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62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包括: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支撑件;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容置千斤顶或加固桩体;第一桩体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内;第二桩体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件穿设于第二固定孔内;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连接,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连接。将旧桩体的中部切割,使得旧桩体形成分离的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在安装空间安装千斤顶,使得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设计要求,通过支撑件连接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以支撑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随后将加固桩体安装至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实现了桩体的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桩存在桩体施工过程中出现断桩,桩体未达设计要求等桩体承载力不足的现象,为了对上述结构不稳固的桩体的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往往需要在桩基础旁边再补桩。然而目前的补桩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桩基已经出场再进场费用过高;2、建筑物的桩体的附近一般情况下没有预留补桩的位置,导致补桩困难;3、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一种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包括: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支撑件;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对齐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容置千斤顶或加固桩体;所述第一桩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桩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的外侧,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型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对穿螺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对穿螺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对穿螺杆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对穿螺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对穿螺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对穿螺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对穿螺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桩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对穿螺杆固定在所述第二桩体的外侧,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桩体朝向所述第二桩体的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桩体朝向所述第一桩体的一端的端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固桩体,所述加固桩体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加固桩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桩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板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桩体的一端的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三钢板,所述加固桩体的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四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与所述第一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钢板固定抵接,所述千斤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板固定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所述千斤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一钢板固定抵接,所述千斤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第二钢板固定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旧桩体上安装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将旧桩体的中部切割,使得旧桩体形成分离的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且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在安装空间内设置千斤顶,使得第二桩体在建筑物和第一桩体的重力作用下下压,使得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的距离达到设计要求,通过支撑件连接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以通过支撑件支撑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随后将加固桩体安装至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之间,随后拆除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支撑件,实现了桩体的加固。无需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相较于传统的补桩更为节省空间,且施工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的加固过程中的一状态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的加固过程中的另一状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的加固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10,包括:第一桩体110、第二桩体120、第一固定件210、第二固定件220和支撑件300。所述第一桩体110和所述第二桩体120对齐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110和所述第二桩体12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01,所述安装空间101用于容置千斤顶400或加固桩体500。所述第一桩体110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210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桩体120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220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所述支撑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桩体110和所述第二桩体120的外侧,且所述支撑件3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10连接,所述支撑件3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20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为旧桩体的两个切割后剩下的桩体。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分别包括对穿螺杆,比如,所述第一固定件210包括第一对穿螺杆211,所述第二固定件220包括第二对穿螺杆221,这样,第一固定件210和第二固定件220能够安装固定在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上,为了提高支撑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00为型钢310。施工过程为:如图1所示,首先,在旧桩体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第一对穿螺杆211和第二对穿螺杆221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随后,将型钢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对穿螺杆211和第二对穿螺杆221连接;随后,将旧桩体的中部切除,使得旧桩体形成分离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第一对穿螺杆211固定在第一桩体110,第二对穿螺杆221固定在第二桩体120,并且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之间为安装空间101;随后,在安装空间101内安装千斤顶400,千斤顶400的一端与第一桩体110抵接,另一端与第二桩体120抵接,通过千斤顶400实现对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的支撑,并且使得位于下方的第二桩体120在上方的第一桩体110以及建筑物的重力的作用下下压,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之间的距离达到设计要求后,将型钢310安装在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的外侧,以使得型钢310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第一对穿螺杆211和第二对穿螺杆221,使得型钢310能够支撑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以防止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靠近,使得第一桩体110和第二桩体120之间的距离固定;请结合图2和图3,随后,将千斤顶400取出,将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支撑件;/n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对齐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容置千斤顶或加固桩体;/n所述第一桩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桩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n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的外侧,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支撑件;
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对齐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容置千斤顶或加固桩体;
所述第一桩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桩体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二桩体的外侧,且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型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对穿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对穿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加固桩基础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对穿螺杆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对穿螺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对穿螺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对穿螺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对穿螺杆固定在所述第一桩体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二对穿螺杆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河林敬生舒彬黄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庆余堂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溯源惠州建筑结构设计研究所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