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945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包括:一个楼板、两个梁体、两个锚具、一钢绞线和一转向块;两个梁体分别与楼板连接,转向块设置于楼板上,转向块设置于两个梁体之间,每一梁体上开设有一个穿孔,钢绞线的一端穿过穿孔与一锚具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穿孔与另一锚具连接,且钢绞线与转向块连接,钢绞线通过转向块对楼板施加向上反应力形成负弯矩,抵消楼板自重及上部荷载向下形成的正弯矩,当施加的向上反应力超过楼板自重及上部荷载时,楼板会向上反拱发生轻微变形,以此修复减小楼板由于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而产生的楼板裂缝。通过钢绞线和转向块的外预应力加固梁体,具有无需对其上的负荷卸载,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裂缝是建筑屋面各类破损中最常见、最易发生和最早期产生的病害之一,它伴随着建筑的整个使用期,并随着楼龄的增长而加重。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出现裂缝容易扩展造成建筑屋面的结构性破坏,缩短建筑屋面的使用寿命。因此建筑屋面出现裂缝,应及时进行密封修补,否则雨水就会沿裂缝进入面层结构,腐蚀钢筋,导致建筑屋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建筑屋面局部或成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一楼板、至少两个梁体、至少两个锚具、至少一钢绞线和至少一转向块;两个所述梁体分别与所述楼板连接,两个所述梁体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梁体平行设置;所述转向块设置于所述楼板上,所述转向块设置于两个所述梁体之间,所述转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梁体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穿孔,且两个所述梁体上的所述穿孔对应设置,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穿过一所述穿孔与一所述锚具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所述穿孔与另一所述锚具连接,且所述钢绞线与所述转向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块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底部,且所述钢绞线的中部与所述转向块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块包括钢管和钢梁,所述钢梁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底部,所述钢管与所述钢梁连接,且所述钢管与所述钢绞线的中部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上设置有防磨垫片,所述钢绞线通过所述防磨垫片与所述钢管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锚具为夹片式锚具。进一步地,所述钢绞线的数量为两条。进一步地,所述锚具的数量为四个。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梁体上均开设有两个所述穿孔,且每一所述梁体上的一所述穿孔与另一所述梁体上的一所述穿孔对应开设。进一步地,两条所述钢绞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一所述钢绞线的中部与所述转向块的一端抵接,另一所述钢绞线的中部与所述转向块的另一端抵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锚具将钢绞线固定,钢绞线通过转向块对楼板施加向上反应力形成负弯矩,以抵消楼板自重及楼板上传导来的上部荷载向下形成的正弯矩,当施加的向上反应力超过楼板自重及上部荷载时,楼板会向上反拱发生轻微变形,以此修复减小楼板由于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而产生的楼板裂缝。通过钢绞线和转向块的外预应力加固梁体,具有无需对其上的负荷卸载,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的一方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的一方向剖视图;图3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的一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沿A-A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混凝土楼板100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包括:一个楼板100、两个梁体200、两个锚具300、一钢绞线400和一转向块500;两个所述梁体200分别与所述楼板100连接,两个所述梁体200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梁体200平行设置;所述转向块500设置于所述楼板100上,所述转向块500设置于两个所述梁体200之间,所述转向块500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200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梁体200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穿孔310,且两个所述梁体200上的所述穿孔310对应设置,所述钢绞线400的一端穿过一所述穿孔310与一所述锚具300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所述穿孔310与另一所述锚具300连接,且所述钢绞线400与所述转向块500连接。具体地,两个梁体200为承载梁,用于承载楼板100的重量,两个梁体200固定连接在楼板100的底面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梁体20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由于楼板100具有裂缝,转向块500设置于楼板100上,且转向块500将裂缝覆盖住,值得一提的是,转向块500盖于裂缝上,且转向块500分别与两个梁体200互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各锚具300分别抵接于梁体200背向转向块500的一面上,且钢绞线400的一端穿过一梁体200上的穿孔310与抵接于梁体200上的锚具300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梁体200上的穿孔310与抵接于另一梁体200上的另一锚具300连接,进一步地,钢绞线400抵接于转向块500上,且通过两端拉紧,使得钢绞线400能很好地对转向块500进行固定,为转向块500提供支撑力,以此为楼板100提供更好的支撑力,也就是说,所述转向块500设置于所述楼板100的底部,且所述钢绞线400的中部与所述转向块500抵接。即转向块500设置于楼板100靠近地板的一面上,且钢绞线400抵接于转向块500远离楼板100的一面上,具体地,楼板100的底部即为楼板100在竖直方向上最低的位置,将转向块500设置于楼板100的底部,在钢绞线400张拉后,钢绞线400将通过转向块500向楼板100施加竖直向上的力,进而对楼板100进行支撑。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锚具300将钢绞线400固定,钢绞线400通过转向块500对楼板100施加向上反应力形成负弯矩,以抵消楼板100自重及楼板100传导来的上部荷载向下形成的正弯矩,当施加的向上反应力超过楼板100自重及楼板100上部荷载时,楼板100会向上反拱发生轻微变形,以此修复减小原楼板100由于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而产生的裂缝。通过钢绞线400和转向块500的外预应力加固楼板100,无需对楼板100上的负荷卸载,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的优点。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支撑楼板100,且很好的在裂痕处起到支撑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块500包括钢管520和钢梁510,所述钢梁510设置于所述楼板100的底部,所述钢管520与所述钢梁510连接,且所述钢管520与所述钢绞线400的中部相抵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梁510为型钢,且所述型钢为“H”形型钢,也就是说,所述“H”形型钢具有两个平面,一个平面与所述楼板100的底部平面相抵接,另一个平面与所述钢管520抵接,由于钢梁510具有平面,因此很好地增大钢梁510与钢管52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整个钢梁510和钢管520对楼板100的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楼板、至少两个梁体、至少两个锚具、至少一钢绞线和至少一转向块;两个所述梁体分别与所述楼板连接,两个所述梁体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梁体平行设置;所述转向块设置于所述楼板上,所述转向块设置于两个所述梁体之间,所述转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梁体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穿孔,且两个所述梁体上的所述穿孔对应设置,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穿过一所述穿孔与一所述锚具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所述穿孔与另一所述锚具连接,且所述钢绞线与所述转向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楼板、至少两个梁体、至少两个锚具、至少一钢绞线和至少一转向块;两个所述梁体分别与所述楼板连接,两个所述梁体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梁体平行设置;所述转向块设置于所述楼板上,所述转向块设置于两个所述梁体之间,所述转向块分别与两个所述梁体平行设置;每一所述梁体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穿孔,且两个所述梁体上的所述穿孔对应设置,所述钢绞线的一端穿过一所述穿孔与一所述锚具连接,另一端穿过另一所述穿孔与另一所述锚具连接,且所述钢绞线与所述转向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底部,且所述钢绞线的中部与所述转向块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裂缝闭合的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包括钢管和钢梁,所述钢梁设置于所述楼板的底部,所述钢管与所述钢梁连接,且所述钢管与所述钢绞线的中部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河舒斌化翔黄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庆余堂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