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845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内设置有导丝,所述导管前端开有若干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与导管不连通,所述导丝腔顶部与导管顶部设置有间隙,所述导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导丝腔的顶部;所述导管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的阀门,所述导管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所述排泄接口用于连接引流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引流管柔软不会伤到病人组织,又具有一定的刚性,能方便的伸入病人体内使用,导丝被固定在导管内,避免了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
技术介绍
食道癌及胸腹部疾病患者在手术时需要进行胸腔引流及降压,减小病人胸部压力,将病人胸部可能出现的积水引出。但是目前常用的PVC引流管和胃管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冋题。PVC引流管的材质较硬,使用时很容易伤到病人的胸腔组织,引流时间较长时,容易造成感染,且病人也难以忍受;管体末端的开口较小,容易堵塞;使用时难以观察导管插入病人体内的深度,不能有效的控制导管插入的进度。而胃管比较柔软,使用时受力不好掌握,容易弯折和扭曲,在插入病人体内时容易堵塞和伤到病人;胃管上没有设置开关装置,现有的开关方法是使用止血钳或导管夹来夹住胃管下方来封闭管体,但是长时间夹持容易损伤管体,影响后续使用;胃管的流量孔较小,也容易造成堵塞。综上所述,现有的PVC引流管和胃管在使用时存在管体软、易堵塞、使用不方便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食道癌及胸腹部疾病患者使用的引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内设置有导丝,所述导管前端开有若干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导流孔;所述导丝腔与导管不连通,所述导丝腔顶部与导管顶部间隙为lcm,所述导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导丝腔的顶部;所述导管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的阀门,所述导管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所述排泄接口用于连接引流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丝腔顶部与导管顶部的间隙为l-2c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丝腔的两端均为盲端,所述导丝两端与导丝腔两端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的长度为70cm-120cm,直径为16fr、18fr或20fr。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丝的直径为1mm,材质为304不锈钢。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材质为聚氨酯。本技术涉及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该引流管的长度为70cm-120cm,直径为16fr、18fr或20fr (fr是医疗器械中导管直径的单位,lfr = 0.33mm)能够满足各种病人使用的需要;使用聚氨酯制成的引流管柔软而透明,既不会伤到病人的体内组织,也方便在使用中观察管内引流情况;在引流管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和固定设置在导丝腔内的导丝,导丝可由直径lcm的304不锈钢制成,保证引流管管体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硬度,方便伸入病人的体内,导丝还能在X光照片上显影,方便医务人员确定引流管在病人体内的位置,且导丝被固定设置在导丝腔内,导丝腔被固定设置在导管内,导丝腔顶部与导管顶部设置的间隙为l-2cm,避免了活动的导丝在使用过程中穿透导管进入人的身体,损伤人体组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把导丝腔的两端均设置为盲端,将导丝两端与导丝腔两端固定连接,可以将导丝牢固的固定在导丝腔内,;在导管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的阀门,导管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排泄接口用于连接引流袋,方便在引流时放出积存的脓性液体,在平时可封闭导管,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体内,造成感染,导管外壁设置有刻度线,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时确定引流管伸入病人体内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胸腔及纵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图中:1-导管; 2-导丝腔;3-导丝;4_导流孔;5_阀门; 6_排泄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1,导管1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2,导丝腔2内设置有导丝3,导管1前端开有若干个圆形的导流孔4 ;导丝腔2与导管1不连通,导丝腔2顶部与导管1顶部间隙为1cm,导丝3固定连接在所述导丝腔2的顶部;导管1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1的阀门5,导管1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 6,排泄接口 6用于连接引流袋;导管1的长度为70cm,直径为16fr ;导丝3的直径为1mm,材质为304不锈钢;导管1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导管的材质为硅胶。实施例2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1,导管1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2,导丝腔2内设置有导丝3,导管1前端开有若干个椭圆形的导流孔4 ;导丝腔2与导管1不连通,导丝腔2的两端均为盲端,所述导丝3两端与导丝腔2两端固定连接,导丝腔2顶部与导管1顶部间隙为2cm ;导管1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1的阀门5,导管1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 6,排泄接口 6用于连接引流袋;导丝腔2的两端均为盲端,导丝3两端与导丝腔2两端固定连接;导管1的长度为120cm,直径为20fr ;导丝3的直径为1mm,材质为304不锈钢;导管1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导管的材质为聚氨酯。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主权项】1.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2),所述导丝腔(2)内设置有导丝(3),所述导管(1)前端开有若干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导流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2)与导管(1)不连通,所述导丝腔(2)顶部与导管(1)顶部设置有间隙,所述导丝(3)固定连接在所述导丝腔(2)的顶部;所述导管(1)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1)的阀门(5),所述导管(1)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 ¢),所述排泄接口(6)用于连接引流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2)顶部与导管(1)顶部的间隙为l_2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2)的两端均为盲端,所述导丝(3)两端与导丝腔(2)两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长度为70cm-120cm,直径为 16fr、18fr 或 20fr。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3)的直径为1mm,材质为304不锈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材质为聚氨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所述导丝腔内设置有导丝,所述导管前端开有若干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与导管不连通,所述导丝腔顶部与导管顶部设置有间隙,所述导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导丝腔的顶部;所述导管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的阀门,所述导管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所述排泄接口用于连接引流袋。本技术中引流管柔软不会伤到病人组织,又具有一定的刚性,能方便的伸入病人体内使用,导丝被固定在导管内,避免了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IPC分类】A61M25/09, A61M1/00, A61M25/098【公开号】CN205019566【申请号】CN201520636951【专利技术人】徐晓辉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8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内固定设置有导丝腔(2),所述导丝腔(2)内设置有导丝(3),所述导管(1)前端开有若干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导流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2)与导管(1)不连通,所述导丝腔(2)顶部与导管(1)顶部设置有间隙,所述导丝(3)固定连接在所述导丝腔(2)的顶部;所述导管(1)后端设置有旋转时可封闭或连通导管(1)的阀门(5),所述导管(1)的尾部设置有排泄接口(6),所述排泄接口(6)用于连接引流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