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触探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516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触探仪,包括管体、锤垫、锤体和第一弹簧,锤垫设置在管体的一端,锤体设置在管体内侧朝向锤垫的一端,并用于在管体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一弹簧设置于管体的内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管体相连接,另一端与锤体相连接,用于向锤体施加弹力,通过将锤体由管体的顶部移至管体设有锤垫的一端,在锤击过程中锤体位于管体底部进行锤击,避免了将锤体吊装于孔口上方的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在管体内设置第一弹簧,使得锤体在锤击过程中得到了弹簧施加的弹力,在锤击的力量一定时,通过弹簧的弹力减少锤体所需的质量,且可根据弹簧收缩的长度对锤体施加不同大小的弹力,在锤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得到不同大小的锤击力。 1

A dynamic sounding instru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ynamic sounding instrument,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a hammer pad, a hammer body and a first spring. The hammer pad is set at one end of the tube body. The hammer body is positioned on one end of the hammer pad on the inside of the tube body and is used to move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tube body. The first spring is set on the inside of the tube body, and one end of the first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tube body.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mmer body to apply the elastic force to the hammer body. By moving the hammer body from the top of the tube to the end of the hammer pad, the hammer body is hamme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ube in the process of hammering to avoid the safety risk that the hammer body is hoisted to the mouth of the hole, and the first spring is set through the pipe body at the same time. The weight of the hammer is reduced by the spring force, and the weight of the hammer can be applied to the hammer body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spring, and the hammer force of different sizes can be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the weight of the hammer body.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触探仪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勘察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触探仪。
技术介绍
在工程勘察活动中,需要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做出工程地质评价,目前在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动力触探试验有:标准贯入试验(SPT)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又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一种常规且成熟的原位测试方法,各种试验设备均有相应的适用范围,标准贯入试验探头与其他两种试验不同,其试验类型及规格如见表1。表1由表1记载数据可以看出,标准贯入试验(SPT)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的锤重、落距均有所不同,其中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在土层勘察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试验需要配置两种锤体和三套钻杆,锤体的质量较大,在设备的运输、安装和试验操作中操作非常不便;2、三种试验均需要将落锤置于孔口上方,通过自动脱钩装置实现自由下落,由于钻杆高出地面的长度难以控制在1.5m以内,因此吊装时的安全风险较为突出,成为钻探工作中的重要安全风险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动力触探仪,通过将锤体设置在探杆底部,防止锤体在探杆顶部进行锤击作业造成的锤体坠落风险,并通过在探杆内设置加力弹簧的方式为锤体增加探杆锤击的冲击力,用于减小锤体尺寸或补偿锤体的冲击力。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动力触探仪,包括管体、锤垫、锤体和第一弹簧;所述锤垫设置于管体的底端;所述锤体设置于管体内部,并可沿管体的长度方向滑动,用于向锤垫施加冲击力;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管体的内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管体相连接,另一端与锤体相连接,用于增加锤体的冲击力。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锤体由管体的顶部移至管体设有锤垫的一端,在锤击过程中锤体位于管体底部进行锤击,避免了将锤体吊装于孔口上方的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在管体内设置第一弹簧,使得锤体在锤击过程中得到了弹簧施加的弹力,在锤击的力量一定时,通过弹簧的弹力减少锤体所需的质量,减小质量的锤体便于运输、安装及使用,且可根据弹簧收缩的长度对锤体施加不同大小的弹力,在锤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得到不同大小的锤击力,避免了需要多种质量锤体的不便。进一步地,所述锤体与管体的接触面上设有通槽,第一弹簧的至少一端设置于通槽内。通过在锤体与管体的接触面上设置通槽,将第一弹簧的一端套设于锤体与管体接触面上设置的通槽内,使第一弹簧的长度得以延伸,且在弹簧收缩过程中,弹簧位于通槽内的部分在收缩时得以受到通槽的定位。