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756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适用于两轮车等装设的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包括:由电磁力驱动来进行燃料压送和吸引的柱塞21;收容柱塞21并划定压送室C的筒体22~24;燃料供给通路29a;容许燃料向压送室流入的第1阀体30;返回通路28a;可使压送室C内的燃料回流至返回通路28a并在筒体24的侧面具有回流口24c的回流通路32a;配置在回流口24c附近的第2阀体31;以及喷嘴50。柱塞21形成为处于压送行程的初始区域中开放回流口24c,而处于后期区域中则关闭回流口24c。由此,只需柱塞21的往复运动就可将蒸气除去,进行稳定的燃料喷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发动机的吸气通路喷射燃料的电磁驱动型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装设于两轮车等上的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在装设于汽车等上的较大排气量的发动机中,从符合排气规则等的前提下减少燃费或提高运转性的角度出发,采用由电子回路控制燃料的喷射时间、喷射量等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该装置通常包括配置在燃料箱内的圆周流式等的燃料泵、从燃料泵压送的高压燃料引导用的高压送料管、高压过滤器、向吸气通路喷射被引导的燃料的电磁阀式的喷射器、将喷射器中剩下的燃料返回至燃料箱的回流管等。另一方面,装设在两轮车或类似的车辆或者其它发动装置等中的较小排气量例如每只气筒的排气量为50cc~250cc左右的发动机以往采用的是使用气化器的燃料喷射装置。然而,在小排气量的发动机中,即使适合使用与现有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相同的系统以代替以往的气化器,也不能进行最佳的燃料控制,无法获得两轮车等所要求的运转性能。又,以往圆周流式的燃料泵因体积较大,电力消耗多,结构复杂,故难以适用于两轮车等的发动机。又,若采用以往那种高压的送料管,则对必须考虑倒转等因素的两轮车等来说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并不合适。并且,因燃料泵的发热或通路阻力等原因,一旦燃料内产生了蒸气,因燃料的喷射量不稳定,故必须将由此而产生的蒸气有效地除去。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实现低耗电化、低成本化、小型化、小体积化等、而且结构简单、能确保运转性能和稳定的燃料喷射、特别适用于装设在两轮车等上的小排气量的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是一种向发动机的吸气通路内喷射燃料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往复运动可进行燃料压送和吸引、由电磁力驱动的柱塞;收容滑动自如的柱塞、划定燃料压送室的筒体;与压送室连通的燃料供给通路;容许燃料供给通路内的燃料向压送室流入的第1阀体;使燃料的一部分返回的返回通路;容许压送室内的燃料回流至返回通路、在筒体的侧面具有回流口的回流通路;容许压送室内的所定压力以上的燃料向回流通路流出、配置在回流口附近的第2阀体;以及对配置在压送室的下游侧进行压送的所定压力以上的燃料进行喷射的喷嘴,柱塞形成为处于压送行程的初始区域中开放回流口,而处于初始区域以外的后期区域中则关闭回流口。采用这种结构,燃料通过柱塞的吸引行程从燃料供给通路经第1阀体被吸引至压送室内,在该初始区域中的被加压至所定压力以上的混有蒸气的燃料通过柱塞的压送行程从回流口经过附近的第2阀体流出至回流通路,在后期区域中,柱塞将回流口关闭,燃料被加压至所定压力以上并从喷嘴喷射。这样,由于容许从压送室流出的第2阀体配置在回流口的附近,因此,混入在压送室内的燃料中的蒸气在喷射前可高效率地向回流通路排出,而进行稳定的燃料喷射。又,因回流口形成于筒体的侧面,由柱塞直接进行开闭,故压送行程中的回流口的开闭动作与柱塞动作同步,可高精度地进行定时控制。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燃料供给通路的供给口形成于筒体的侧面,第1阀体配置在供给口的附近。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极大地抑止经过第1阀体的燃料的压力损失,因此可抑止在压力损失的同时进入压送室内的蒸气。又,因第1阀体和第2阀体配置在筒体的侧面附近,故可将零件集约化,装置小型化。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回流口配置在靠近供给口的压送行程的开始侧附近。采用这种结构,在压送室内的回流口与供给口之间的配置关系方面不仅可尽早地设定柱塞相对于吸引行程的吸引开始时点,并且可容易地在压送行程的初始区域中设定使混有蒸气的燃料回流的时点。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在筒体的周围设有从燃料供给通路向返回通路引导燃料的旁通通路,回流通路与旁通通路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可利用经过旁通通路的燃料来冷却由柱塞的电磁驱动产生的热量,又,可利用该冷却来抑止蒸气的产生。