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5469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9:11
提供一种导丝,即使在与病变部位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过度的折弯,能够稳定地使用。导丝(10)包括:轴(20)、在轴(20)的顶端部缠绕而成的外侧螺旋体(30)、以及在该外侧螺旋体(30)的内侧设置的内侧螺旋体(50)。内侧螺旋体(50)具有:在外侧螺旋体(30)的顶端部内侧配置的第一内侧螺旋部(52)及在该第一内侧螺旋部(52)的基端侧配置的第二内侧螺旋部(54),第一内侧螺旋部(52)的基端侧通过第一接合部(45),且第二内侧螺旋部(54)的顶端侧通过第二接合部(46)各自与轴(20)接合,该第一接合部(45)和第二接合部(46)在长度方向(N)上彼此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丝,该导丝被用作以治疗或检查为目的而插入体腔内的医疗器具。
技术介绍
以往,为进行治疗或检查,使用导管等插入血管、消化管、尿管等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作为引导导管等的导丝,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在先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导丝,包括:芯线、在芯线的顶端部外周配置的外侧螺旋体、在该外侧螺旋体内侧设置的内侧螺旋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8-317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例如,将在先文献1记载的导丝应用于下肢区域的情况下,当顶端部分与硬度较高的病变部位碰撞时,顶端部分极度折弯,在这种状态下,若欲将导丝进一步向内插入,则可能扩大该折弯状态。其结果为,折弯处发生塑性变形,难以通过手工作业使顶端部分的形状复原。即,这种现有的导丝,在关于与病变部位碰撞时抑制过度弯折这一点上,仍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即使在与病变部位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过度的折弯,并能够稳定地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的导丝具有如下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的导丝,包括:轴、在轴的顶端部缠绕而成的外侧螺旋体、以及在该外侧螺旋体的内侧设置的内侧螺旋体;内侧螺旋体具有:在外侧螺旋体的顶端部内侧配置的第一内侧螺旋部、和在该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配置的第二内侧螺旋部;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通过第一接合部,且第二内侧螺旋部的顶端侧通过第二接合部各自与轴接合;该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记载的导丝基础上,外侧螺旋体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外径变大,第二内侧螺旋部具有比第一内侧螺旋部大的外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记载的导丝基础上,第一内侧螺旋部及第二内侧螺旋部由多根编丝缠绕而成。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记载的导丝基础上,外侧螺旋体由多根绞线螺旋状地缠绕而成,绞线由多根编丝绞合而成。第一方式的导丝中的内侧螺旋体,具有第一内侧螺旋部、和在该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配置的第二内侧螺旋部,接合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的第一接合部,与接合第二内侧螺旋部的顶端侧的第二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通常,在导丝的手持侧施加旋转操作而使外侧螺旋体收紧时,外侧螺旋体以直径缩小的方式向内侧变形,在该变形过度的情况下,将产生邻接的编丝中一编丝搭在另一编丝上的缺陷。因此,为抑制这种外侧螺旋体的过度变形,设置了支撑外侧螺旋体的内侧螺旋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螺旋体发生向内侧的变形、干扰内侧螺旋体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内侧螺旋部和第二内侧螺旋部各自分体设置并彼此隔开,因此,能够防止相互影响。另外,这种导丝的顶端部,例如在与坚硬的钙化病变部位碰撞的情况下,该导丝会在顶端部折弯。此时,在本方式中,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接触并限位,由此能够抑制过度的折弯,防止导丝顶端部的塑性变形。其结果为,即使将导丝插入坚硬的钙化病变部位内,该导丝也能够稳定地使用。第二方式的导丝,具备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外径变大的外侧螺旋体,第二内侧螺旋部,具有比第一内侧螺旋部大的外径。S卩,与从顶端侧向基端侧外径变大的外侧螺旋体的形状相对应,在保持有可抑制向其内侧变形的适度间隔而配置的第一内侧螺旋部及第二内侧螺旋部中,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部分和第二内侧螺旋部的顶端部分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隔开,从而切实避免互相的干扰。通过这种手段,例如,在接合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之后,接合第二内侧螺旋部的顶端侧时,该第二内侧螺旋部的接合位置(第二内侧螺旋部的顶端侧)不会被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部分所干扰,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接合作业。第三方式的导丝,具有由多根编丝缠绕而成的内侧螺旋体。通过这种手段,在接合内侧螺旋体的规定位置时,接合材料将因毛细现象而优先沿长度方向浸透编丝之间的间隙,形成具有足够的体积及刚性的接合部(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因此,导丝的顶端部,例如在与坚硬的钙化病变部位碰撞的情况下,该导丝要在顶端部折弯时,通过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干扰并切实地相互限位,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过度的折弯,更切实地防止导丝顶端部的塑性变形。第四方式的导丝,具有由多根绞线螺旋状地缠绕而成的外侧螺旋体,且绞线由多根编丝绞合而成。这样的螺旋体,由于编丝之间能够进行微小的相对移动,因此具有自由度且柔软性较高,此外还确保了足够的复原性能。因此,导丝的顶端部与坚硬的钙化病变部位碰撞,假设即使该导丝在顶端部折弯,也能够通过手工作业使其形状容易地复原,使导丝能够继续使用。进一步地,在导丝的手持侧施加旋转力时,编丝之间收紧的同时绞线之间也互相收紧,接触压力增加,紧密性提高。其结果为,转矩传递性能提高,得以确保导丝的良好的通过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被折弯的状态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内侧螺旋体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11是图10中的A-A截面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导丝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图13是图12中的B-B截面图。标记说明: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导丝20:轴30,530,830:外侧螺旋体50,450,650,750:内侧螺旋体52,152,252,352,452,552,652,752:第一内侧螺旋部54,154,254,354,454,554,654,754:第二内侧螺旋部652a,757a,757b:形成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多条编丝654a,757a,757b:形成第二内侧螺旋部的多条编丝857:形成外侧螺旋体的绞线N:长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基于图面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导丝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导丝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在图1中,左侧为插入体内的顶端侧,右侧为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图1示出的导丝10,例如,用于交叉法(Cross Over法)的下肢血管治疗。导丝10包括:轴20、包覆轴20的顶端部外周的外侧螺旋体30、在该外侧螺旋体30的内侧设置的内侧螺旋体50。首先,对轴20进行说明。轴20从顶端向基端侧依次具有:细径部20a、锥部20b及粗径部20c。细径部20a既是轴20的最顶端侧的部分,又是轴20中最柔软的部分。该细径部20a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为平板状。锥部20b形成为截面呈圆形的圆锥形状,向顶端侧直径缩小。粗径部20c具有比细径部20a大的直径。作为形成轴20的材料,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不锈钢(SUS304)、镍钛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琴钢丝、钴基合金等。然后,对外侧螺旋体3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外侧螺旋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在轴的顶端部缠绕而成的外侧螺旋体、以及在该外侧螺旋体的内侧设置的内侧螺旋体;所述内侧螺旋体具有:在所述外侧螺旋体的顶端部内侧配置的第一内侧螺旋部、和在该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配置的第二内侧螺旋部;所述第一内侧螺旋部的基端侧通过第一接合部,且所述第二内侧螺旋部的顶端侧通过第二接合部各自与所述轴接合;该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忠裕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