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57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包括泵体、传动齿轮、内转子、外转子、垫片及泵盖,所述泵体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的中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泵体的壳体伸入所述安装腔,内转子套设安装在传动轴上,内转子的外围安装有外转子,内转子及外转子之间设有储油腔,泵盖在泵体的表面压紧垫片,泵盖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泵体的表面,泵盖的表面开设有对应储油腔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及出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摩托车机油泵,有效延长机油泵各个零部件的寿命,泵油效果良好。

A Motorcycle Oil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pump for motorcycle, which comprises a pump body, a transmission gear, an inner rotor, an outer rotor, a gasket and a pump cover. The middle part of the pum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shaft. The transmission shaft extends through the shell of the pump body into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the inner rotor sleeve is installed o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e outer r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part of the inner rotor. An oil storage cha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rotor and the outer rotor. The pump cover is 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ump body. The pump cover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ump body through the first bolt. The corresponding oil storage chamber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oil inlet hole and an oil outlet hole on the surface of the pump cover. The motorcycle oil pump discl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each component of the oil pump, and the oil pump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机油泵
本技术涉及机油泵,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机油泵。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现有的摩托车机油泵作业过程中结构容易松脱,当机油压力过大时,此时机油循环较快,虽然能够使得发动机润滑及冷却条件较好,但是,机油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机油泵压力过大而发生损坏,缩短了机油泵的使用寿命。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机油泵,有效延长机油泵各个零部件的寿命,泵油效果良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包括泵体、传动齿轮、内转子、外转子、垫片及泵盖,所述泵体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的中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泵体的壳体伸入所述安装腔,内转子套设安装在传动轴上,内转子的外围安装有外转子,内转子及外转子之间设有储油腔,泵盖在泵体的表面压紧垫片,泵盖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泵体的表面,泵盖的表面开设有对应储油腔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及出油孔。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的后部与一泵体后支架固定在安装在泵体的后方,所述泵体后支架的两侧通过第二螺栓与泵体固定紧固,泵体与泵体后支架的连接处边缘设有限位块,所述泵体后支架上设有与限位块互相配合安装的凹位。进一步地,所述泵体的背面对应的安装腔外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道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泵盖的背面对应的进油孔及出油孔外围设有与其连通的半圆弧形的储油槽。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轮为塑料本体,传动齿轮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泵盖通过螺栓安装在泵体的表面,泵盖与泵体的表面之间紧压安装的垫片,机油通过进油孔、储油腔及出油孔泵出机油到润滑的各个位置,传动齿轮转动带动内转动内转子及外转子转动进行泵油作业,高速转动的内转子及外转子在垫片垫高泵盖时,两个转子的表面并未直接接触泵盖,避免转子的表面与泵盖的底面直接接触摩擦,有效提高零部件的寿命,泵油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有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纵剖图;图4为本技术的泵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包括泵体1、传动齿轮2、内转子3、外转子4、垫片5及泵盖6,泵体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传动齿轮2的中部安装有传动轴7,传动轴7穿过泵体1的壳体伸入安装腔,内转子3套设安装在传动轴7上,内转子3的外围安装有外转子4,内转子3及外转子4之间设有储油腔8,泵盖6在泵体1的表面压紧垫片5,泵盖6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泵体1的表面,泵盖6的表面开设有对应储油腔8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9及出油孔10。泵盖6通过螺栓安装在泵体1的表面,泵盖6与泵体1的表面之间紧压安装的垫片5,机油通过进油孔9、储油腔8及出油孔10泵出机油到润滑的各个位置,传动齿轮2转动带动内转动内转子3及外转子4转动进行泵油作业,高速转动的内转子3及外转子4在垫片5垫高泵盖6时,两个转子的表面并未直接接触泵盖6,避免转子的表面与泵盖6的底面直接接触摩擦,有效提高零部件的寿命,泵油效果良好。此外,传动轴7的后部与一泵体后支架11固定在安装在泵体1的后方,泵体后支架11的两侧通过第二螺栓与泵体1固定紧固,泵体1与泵体后支架11的连接处边缘设有限位块12,泵体后支架11上设有与限位块12互相配合安装的凹位13,泵体1上的限位块配合泵体后支架11上的凹位13安装通过螺栓,使整个机油泵的的结构在振动环境工作中不容易松脱,整个机油泵的结构稳固。泵体1的背面对应的安装腔外围设有凹槽14,凹槽14内设有若干道加强筋,设计的凹槽配合加强筋结构有效提高泵体的强度但同时降低泵体的重量。泵盖6的背面对应的进油孔9及出油孔10外围设有与其连通的半圆弧形的储油槽16。传动齿轮2为塑料本体,传动齿轮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塑料本体的传动齿轮相对于金属的塑料本体加工难度大大降低。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传动齿轮(2)、内转子(3)、外转子(4)、垫片(5)及泵盖(6),所述泵体(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2)的中部安装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穿过泵体(1)的壳体伸入所述安装腔,内转子(3)套设安装在传动轴(7)上,内转子(3)的外围安装有外转子(4),内转子(3)及外转子(4)之间设有储油腔(8),泵盖(6)在泵体(1)的表面压紧垫片(5),泵盖(6)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泵体(1)的表面,泵盖(6)的表面开设有对应储油腔(8)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9)及出油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传动齿轮(2)、内转子(3)、外转子(4)、垫片(5)及泵盖(6),所述泵体(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传动齿轮(2)的中部安装有传动轴(7),所述传动轴(7)穿过泵体(1)的壳体伸入所述安装腔,内转子(3)套设安装在传动轴(7)上,内转子(3)的外围安装有外转子(4),内转子(3)及外转子(4)之间设有储油腔(8),泵盖(6)在泵体(1)的表面压紧垫片(5),泵盖(6)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泵体(1)的表面,泵盖(6)的表面开设有对应储油腔(8)上分别开设有进油孔(9)及出油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7)的后部与一泵体后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恒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银锋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