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97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包括第一锥形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转动连接的第二锥形筒体;所述第一锥形筒体和第二锥形筒体能够转动闭合并通过门闩组件紧固连接以组成所述护筒结构;所述护筒结构形成有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所述上部筒体为直筒结构,所述下部筒体的弧形筒体结构;所述上部筒体的内径与桩基的外径匹配;所述下部筒体被配置为弯曲半径为50mm的弧形筒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筒结构结构新颖、能够减少穿插作业的次数,且转轴使用效率更高;同时,其一体成型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周转过程中变形更小,可周转次数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中灌注桩破除后桩顶修补用的护筒结构,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周转使用、且可以实现一次修补到位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头破除,破除后桩头修补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阶段,其要求桩头标高高出垫层10cm,且垫层及桩头必须做防水处理,防水要求桩头平整、无破损,桩头根部做半径5cm的圆弧,避免防水粘贴出现空鼓,影响防水质量。现有技术中在桩头截断后,无法满足防水施工要求,桩基顶部修补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阶段,其采用较为传统的人工利用砂浆找平,并做5cm弧角,此法弊端极大:1、砂浆找平无法满足桩头砼强度;2、砂浆找平外形难看,且无保护层、标高不一;3、施工进度慢;4、现有技术中的护筒为直柱筒结构,施工完成后也需要二次找补出5cm的弧角,且多次交叉作业也会减缓施工进度,另外,基层处理不干净,影响防水粘贴质量。综上所述,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修补护筒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护筒结构(3)包括:/n第一锥形筒体(1);以及/n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锥形筒体(2);/n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和第二锥形筒体(2)能够转动闭合并通过门闩组件(5)紧固连接以组成所述护筒结构(3);/n所述护筒结构(3)形成有上部筒体(301)和下部筒体(302);/n所述上部筒体(301)为直筒结构,所述下部筒体(302)的弧形筒体结构;/n所述上部筒体(301)的内径与桩基的外径匹配;/n所述下部筒体(302)被配置为弯曲半径为50mm的弧形筒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护筒结构(3)包括:
第一锥形筒体(1);以及
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锥形筒体(2);
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和第二锥形筒体(2)能够转动闭合并通过门闩组件(5)紧固连接以组成所述护筒结构(3);
所述护筒结构(3)形成有上部筒体(301)和下部筒体(302);
所述上部筒体(301)为直筒结构,所述下部筒体(302)的弧形筒体结构;
所述上部筒体(301)的内径与桩基的外径匹配;
所述下部筒体(302)被配置为弯曲半径为50mm的弧形筒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和第二锥形筒体(2)的连接处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转轴(4),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和第二锥形筒体(2)能够绕所述转轴(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周转使用的桩头修补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闩组件(5)包括:
集成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靠近所述第二锥形筒体(2)一端的条形槽口(501)、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二锥形筒体(2)靠近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一端的条形门闩(502);
或者集成于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靠近所述第二锥形筒体(2)一端的条形门闩(502)、以及集成于所述第二锥形筒体(2)靠近所述第一锥形筒体(1)一端的条形槽口(501);
所述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铭刘仲珍沈杨鹏吴学文周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