并且,从回流通路排出的蒸气被引入旁通通路内的燃料的流路中,顺利而又不滞留地向返回通路排出。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回流口相对压送室位于垂直方向的上方区域。采用这种结构,可将压送室内产生的蒸气高效率地从位于压送室内的上方区域的回流口排出。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燃料通路沿与柱塞的往复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返回通路沿柱塞的往复运动方向延伸并朝向上方,旁通通路呈环状地将筒体围住。采用这种结构,因旁通通路呈环状地将筒体围住,故可提高冷却效率,可进一步抑止蒸气的产生。又由于朝向上方的返回通路与旁通通路连通,因此,可使产生的蒸气不滞留地向返回通路顺利排出。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在第1阀体的上游侧附近设有将混入燃料的蒸气分离的蒸气分离过滤器。采用这种结构,燃料从燃料供给通路经过第1阀体流入压送室内时,燃料供给通路内的蒸气被蒸气分离过滤器分离,只有燃料积极地向压送室内流入,可抑止蒸气的流入。在上述结构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喷嘴具有用于将喷射的燃料微粒化的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采用这种结构,在从喷嘴喷射燃料时,因从气体供给通路供给的气体将燃料搅拌,故可促进喷射燃料的微粒化。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适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一实施形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和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的一实施形态,图1为表示适用该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的概略图,图2为该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适用该装置的燃料供给系统包括两轮车的燃料箱1;配置在发动机2的吸气通路2a中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10;供给燃料的送料管3;配置在送料管3途中的低压过滤器4;将供给燃料的一部分返回燃料箱1的回流管5;以及包括装置10驱动控制的驱动回路等在内的发动机控制组件(ECU)6等。如图2所示,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10由利用电磁力驱动来进行燃料压送的柱塞泵20以及加压至所定压力以上的燃料喷射用的喷嘴50等构成,又,如图1所示,在装于发动机2中的状态下,后述的回程管28向上方(大致垂直方向的向上或者斜上方)延伸。如图2所示,柱塞泵20包括直线形往复运动的柱塞21;收容滑动自如的柱塞21的筒体即缸体22;配置在缸体22的外侧、形成筒体一部分的上侧轭23;在形成筒体一部分的同时划定压送室C的下侧轭24;位于下侧轭24上、对柱塞21进行向上方的休止位置施力的回簧21a;以所定的间隔与上侧轭23及下侧轭24的外周面隔开配置的圆筒状筒管25;卷绕在筒管25上的线圈26;与上侧轭23及筒管25连结、形成返回通路28a的返回管28;与管25形成一体并与下侧轭24连结、形成燃料通路29a的燃料供给管29;容许燃料向压送室C流入的第1阀体30;以及容许燃料从压送室C回流的第2阀体31等。柱塞21由缩径部和扩径部形成,内部挖空(日文肉拔き)后形成向返回通路28a侧开口状。并且,线圈26通电时,利用所产生的电磁驱动力使柱塞21向下移动,进行燃料的压送行程,而一旦关闭向线圈26的通电,则利用回簧21a的弹力向上方推回,同时进行燃料的吸引行程。如图2所示,在下侧轭24上形成有引导滑动自如的柱塞21前端部(下方区域)的引导通路24a,在引导通路24a的侧面形成有将燃料从燃料供给通路29a向压送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系一种向发动机的吸气通路内喷射燃料的电子控制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往复运动可进行燃料压送和吸引、由电磁力驱动的柱塞;收容滑动自如的所述柱塞、划定燃料压送室的筒体;与所述压送室连通的燃料供给通路;容许所 述燃料供给通路内的燃料向所述压送室流入的第1阀体;使燃料的一部分返回的返回通路;容许所述压送室内的燃料回流至所述返回通路、在所述筒体的侧面具有回流口的回流通路;容许所述压送室内的所定压力以上的燃料向所述回流通路流出、配置在所述回流口附近的第2阀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压送室的下游侧进行压送的所定压力以上的燃料喷射用的喷嘴,所述柱塞形成为处于压送行程的初始区域中开放所述回流口,而处于所述初始区域以外的后期区域中则关闭所述回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省吾
申请(专利权)人:三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