3充气端口,4-2尖部,4-4弹性凸起,4-5限位环4-5,5套管,7肾盂,8穿刺针,9钳子,10剪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为方便起见,本说明书中以下各实施例均以本技术在肾盂造瘘术中的应用来解释本实施例中的导丝的具体使用方法: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细长管状且内部带有充气腔1-1的本体1以及设置于本体1前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气囊2,所述气囊2设置在本体1前端端部,气囊2的内腔与充气腔1-1的前端开口连通。所述气囊2与本体1前端端部之间设置有仅容许液体进入气囊2的单向阀1-12。所述气囊2的壁部上设有薄壁区域2-1。所述本体长50cm。其使用过程如下:使用时,只需要将防脱落防损伤导丝插入穿刺针内并在穿刺针的帮助下插入到肾盂,最后将气囊2充起即可完成固定。而后在使用完毕后,再向气囊2内注入过量的生理盐水使气囊2胀大破裂,而后既可将导丝从肾盂中取出。实施例2: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细长管状且内部带有充气腔1-1的本体1以及设置于本体1前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气囊2,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的后端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充气端口3。所述气囊2设置在本体1前端端部,气囊2的内腔与充气腔1-1的前端开口连通。所述本体长150cm。特别的,在手术过程当中,由于导丝需要从穿刺针8的中心穿过,在完成导丝置入的操作以后需要将套置在导丝外侧经由导丝的后端部才能够将穿刺针8退出,然而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丝后端需要设置充气端口3直径较大,因而穿刺针难以脱出,有鉴于此,为了避免穿刺针8无法脱出影响后续的操作,因而将本体1设计长度加长到150cm,这样在穿刺针8使用完毕以后只需要将穿刺针8退出并留置在导丝的后端而不影响其余手术器械使用导丝的引导。其使用过程如下:使用时,只需要将防脱落防损伤导丝插入穿刺针内并在穿刺针的帮助下插入到肾盂,最后将气囊2充气即可完成固定。在使用完成之后,利用注射器等装置从充气端口3中将气囊2内部的生理盐水抽出。实施例3: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细长管状且内部带有充气腔1-1的本体1以及设置于本体1前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气囊2,所述气囊2设置在本体1前端端部,气囊2的内腔与充气腔1-1的前端开口连通,还包括设置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管状且内部带有充气腔(1‑1)的本体(1)以及设置于本体(1)前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气囊(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细长管状且内部带有充气腔(1-1)的本体(1)以及设置于本体(1)前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气囊(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的后端部并与充气腔(1-1)连通的充气端口(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后端与充气端口(3)之间续接有软性金属管(1-2),软性金属管(1-2)的管腔分别与本体(1)的充气腔(1-1)及充气端口(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设置在本体(1)前端端部,气囊(2)的内腔与充气腔(1-1)的前端开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与本体(1)前端端部之间设置有仅容许液体进入气囊(2)的单向阀(1-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的壁部上设有薄壁区域(2-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防脱落防损伤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前端端部还一体式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强李晓燕江绍钦
申请(专利权)人:李梦强李晓燕江绍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