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梦强专利>正文

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3082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监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监测值偏大、工程安装操作困难的问题;其包括:两个承压板和两个相互嵌套的套筒结构,套筒结构为外筒和内筒,内筒嵌套于外筒内部,内筒外表面焊接有圆形安装盘,安装盘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液压杆,外筒和内筒内部各靠近承压板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用于安装第二液压杆,且两个第二液压杆可活动连接在一起,内筒内固定有滑杆,用于固定电子拉力计;其有益效果为:能准确的监测和计算出基坑支撑轴力的大小,并且整个装置的驱动采用液压杆装置,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工程危险系数,从而达到准确监测,方便操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坑监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不断往深发展,内支撑在支护结构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支撑轴力监测是确保支撑受力不超过构建承载力,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通常是采用埋入式振弦式钢筋计或者应变计的方法,通过测定传感器频率的变化得出支撑梁的应变量,并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支撑轴力,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支撑轴力监测值偏大的现象,有时候甚至超过部件的承载力,但其他监测数据及现场巡视却未见异常。申请号为201620555063.8设计的一种用于基坑监测中的轴力监测装置,通过第一套筒内部的传动装置使得相互连接嵌套的三个套筒固定于基坑两侧壁面后,锁定第一套筒和内套筒,当基坑两侧壁面相向移动时,通过内套筒挤压安装在第二套筒内部的反力计测定受力。该设计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基坑宽度较大,采用三个套筒相互嵌套的方式安装与基坑面壁两侧,稳定性差,容易形成工程安全隐患;第一套筒内部安装有齿轮齿条,并通过手动转轮驱动三个套筒之间的互相嵌套,工作难度大,不易操作。因此设计了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通过液压装置驱动长度不相等的两个套筒运动并安装于基坑壁面,安装方便。同时在套筒内部安装有液压杆装置和电子拉力计,能有效的准确的测量在基坑支撑轴力的大小,监测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监测值偏大、工程安装操作困难的问题,通过长度不均等的相互嵌套的套管、液压杆和电子拉力计的相互配合监测,能准确的监测和计算出基坑支撑轴力的大小,并且整个装置的驱动采用液压杆装置,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工程危险系数,从而达到准确监测,方便操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基坑面壁与监测装置之间的两个承压板1,两个相互嵌套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为外筒2和内筒3,内筒3嵌套于外筒2内部,且外筒2内表面和内筒3外表面呈相同的多边形结构,内筒3外表面焊接有圆形安装盘4,安装盘4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液压杆5,第一液压杆5与外筒2相连接的一端通过插头7、插销座6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在外筒2上;外筒2和内筒3内部各靠近承压板1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上通过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11,且两个第二液压杆11脱离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的一端同样通过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在一起,两个第二液压杆11的端面连接有绳索12;所述内筒3端面设有挡板13,挡板13和第二底盘10之间固定有滑杆14,绳索12和滑杆14上安装的拉环15用于固定电子拉力计16。所述外筒长度为L1,内筒长度为L2,使得2L1<L2,所述外筒2内表面和内筒3外表面棱边数均大于等于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长度不同的且嵌套接触面呈多边形的内筒和外筒结构监测时,能保证电子拉力计均处于居中位置,不影响监测结果,保证监测精度,同时多边形结构能有效的防止套筒之间的相对旋转,进而防止套筒脱离承压板,保证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提高作业安全系数;采用液压杆控制驱动套筒,使用方便,变量可控;同时采用液压杆和滑杆固定电子拉力计,监测方便,控制方便,监测前能及时的对电子拉力计进行归零操作,防止损坏拉力计;整个监测装置操作可控,使得监测数据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承压板1、外筒2、内筒3、安装盘4、第一液压杆5、插销座6、插头7、销钉8、第一底盘9、第二底盘10、第二液压杆11、绳索12、挡板13、滑杆14、拉环15、电子拉力计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由承压板1、外筒2、内筒3、安装盘4、第一液压杆5、插销座6、插头7、销钉8、第一底盘9、第二底盘10、第二液压杆11、绳索12、挡板13、滑杆14、拉环15和电子拉力计16组成。承压板1用于安装整个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使其固定于基坑四周需要监测的面壁上。整个监测装置可分为两部分:固定装置和监测装置,即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监测装置。固定装置主要由外筒2和内筒3嵌套配合构成,内筒2和外筒3通过承压板1安装于基坑面壁上。内筒3紧密嵌套在外筒2内,并且外筒2内表面和内筒3外表面呈相同的多边形结构,在相互滑动安装的过程和安装完成监测过程中,多边形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外筒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防止整个装置脱离垮塌,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并且内筒3的长度大于两个外筒2的长度之和,该结构的设计目的是:①使得内部的电子拉力计16总置于内筒2内,通过固定的滑杆14固定,安装方便,使用方便;②整个装置的重心位于内筒3上,防止内外筒在监测过程中断裂。在内筒3上安装有圆形安装盘4,用于安装第一液压杆5,第一液压杆5的另一端通过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在外筒2的端面,且插销座6固定于外筒2端面,插头7固定于第一液压杆5的一端。通过控制第一液压杆5的伸缩对内外筒的长度进行控制。在整个装置安装完成后,需人工将以该销钉8拔出。监测装置安装在内外筒的内部。内外筒靠近承压板1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上均通过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由第二液压杆11,且两个第二液压杆11的另一个端面相互连接,其连接方式同样采用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的结构。两个第二液压杆11之间连接由绳索12,绳索12上设有可活动的拉环15。内筒3端面设有挡板13,挡板13和第二底盘10之间固定有滑杆14,同样滑杆14上也安装有可获送的拉环15,两个可活动的拉环15用于之间安装有电子拉力计16。在第一液压杆5使得内外筒移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二液压杆11之间的角度增大,此时电子拉力计16测得数据为零,安装完成后,通过控制第二液压杆11伸缩,使得第二液压杆11之间的角度减小,同时电子拉力计16数据为非零后,停止伸缩。再对基坑支撑轴力进行监测。通过具体的计算的到整体基坑的支撑轴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基坑面壁与监测装置之间的两个承压板(1),两个相互嵌套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分为外筒(2)和内筒(3),内筒(3)嵌套于外筒(2)内部,且外筒(2)内表面和内筒(3)外表面呈相同的多边形结构,内筒(3)外表面焊接有圆形安装盘(4),安装盘(4)上安装有第一液压杆(5),第一液压杆(5)与外筒(2)相连接的一端通过插头(7)、插销座(6)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在外筒(2)上;外筒(2)和内筒(3)内部各靠近承压板(1)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上通过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有第二液压杆(11),且两个第二液压杆(11)脱离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的一端同样通过插销座(6)、插头(7)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在一起,两个第二液压杆(11)的端面连接有绳索(12);所述内筒(3)端面设有挡板(13),挡板(13)和第二底盘(10)之间固定有滑杆(14),绳索(12)和滑杆(14)上安装的拉环(15)用于安装电子拉力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撑轴力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基坑面壁与监测装置之间的两个承压板(1),两个相互嵌套的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结构分为外筒(2)和内筒(3),内筒(3)嵌套于外筒(2)内部,且外筒(2)内表面和内筒(3)外表面呈相同的多边形结构,内筒(3)外表面焊接有圆形安装盘(4),安装盘(4)上安装有第一液压杆(5),第一液压杆(5)与外筒(2)相连接的一端通过插头(7)、插销座(6)和销钉(8)可活动连接在外筒(2)上;外筒(2)和内筒(3)内部各靠近承压板(1)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第一底盘(9)和第二底盘(10)上通过插销座(6)、插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梦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