进一步地,还包括抓锤装置,所述抓锤装置包括拉杆和抓锤爪,拉杆的一端用于与动力输入装置相连接;抓锤爪铰接于拉杆的另一端,用于抓持锤体。通过设置抓锤装置,得以在锤击过程中通过拉杆对锤体进行抓持,将锤体抬起。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弹簧,抓锤爪的顶部向铰接处上方延伸,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拉杆相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处上方的抓锤爪相连接,使抓锤爪抓紧锤体。通过将抓锤爪的顶部进行延伸,第二弹簧连接于拉杆及抓锤爪铰接处上方的延伸部位,得以在抓锤爪抓持锤体的过程中,抓锤爪抓持锤体的一端受到抓锤爪另一端的弹簧弹力得以收紧,防止抓锤爪在抓持锤体的过程中出现滑脱现象。进一步地,还包括脱钩装置,所述脱钩装置连接于管体内侧,并设置于抓锤爪上方,脱钩装置底部设有锥形凹槽,凹槽的底部截面面积大于顶部截面面积,用于使抓锤爪顶部进入凹槽,使抓锤爪脱离锤体。通过设置脱钩装置,抓锤爪在抬起过程中,抓锤爪的上方部分进入脱钩装置的锥形凹槽内,抓锤爪顶部在凹槽内向拉杆方向收紧,抓锤爪底部张开,使抓锤爪松脱锤体,锤体随弹簧落下进行锤击,减少了与锤体连接的连杆跟随锤体进行下落时的阻力。进一步地,所述抓锤爪的数量为两个以上。通过将抓锤爪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便于抓锤爪更为稳定地抓持锤体。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移动装置,所述单向移动装置包括齿条和棘爪,所述齿条竖直设置,底部与管体的顶部相接触,棘爪铰接于管体支架上,并与齿条上的齿相接触,用于带动管体向下做单向运动。通过设置单向移动装置,通过棘爪带动齿条做向下的单向运动,防止锤体在拉起的过程中,管体跟随锤体向上滑动,造成试验的失败。进一步地,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管体支架上,并与管体相连接,用于检测管体的沉降距离。通过在管体支架上设置位移传感器,对管体的下降距离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管体沉降距离的检测精度。进一步地,所述锤垫的底部设有螺杆。通过在锤垫的底部设置螺杆,边缘通过螺杆装配探杆底部的锥体,同时便于锥体使用后的更换。进一步地,还包括压杆和压杆接头,所述压杆接头与管体顶部相连接,压杆接头的顶部设有凸起,压杆的底部通过压杆接头的凸起与管体相连接。通过设置压杆和压杆接头,在管体沉降深度大于管体长度时,管体可通过压杆接头添加压杆,对管体的长度进行加长,在管体长度不足时通过添加压杆的方式保证杆体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触探仪的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锤体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锤体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抓锤爪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杆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管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管体;102、锤垫;1021、螺杆;103、锤体;1031、通槽;104、第一弹簧;105、定位件;106、弹簧导向杆;201、拉杆;202、抓锤爪;203、第二弹簧;204、脱钩装置;2041、凹槽;205、隔水管;206、绳扣;301、压杆;302、压杆接头;303、隔板;401、管体支架;402、齿条;403、棘爪;404、位移传感器;405、拉力传感器;406、基准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触探仪的管体剖面结构示意图,锤垫102设置在管体101的底部,螺杆1021连接于锤垫102的底部。锤体103设置在管体101内,并设置在锤垫102的上方。拉杆201设置于管体101内,并设置在锤体103的上方。抓锤爪202铰接于拉杆201底部(本实施例中抓锤爪的数量选用3个,也可选用2个及以上的抓锤爪),脱钩装置204设置于抓锤爪202的上方,并连接于管体101的内侧。隔水管205套设于脱钩装置204上方的拉杆201上,绳扣206设置于拉杆201的顶部,压杆接头302与管体101的顶部相连接。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锤体的细部结构示意图,第一弹簧104的一端与锤体103相连接,另一端与定位件105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定位件通过钉子固定于管件内,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定位件相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的一端可与定位件之间设有一定间距,防止第一弹簧长时间处于受力状态)。弹簧导向杆106套设在第一弹簧104内,一端与锤体103相连接,另一端与定位件105上预设的通孔相连接。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锤体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环绕锤体103的侧边设有多个通槽1031,通槽1031的尺寸与第一弹簧104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动力触探仪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锤垫、锤体和第一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锤垫、锤体和第一弹簧;所述锤垫设置于管体的底端;所述锤体设置于管体内部,并可沿管体的长度方向滑动,用于向锤垫施加冲击力;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管体的内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管体相连接,另一端与锤体相连接,用于增加锤体的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锤体与管体的接触面上设有通槽,第一弹簧的至少一端设置于通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抓锤装置,所述抓锤装置包括拉杆和抓锤爪,拉杆的一端用于与动力输入装置相连接;抓锤爪铰接于拉杆的另一端,用于抓持锤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簧,抓锤爪的顶部向铰接处上方延伸,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拉杆相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处上方的抓锤爪相连接,使抓锤爪抓紧锤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触探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钩装置,所述脱钩装置连接于管体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峰郑有强李明杨辉黄经安史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