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504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行星动力箱内包括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以及左右增能架,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与左右增能架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通过杠杆式齿轮传动带动行星轴上的惯性轮以及齿轮架上的三组惯性行星轮组件旋转以达到机械能增效,三组惯性行星轮组件与左右增能架一同旋转释放大的动力惯性矩能,实现大小一体的综合增能,从而通过输出轴带动大功率发电机发电或向外界输出大功率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在整个运转过程中,零污染,在使用环境上无特殊要求,输出功率大小可根据用途设置,也可多级连接使用,从而能够更方便、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地提供动力输出。

A Power Device Enhanced by Planetary Mechanism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wer device that uses planetary mechanism to increase energy. The planetary power box includes three sets of planetary inertia wheel assemblies, left and right energy boosters, three sets of planetary inertia wheel assemblies and left and right energy booster structures to form a set of planetary inertia wheel energy booster assemblies. The inertia wheel on the planetary shaft and three sets of inertia planetary wheel assemblies on the gear frame are driven by lever gear drive. To achieve mechanical energy efficiency, three sets of inertial planetary gear components rotate together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energy boosters to release large dynamic inertia moment energy, so a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ed energy enhancement of large and small, so as to drive high-power generators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or output high-power power power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the output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has zero pollution in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in the use environment, and the output power can be set according to the use, or can be used in multi-stage connection, so as to provide power output more conveniently, cleanly, efficiently, low-carbon and saf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清洁能源类电力系统发电以及动力输出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能源应用最广泛的是石油、煤碳,但这两种资源均是不可再生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矿的开采和应用都给空气、水、土地带来很大的污染。因此,人们在无奈地使用这些能源时,也在不断地寻找可清洁的新能源,而零污染的纯机械能是人类最希望得到的能源。近年来,也出现了空气能发电、重力发电等机械能发电装置的尝试与实践,这些虽属于机械能发电范畴,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安全稳定性差以及阻力矩过大,导致其获得的机械效益较少,可输出有效动力较少,因而未能被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满足现实中对新能源的需求,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并经过多次的实验,专利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效增大的机械能动力机。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构简单适用,输入小功率动力可产生大功率的动力或转为大功率电能的装置,利用输入的小功率动力,然后经过行星动力箱内的综合惯性矩力结构放大机械能效,从而向外界输出大功率的动力,该装置可带动大功率发电机,也可以使用在需要大功率动力的场合。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行星动力箱内包括三组行星结构,通过杠杆式齿轮传动带动行星轴上的惯性轮以及齿轮架上的三组惯性行星组件旋转以达到机械能增效,从而通过输出轴带动大功率发电机发电或向外界输出大功率动力。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包括:箱体、左右端盖,所述左右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两端,所述箱体一端设置输入轴,传动轴,增能架,所述输入轴支撑于一侧端盖内,其上安装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增能架内,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安装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圆周均匀设置至少三个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分别与所述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于箱体内,所述增能架一端支撑于所述端盖内,所述箱体内另一端安装另一内齿圈,构成左右内齿圈,并设有另一增能架,构成左右增能架,所述另一增能架一端支撑于所述另一侧端盖内;所述行星轮安装于行星轴一端,所述行星轴另一端对称安装另一行星轮,所述另一行星轮与所述另一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轴的两行星轮之间设置惯性轮,所述行星轴两端支撑于左右增能架的上,所述行星轴、行星轮、惯性轮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组件,所述至少