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梦强专利>正文

马铃薯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98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2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获马铃薯的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带有地轮的机架,机架顶部的支撑梁上设有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后端两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螺栓与导向板连接;所述导向板连接松紧螺栓,松紧螺栓通过定位板安装在机架的侧面;所述变速箱一侧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所述输送辊贴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输送板,输送板上设有缓冲台,且输送板的前端设有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由第一半圆铲和第二半圆铲组成,且挖掘装置的两侧设有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能够有效解决马铃薯破皮及漏挖的问题,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到一定的分离作用。

Potato harvest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particular to a potato harvester for harvesting potatoes. Including a frame with wheel support beam, the top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box,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 plate, the support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late through bolts; the guid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n elastic bolt, side tension bolt installed in the machine frame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late; one side of the transmission the box pulley through the belt and the tractor power output connection; one end of the conveying roller close to the ground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ing plate, convey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and a front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ing device for mining; the digging device consist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round semi-circular shovel shovel, and digging device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ar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potato skin breaking and leakage digging, and meanwhile, it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separating potato vine and attached mul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收获机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获马铃薯的马铃薯收获机。
技术介绍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一、营养丰富,马铃薯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最接近动物蛋白。马铃薯含丰富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这是一般粮食所不可比的;马铃薯还是富含钾、锌、铁的食物;所含的钾可预防脑血管破裂,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均为苹果的10倍,维生素B1、B2、铁和磷含量也比苹果高得多;二、利于减肥,马铃薯同大米相比,所产生的热量较低,并且只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为主食,每日坚持有一餐只吃马铃薯,对减去多余脂肪会很有效;三、防中风,每周平均吃上五至六个马铃薯,患中风的危险性可减少40%,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四、和胃健脾,马铃薯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马铃薯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无刺激作用,有解痛或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我国大多数地方以大量种植马铃薯;但是由于其埋在土壤里边,难以收获,而现有用于收获马铃薯等作物的收获机有牵引式和悬挂式两种。这两种机型都能完成挖掘及筛分输送作业,但是上述两种马铃薯收获机,在马铃薯挖掘时都采用一体式的挖掘铲实现对土地里马铃薯的挖掘,出现的问题是马铃薯的破皮率及漏挖现象严重,且在马铃薯输送环节由于缺乏阻拦会有部分马铃薯滚落,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不到一定的分离作用,从而影响到马铃薯的筛分及输送。中国专利号201420560251.0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切土式马铃薯收获装置,本技术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切土马铃薯收获机的履带为平行或是直接呈前低后高的形式将马铃薯运出履带抛在车后时,易造成马铃薯的二次掩埋,或造成落在马铃薯四处散落而损伤的问题,三角转盘分别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内部,并通过主轴连接,有利于传送带的中间位置形成凸起,使得收获的马铃薯在传送带上由平行运送至凸起高点,在从凸起高点经过缓冲进入传送带末端的平行运送,方便了马铃薯携带的泥土块的掉落,降低了马铃薯的携土量,避免了马铃薯直接从高处被抛出车后,造成马铃薯撕扯散落和损货,提高了马铃薯的收获效率和收获质量,运行可靠,地块适应性强。本技术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但是铲地犁采用方案中的结构出现的问题是马铃薯的破皮率及漏挖现象严重,且在马铃薯输送环节由于缺乏阻拦会有部分马铃薯滚落,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不到一定的分离作用,从而影响到马铃薯的筛分及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能够有效解决马铃薯破皮及漏挖的问题,同时对马铃薯的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到一定的分离作用的马铃薯收获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带有地轮8的机架1,机架1顶部的支撑梁5上设有变速箱4,且其顶部两侧还设有拉杆3,支撑梁5上设有手扶连接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14连接,第一链轮14通过轴承22与机架1内侧的输送辊2连接;所述机架1的后端两侧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通过螺栓与导向板10连接;所述导向板10连接松紧螺栓11,松紧螺栓11通过定位板21安装在机架1的侧面;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所述输送辊2贴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输送板17,输送板17上设有缓冲台18,且输送板17的前端设有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由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组成,且挖掘装置的两侧设有拦板7。所述输送辊2通过机架1两侧的大轴承22和小轴承12安装在机架1的内侧。所述变速箱4通过螺栓与支撑梁5上的底座6固定。所述机架1两侧的支撑板9通过架杆15连接。所述缓冲台18呈阶梯状,且其贴近输送辊2。所述拦板7呈半圆状,且拦板7的高度为第一半圆铲19或第二半圆铲20厚度的2倍。所述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的直径比为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较以往同类的马铃薯收获机在结构上做了大的改进,使其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若干大半圆铲和小半圆铲组成的挖掘装置,能够有效解决马铃薯破皮及漏挖的问题,阶梯状的缓冲台减小马铃薯输送时输送辊对其造成的挤压破皮问题,半圆状的拦板对滚落的马铃薯起到阻拦同时对藤蔓及附带起的地膜起到分离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机架1、输送辊2、拉杆3、变速箱4、支撑梁5、底座6、拦板7、地轮8、支撑板9、导向板10、松紧螺栓11、小轴承12、第一链轮13、第一链轮14、架杆15、皮带轮16、输送板17、缓冲台18、第一半圆铲19、第二半圆铲20、定位板21、大轴承22、手扶连接器2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见图1-3所示。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带有地轮8的机架1,机架1顶部的支撑梁5上设有变速箱4,且其顶部两侧还设有拉杆3,支撑梁5上设有手扶连接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14连接,第一链轮14通过轴承22与机架1内侧的输送辊2连接;所述机架1的后端两侧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通过螺栓与导向板10连接;所述导向板10连接松紧螺栓11,松紧螺栓11通过定位板21安装在机架1的侧面;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所述输送辊2贴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输送板17,输送板17上设有缓冲台18,且输送板17的前端设有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由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组成,且挖掘装置的两侧设有拦板7。所述输送辊2通过机架1两侧的大轴承22和小轴承12安装在机架1的内侧。所述变速箱4通过螺栓与支撑梁5上的底座6固定。所述机架1两侧的支撑板9通过架杆15连接。所述缓冲台18呈阶梯状,且其贴近输送辊2。所述拦板7呈半圆状,且拦板7的高度为第一半圆铲19或第二半圆铲20厚度的2倍。所述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的直径比为2:1。使用时,通过螺栓将手扶连接器23与手扶拖拉机机架连接,拉杆3通过螺栓与手扶拖拉机大架连接,变速箱4一侧的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图中未显示)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皮带轮16带动第一链轮13转动,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图中未显示)带动第一链轮14转动,从而带动输送辊2转动工作,收获马铃薯时本技术在手扶拖拉机牵引下前行,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构成的挖掘装置针对马铃薯的大小及在土地里的分布可以有效的挖掘,阶梯状的缓冲台18减小马铃薯输送时输送辊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马铃薯收获机

