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32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位于所述辊道上方的若干个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位于所述辊道下方的若干个下热平衡调节部,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下热平衡调节部分别沿所述辊道的纵向均匀排布;其中,每个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上喷气嘴结构,所述上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上,用以将钢化炉内上部的热空气向下压;每个所述下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下喷气嘴结构,所述下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下,用以将钢化炉内下部的冷空气向上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玻璃受热均匀,避免了辊道印的产生,提高了玻璃质量。

A Thermal Balance Module in Steelmaking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balance adjusting component in a tempering furnace, which is different in that it comprises several upper heat balance adjusting parts above the roll path and several lower heat balance adjusting parts below the roll path, and the upper heat balance adjusting parts and the lower heat balance adjusting parts are uniformly arranged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roll path, respectively, in which each upper heat balance adjusting part is uniformly arranged. The regulating part has a plurality of upper nozzle structures with uniform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roller track, and the jet direction of the upper nozzle structure is upward to press down the hot air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empering furnace; each lower heat balance regulating part has several lower nozzle structures with uniform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roller track, and the jet direction of the lower nozzle structure is downward to press down the hot air in the tempering furnace. The cold air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eelmaking furnace is pressurized upward.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glass to be heated evenly, avoids the production of roller printing, and improves the glass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
本技术涉及钢化炉领域,尤其是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
技术介绍
钢化炉在生产后挡玻璃时,由于玻璃在钢化炉前半段受热不均,容易产生扭曲变形移位,导致玻璃与辊道接触面辊道印严重,玻璃外观不合格,钢化炉的辊道印长期得不到解决。若将钢化炉前段的温度设置到610度以下,虽然能稍微减轻辊道印,但同时坏处是玻璃受热不均,玻璃破损增多,另外温低导致玻璃汇流条发灰。为减少汇流条发灰,需降低链速,链速降低后又影响生产节拍,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使玻璃受热均匀,避免了辊道印的产生,提高了玻璃质量。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所述钢化炉内设置有沿其纵向延伸的辊道,所述热平衡调节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位于所述辊道上方的若干个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位于所述辊道下方的若干个下热平衡调节部,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下热平衡调节部分别沿所述辊道的纵向均匀排布;其中,每个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上喷气嘴结构,所述上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上,用以将钢化炉内上部的热空气向下压;每个所述下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下喷气嘴结构,所述下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下,用以将钢化炉内下部的冷空气向上压。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喷气嘴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喷头座和上喷头体;所述上喷头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气段、第一出气段、以及第一连接段,所述上喷头座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及至少两个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第一进气段纵向延伸至第一出气段,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出气段的侧壁上并与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上喷头体的上端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配合孔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螺纹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配合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气段及第一出气段的外径,所述第一配合孔的孔壁和第一进气段的外壁及第一出气段的外壁配合形成开口朝上且与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的第一环形喷腔。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喷头体上还开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下端且与其连通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组件还包括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调节孔配合的第一调节体,所述第一调节体能拧入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并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中以对所述上喷头座限位。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喷气嘴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喷头座和下喷头体,所述下喷头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进气段、第二出气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进气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气段的外径,且第二进气段的下端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环形槽,所述下喷头座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和至少两个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沿所述第二进气段纵向延伸至第二出气段,所述第二出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出气段的侧壁上并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下喷头体的上端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二配合孔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螺纹配合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下喷头体的上端开设有所述第二配合孔以形成一插入所述环形槽内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和所述环形槽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开口朝下且与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的第二环形喷腔。