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686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包括警示柱主体,在警示柱主体上端安装有保护盖,其保护盖内部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侧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警示柱主体内部设有内柱,且内柱两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外侧连接有外壳,且外壳底部两侧安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表面安装有外壳固定装置,且连接片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表面设有底座固定装置,且底座中部设置有底座弹簧,所述警示柱主体表面安装有反光膜,且反光膜外侧设有防水层。该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不仅能够有效的抗击外来车辆对其的冲击力,使其抗冲击性能大大提高,在受到冲击后立即恢复原状,并且可以用作防护栏,提高了其实用性能。

A Shock Resistant Warning Column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act-resistant warning column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warning column main body, a protective cover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warning column main body, a telescopic rod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protective cover, and a connector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telescopic rod. The warning column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column, and the inner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springs on both sides, and the outer spring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elescopic rod. The side is connected with a housing,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housing are equipped with connecting plates. The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s is equipped with a housing fixing device,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plates is connected with a base. The base surface is equipped with a base fixing device, and a base spring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e. The main surface of the warning column is equipped with a reflective film, and the reflective film is outside. Th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layer. The impact-resistant warning column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sist the impact of foreign vehicles, greatly improve its impact resistance, restore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after being impacted,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a protective fence to improve its practical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具体为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
技术介绍
在水泥路口、人行道、建筑物之间人们通常能看见一个又一个的警示柱,警示柱设置的作用主要是给人们一个警示作用或者起到阻挡的作用,对路面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警示柱包括橡胶警示柱、PVC警示柱和钢制警示柱,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警示柱通常在受到撞击后容易变形,甚至损坏,导致其更换频率频繁,给经济带来了损失,而防冲撞的警示柱通常在受到撞击后并不能立即恢复原状与投入使用,给交警使用带来了不便,再者,由于警示柱处于露天环境中,因此,其表面的反光材料容易受到风吹日晒的磨损,其反光作用也受到了相应的削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警示柱通常在受到撞击后容易变形,甚至损坏,导致其更换频率频繁,给经济带来了损失,而防冲撞的警示柱通常在受到撞击后并不能立即恢复原状与投入使用,给交警使用带来了不便,再者,由于警示柱处于露天环境中,因此,其表面的反光材料容易受到风吹日晒的磨损,其反光作用也受到了相应的削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包括警示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柱主体上端安装有保护盖,其保护盖内部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外侧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警示柱主体内部设有内柱,该内柱与柱本体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外侧连接有外壳,外壳底部两侧安装有连接片与底座连接,该底座表面设有底座固定装置,且底座中部设置有底座弹簧,所述警示柱主体表面安装有反光膜,且反光膜外侧设有防水层。