【技术保护点】
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带有地轮(8)的机架(1),机架(1)顶部的支撑梁(5)上设有变速箱(4),且其顶部两侧还设有拉杆(3),支撑梁(5)上设有手扶连接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14)连接,第一链轮(14)通过轴承(22)与机架(1)内侧的输送辊(2)连接;所述机架(1)的后端两侧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通过螺栓与导向板(10)连接;所述导向板(10)连接松紧螺栓(11),松紧螺栓(11)通过定位板(21)安装在机架(1)的侧面;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所述输送辊(2)贴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输送板(17),输送板(17)上设有缓冲台(18),且输送板(17)的前端设有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由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圆铲(20)组成,且挖掘装置的两侧设有拦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马铃薯收获机,包括带有地轮(8)的机架(1),机架(1)顶部的支撑梁(5)上设有变速箱(4),且其顶部两侧还设有拉杆(3),支撑梁(5)上设有手扶连接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14)连接,第一链轮(14)通过轴承(22)与机架(1)内侧的输送辊(2)连接;所述机架(1)的后端两侧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通过螺栓与导向板(10)连接;所述导向板(10)连接松紧螺栓(11),松紧螺栓(11)通过定位板(21)安装在机架(1)的侧面;所述变速箱(4)一侧的皮带轮(16)通过皮带与手扶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连接;所述输送辊(2)贴近地面的一端设有输送板(17),输送板(17)上设有缓冲台(18),且输送板(17)的前端设有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由第一半圆铲(19)和第二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梦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