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喷头体上还开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下端且与其连通的第二调节孔,所述组件还包括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二调节孔配合的第二调节体,所述第二调节体能拧入所述第二调节孔内并深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中以对所述下喷头座限位。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钢化炉具有上炉体和位于所述上炉体下方的下炉体,所述辊道设于所述上炉体和下炉体之间,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位于所述上炉体内,所述下热平衡调节部位于所述下炉体内。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喷气嘴结构靠近所述上炉体的上端设置,所述下喷气嘴结构靠近所述下炉体的下端设置。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炉体的上腔面呈向上凸起的曲面状,且所述上腔面上设置有上加热区。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炉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下加热区。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热平衡调节部为具有所述下喷气嘴结构的出气管,所述组件还包括进气管、及设于所述钢化炉内并位于其底部的基座,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均匀间隔设于所述基座上。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为:该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设于辊道上方的上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上,用以将钢化炉内上部的热空气向下压,设于辊道下方的下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下,用以将钢化炉内下部的冷空气向上压,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下热平衡调节部配合,使钢化炉内的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对流,产生了平衡钢化炉内温度的效果,使玻璃受热均匀,从而避免了辊道印的产生,提高了玻璃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喷气嘴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喷气嘴结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喷头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下喷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下喷气嘴结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炉体内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热平衡调节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热平衡调节部与辊道之间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为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下热平衡调节部与辊道之间的另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1-钢化炉(x-钢化炉的纵向、101-上炉体、102-下炉体)、2-辊道(y-辊道的横向)、3-上热平衡调节部、4-下热平衡调节部、5-上喷气嘴结构(501-上喷头座(5011-第一进气段、5012-第一出气段、5013-第一连接段、5014-第一进气孔、5015-第一出气孔)、502-上喷头体(5021-第一配合孔、5022-第一连接孔、5023-第一调节孔)、503-第一调节体、504-第一环形喷腔)、6-下喷气嘴结构(601-下喷头座(6011-第二进气段、6012-第二出气段、6013-第二连接段、6014-环形槽、6015-第二进气孔、6016-第二出气孔)、602-下喷头体(6021-第二配合孔、6022-第二连接孔、6023-环形凸台、6024-第二调节孔)、603-第二调节体、604-第二环形喷腔)、7-上加热区、8-下加热区、9-进气管、10-基座、11-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10,本技术实施例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钢化炉1内设置有沿其纵向x延伸的辊道2,热平衡调节组件包括位于辊道2上方的若干个上热平衡调节部3和位于辊道2下方的若干个下热平衡调节部4,上热平衡调节部3和下热平衡调节部4分别沿辊道的纵向均匀排布,辊道2的纵向与钢化炉的纵向x为同一方向。其中,每个上热平衡调节部3具有若干个沿辊道的横向y均匀分布的用于喷出压缩空气的上喷气嘴结构5,上喷气嘴结构5的喷气方向朝上,用以将钢化炉1内上部的热空气向下压。每个下热平衡调节部4具有若干个沿辊道的横向y均匀分布的用于喷出压缩空气的下喷气嘴结构6,下喷气嘴结构6的喷气方向朝下,用以将钢化炉1内下部的冷空气向上压。图中具有箭头的虚线所指的方向即为压缩空气的走向。上热平衡调节部3和下热平衡调节部4配合,使钢化炉1内的热空气和冷空气形成对流,从而达到了平衡钢化炉1内温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所述钢化炉内设置有沿其纵向延伸的辊道,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位于所述辊道上方的若干个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位于所述辊道下方的若干个下热平衡调节部,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下热平衡调节部分别沿所述辊道的纵向均匀排布;其中,每个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上喷气嘴结构,所述上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上,用以将钢化炉内上部的热空气向下压;每个所述下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下喷气嘴结构,所述下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下,用以将钢化炉内下部的冷空气向上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所述钢化炉内设置有沿其纵向延伸的辊道,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位于所述辊道上方的若干个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位于所述辊道下方的若干个下热平衡调节部,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和下热平衡调节部分别沿所述辊道的纵向均匀排布;其中,每个所述上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上喷气嘴结构,所述上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上,用以将钢化炉内上部的热空气向下压;每个所述下热平衡调节部具有若干个沿所述辊道的横向均匀分布的下喷气嘴结构,所述下喷气嘴结构的喷气方向朝下,用以将钢化炉内下部的冷空气向上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气嘴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喷头座和上喷头体;所述上喷头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气段、第一出气段、以及第一连接段,所述上喷头座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及至少两个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第一进气段纵向延伸至第一出气段,所述第一出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出气段的侧壁上并与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上喷头体的上端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配合孔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螺纹配合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配合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进气段及第一出气段的外径,所述第一配合孔的孔壁和第一进气段的外壁及第一出气段的外壁配合形成开口朝上且与所述第一出气孔连通的第一环形喷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头体上还开设有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下端且与其连通的第一调节孔,所述组件还包括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调节孔配合的第一调节体,所述第一调节体能拧入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并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中以对所述上喷头座限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化炉内的热平衡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喷气嘴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喷头座和下喷头体,所述下喷头座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进气段、第二出气段、以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进气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耀安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