优选的,所述警示柱主体表面上下均匀分布有反光膜,且反光膜表面均匀包裹有防水层。优选的,所述底座中部设有底座弹簧,且当警示柱主体处于倾斜状态时,底座弹簧呈现同向弯曲。优选的,所述弹簧关于警示柱主体对称分布,且其与内柱通过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为伸缩结构,且伸缩杆表面的连接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与现有的警示柱相比较之下,警示柱主体表面上下均匀分布有反光膜,且反光膜表面均匀包裹有防水层,使得驾驶员无论在白天或者黑暗环境中都能够清楚的看见警示柱主体,底座中部设有底座弹簧,且当警示柱主体处于倾斜状态时,底座弹簧呈现同向弯曲,减少外部撞击对底座的冲击,增加底座的抗冲击性能,使得底座不会因为经常受到撞击弯曲变形而损坏,并且也提高了警示柱主体由倾斜转变为竖直状态的反应速度,可以及时且方便的继续发挥其警示作用,弹簧与警示柱主体对称分布,且其与内柱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有效的减弱外部车辆的撞击对警示柱主体内部内柱的冲击力,有效的保护内柱,延长警示柱主体的使用寿命,伸缩杆为伸缩结构,且伸缩杆表面的连接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利用伸缩杆将警示柱主体变为护栏,扩大了警示柱主体的功能,提高了实用性能,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带来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盖,2、外壳,3、警示柱主体,4、反光膜,5、底座,6、底座弹簧,7、弹簧,8、内柱,9、连接件,10、伸缩杆,11、底座固定装置,12、外壳固定装置,13、连接片,14、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包括警示柱主体3,警示柱主体3上端安装有保护盖1,其保护盖1内部安装有伸缩杆10,且伸缩杆10外侧安装有连接件9,伸缩杆10为伸缩结构,且伸缩杆10表面的连接件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利用伸缩杆10将警示柱主体3变为护栏,扩大了警示柱主体3的功能,提高了实用性能,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带来了便利,警示柱主体3内部设有内柱8,且内柱8两侧连接有弹簧7,弹簧7外侧连接有外壳2,且外壳2底部两侧安装有连接片13,弹簧7关于警示柱主体3对称分布,且其与内柱8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有效的减弱外部车辆的撞击对警示柱主体3内部内柱8的冲击力,有效的保护内柱8,延长警示柱主体3的使用寿命,连接片13表面安装有外壳固定装置12,且连接片13底部连接有底座5,底座5表面设有底座固定装置11,且底座5中部设置有底座弹簧6,底座5中部设有底座弹簧6,且当警示柱主体3处于倾斜状态时,底座弹簧6呈现同向弯曲,减少外部撞击对底座5的冲击,增加底座5的抗冲击性能,使得底座5不会因为经常受到撞击弯曲变形而损坏,并且也提高了警示柱主体3由倾斜转变为竖直状态的反应速度,可以及时且方便的继续发挥其警示作用,警示柱主体3表面安装有反光膜4,且反光膜4外侧设有防水层15,警示柱主体3表面上下均匀分布有反光膜4,且反光膜4表面均匀包裹有防水层15,使得驾驶员无论在白天或者黑暗环境中都能够清楚的看见警示柱主体3,并且防水层15能够有效的避免雨水冲刷给反光膜4带来的侵蚀,延长反光膜4的使用寿命。工作过程和原理:在使用该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时,先对该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利用底座固定装置11,将底座5固定在路面上,由于底座5内部设有底座弹簧6,当警示柱主体3受到冲击时,柱体本身向一侧倾倒,而底座弹簧6则向同方向弯曲,待受到的冲击减弱及消失后,底座弹簧6又能够及时的反弹回来,同时,当警示柱主体3受到冲击,外壳2里侧的弹簧7同样能够减弱冲击给内柱8带来的损伤,并且外壳2受到冲击弯曲变形之后,可以拆卸外壳固定装置12,将外壳2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同时,警示柱主体3顶部的保护盖1内部有伸缩杆10,拉出伸缩杆10,通过连接件9可以在两个警示柱主体3之间形成护栏,增加警示柱主体3的功能,这就是该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的工作原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包括警示柱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柱主体(3)上端安装有保护盖(1),其保护盖(1)内部安装有伸缩杆(10),且伸缩杆(10)外侧安装有连接件(9);所述警示柱主体(3)内部设有内柱(8),该内柱(8)与柱本体(3)之间连接有弹簧(7),弹簧(7)外侧连接有外壳(2),外壳(2)底部两侧安装有连接片(13)与底座(5)连接,该底座(5)表面设有底座固定装置(11),且底座(5)中部设置有底座弹簧(6),所述警示柱主体(3)表面安装有反光膜(4),且反光膜(4)外侧设有防水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包括警示柱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柱主体(3)上端安装有保护盖(1),其保护盖(1)内部安装有伸缩杆(10),且伸缩杆(10)外侧安装有连接件(9);所述警示柱主体(3)内部设有内柱(8),该内柱(8)与柱本体(3)之间连接有弹簧(7),弹簧(7)外侧连接有外壳(2),外壳(2)底部两侧安装有连接片(13)与底座(5)连接,该底座(5)表面设有底座固定装置(11),且底座(5)中部设置有底座弹簧(6),所述警示柱主体(3)表面安装有反光膜(4),且反光膜(4)外侧设有防水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耐冲击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柱主体(3)表面上下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皇杨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明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