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911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轨道架、对中轨道车,检测机构具有检测空间、检测中轴线,轨道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对中轨道车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动连接,对中轨道车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与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抵近接触限位配合,对中轨道车具有对中中轴线,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至对中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与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至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该快速定位装置能够一次性将被检传感器移入检测机构的中心,不需要人工反复调整定位对中,省时、省力。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its use method. The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includes a detection mechanism, a track frame and a center rail vehicle.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has detection space and a detection axis. The track frame includes the first guide rail and the second guide rail. The first guide rail and the second guide rai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limit blocks at one end,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center rail vehicle are respectively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limit blocks. The sliding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guide rail and the second guide rail provides the first position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block on both sides of one end of the central rail vehicle. The first position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block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positioning blocks near the contact limit.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entral rail vehicle is provided. The distances from the first position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block to the central axis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ositioning block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limit blocks and the detection axis corresponds. The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can move the detected sensors into the center of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at one time, and it does not need to adjust the positioning repeatedly by manual, which saves time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传感器检测,一般利用叉车或其他手动设备将大型传感器移入到检测机构中,或通过小车沿轨道划入检测机构中,以实现定位对中,但该方法不易一次性将大型传感器放入检测机构的中心,需要人工反复调整定位对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快速定位装置能够一次性将被检传感器移入检测机构的中心,不需要人工反复调整定位对中,省时、省力。其技术方案如下: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轨道架、对中轨道车,检测机构具有检测空间、检测中轴线,轨道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穿过检测空间,并且位于检测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抵近接触限位配合,所述对中轨道车具有对中中轴线,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至所述对中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至所述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千斤顶、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包括反力底板、反力顶板,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反力底板上,所述反力架的中轴线与所述千斤顶的中轴线相对应,并形成所述检测中轴线。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反力底板上设有反力凹槽,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反力凹槽上,所述千斤顶通过顶起所述垫板与所述对中轨道车的底面平行接触。所述反力架还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力底板、反力顶板的四个角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之间形成所述检测空间,所述轨道架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上端连接,并且沿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内侧穿过所述检测空间,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的上端连接,并且沿所述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的内侧穿过所述检测空间。所述轨道架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限位配合,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一端至所述对中中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挡板至所述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所述对中轨道车包括对中架板、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第四车轮,所述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第四车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对中架板底面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一车轮、第二车轮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车轮、第四车轮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对中轨道车还包括电机、链条,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车轮、第三车轮驱动连接。所述对中架板包括对中板、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第三定位挡板,所述对中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三导向槽、同心圆刻度线,所述对中中轴线为所述同心圆刻度线的圆心,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三导向槽交汇在所述对中中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第三定位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三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三导向槽任意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第三定位挡板上分别设有锁紧旋钮,所述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第三定位挡板通过所述锁紧旋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三导向槽定位锁紧。快速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被检传感器放入对中轨道车上,并且使被检传感器的中心与对中轨道车的对中中轴线相对应;移动对中轨道车,把对中轨道车移进检测机构的检测空间内,当对中轨道车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与第一导轨的第一限位块、第二导轨的第二限位块抵近接触时,对中轨道车停止移动,此时被检传感器的中心与检测中轴线相对应重合;启动检测机构,对被检传感器进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快速定位装置包括检测机构、轨道架、对中轨道车,使用时,先将被检传感器放入对中轨道车上,并且使被检传感器的中心与对中轨道车的对中中轴线相对应;然后移动对中轨道车,把对中轨道车移进检测机构的检测空间内,当对中轨道车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与第一导轨的第一限位块、第二导轨的第二限位块抵近接触时,对中轨道车受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阻挡而停止移动,由于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至对中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与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至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因此,此时被检传感器的中心与检测中轴线相对应重合,从而实现被检传感器的快速定位;该快速定位装置能够一次性将被检传感器移入检测机构的中心,不需要人工反复调整定位对中,省时、省力。2、检测机构包括千斤顶、反力架,千斤顶为检测机构提供动力,千斤顶与反力顶板形成检测空间。3、在反力底板上设反力凹槽,方便千斤顶的安装,使千斤顶的定位更为准确,检测机构还包括垫板,千斤顶通过顶起垫板与对中轨道车的底面平行接触,使对中轨道车的受力更为平行,提高检测的精确度。4、反力架还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使反力架的受力更为稳定,第一导轨沿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内侧穿过检测空间,第二导轨沿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的内侧穿过检测空间,使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检测空间更大,方便使用。5、对中轨道车的一端与第一挡板限位配合,对中轨道车的一端至对中中轴线的距离与第一挡板至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第一挡板既提高对中轨道车定位的准确度,还与第二挡板配合避免对中轨道车掉出第一导轨、第二导轨。6、对中轨道车通过车轮与导轨滑动连接,使对中轨道车在导轨上的滑动更为顺畅,省力。7、对中轨道车通过电机驱动车轮行走,实现电动推动对中轨道车移车,更为方便使用。8、对中架板包括对中板、第一定位挡板、第二定位挡板、第三定位挡板,使用时,根据被检传感器的底面直径,再根据对中板上的同心圆刻度线,将任意两个定位挡板沿导向槽滑到相应直径处,并固定在相应的导向槽上,接着将被检传感器紧靠定位挡板边缘吊放下,然后将第三个定位挡板紧靠被检传感器边缘并固定在相应的导向槽上,实现被检传感器在对中轨道车上的一次性快速定位。9、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三导向槽任意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方便被检传感器的对中定位,锁紧旋钮的设置,方便把定位挡板固定在相对应的导向槽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快速定位装置的前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快速定位装置的右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快速定位装置的对中架板的立体示意图。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轨道架、对中轨道车,检测机构具有检测空间、检测中轴线,轨道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穿过检测空间,并且位于检测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抵近接触限位配合,所述对中轨道车具有对中中轴线,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至所述对中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至所述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轨道架、对中轨道车,检测机构具有检测空间、检测中轴线,轨道架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穿过检测空间,并且位于检测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对中轨道车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抵近接触限位配合,所述对中轨道车具有对中中轴线,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至所述对中中轴线的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至所述检测中轴线的距离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千斤顶、反力架,所述反力架包括反力底板、反力顶板,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反力底板上,所述反力架的中轴线与所述千斤顶的中轴线相对应,并形成所述检测中轴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垫板,所述反力底板上设有反力凹槽,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反力凹槽上,所述千斤顶通过顶起所述垫板与所述对中轨道车的底面平行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还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力底板、反力顶板的四个角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之间形成所述检测空间,所述轨道架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上端连接,并且沿所述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的内侧穿过所述检测空间,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的上端连接,并且沿所述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的内侧穿过所述检测空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架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滨林飞振陈里边洪维鑫梁伟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