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与左右增能架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所述箱体内另一端设置有另一传动轴,支撑于另一增能架内,所述另一传动轴一端安装另一小齿轮,另一端安装另一太阳轮,所述另一太阳轮同时与所述行星惯性轮组件的另一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另一小齿轮与另一大齿轮啮合连接,另一大齿轮安装于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支撑于另一侧端盖内;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小齿轮旋转,小齿轮通过啮合传动带动所述大齿轮旋转,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太阳轮旋转,所述太阳轮带动行星轮旋转,通过行星轴带动惯性轮和另一行星轮一同旋转,另一行星轮带动另一太阳轮旋转,通过另一传动轴带动另一小齿轮旋转,另一小齿轮带动另一大齿轮旋转,从而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动力,所述至少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旋转,带动左右增能架一同旋转,释放惯性矩能,从而使得输出轴输出更大动力。上述所述的输入轴、输出轴、传动轴、增能架的支撑,优选采用轴承支撑。轴承优选采用NJ型圆柱滚子轴承。上述所述的左右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两端,采用左右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两端;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于箱体内,所述箱体内另一端安装另一内齿圈,构成左右内齿圈,采用左右内齿圈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箱体内。上述所述的整个箱体可以固定在固定座上,也可以固定在地基上。本技术的优点是,该装置在整个运转过程中,零污染。在使用环境上无特殊要求,输出功率大小可根据用途设置,也可多级传动连接使用,从而能够更方便、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地提供动力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传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传动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左视剖面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组行星惯性轮组件结构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结构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5,整个动力装置由输入轴1、小齿轮2、大齿轮3、惯性轮4、行星轮5、太阳轮6、传动轴7、输出轴8、行星轴9、箱体10、内齿圈11、端盖12、端盖固定螺钉13、齿圈固定螺钉14、增能架组15、增能架用轴承17、行星轴用轴承18组成,固定在固定座16上。工作原理是,先由外来的小功率动力通过输入轴1带动小齿轮2旋转,并通过啮合齿传动到大齿轮3旋转,大齿轮3通过固定的传动轴7传动到另一端固定的太阳轮6旋转,并通过啮合齿使行星轮5旋转,行星轮5通过固定的行星轴9带动另一端相同的行星轮一同旋转,同时也带动行星轴9中间固定的惯性轮4一同旋转,构成为一组行星惯性轮组件,释放惯性矩能;在圆周上共有三组均布的相同的行星惯性轮组件一同带动增能架组15旋转,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从而大效率地释放惯性矩能。同时,通过每组的另一端旋转的行星轮5一起带动另一端的太阳轮6旋转,通过固定的传动轴7带动另一端的小齿轮2旋转,再通过啮合齿带动另一端的大齿轮3旋转,并通过固定的输出轴输出比输入的小功率的动力增大了的大功率的动力或提供供发电所需的动能。在上述传动过程中,每一组的行星惯性轮组件(参阅图4)连同其它二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不但单独旋转释放动力惯性矩能,同时,通过所连接的增能架组15形成大的整体结构,即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参阅图5),一同旋转释放大的动力惯性矩能。本结构简单紧凑,动能组合内外结合,三组行星组结构即行星惯性轮组件分别由行星轴两端的行星轴用轴承18固定在增能架组15上,而增能架组15又由在两端的轴承17固定支撑在两端的端盖12上,端盖12又由螺钉13固定在箱体10上,内齿圈11由螺钉14固定在箱体10上,整个增能架组15沿着内齿圈11圆周高速旋转。所有的增大的能量会通过输出端的大小齿轮传递到输出轴,进而可向外界输出放大的功率或提供发电所需的功率。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已经过样机测试达到了所述的预期有益效果,具体测试实验数据如下:本技术通过机械能发电机进行测试,输入端为2.2千瓦的三相异步电动机,4极;输出端为5千瓦380V发电机,1500rpm。测试数据如下:(1)负载器加到2千瓦时,电流为4安培,电压为390伏;(2)负载器加到3千瓦时,电流为6.5安培,电压为388伏;(3)负载器加到4千瓦时,电流为8.5安培,电压为382伏,频率均为50HZ。这样按上述(3)测试结果计算:发电功率为1.732X8.5X382X0.85=4780(瓦特),即4.78千瓦,式中1.732为根号3数值,0.85为功率因子。因此得到结果:输入端电机功率2.2千瓦经过本技术的机械增能传动到输出端发电机已得到4.78千瓦(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左右端盖,所述左右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两端,所述箱体一端设置输入轴,传动轴,增能架,所述输入轴支撑于一侧端盖内,其上安装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增能架内,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安装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圆周均匀设置至少三个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分别与所述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于箱体内,所述增能架一端支撑于所述端盖内,所述箱体内另一端安装另一内齿圈,构成左右内齿圈,并设有另一增能架,构成左右增能架,所述另一增能架一端支撑于所述另一侧端盖内;所述行星轮安装于行星轴一端,所述行星轴另一端对称安装另一行星轮,所述另一行星轮与所述另一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轴的两行星轮之间设置惯性轮,所述行星轴两端支撑于左右增能架上,所述行星轴、行星轮、惯性轮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组件,所述至少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与左右增能架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所述箱体内另一端设置有另一传动轴,支撑于另一增能架内,所述另一传动轴一端安装另一小齿轮,另一端安装另一太阳轮,所述另一太阳轮同时与所述行星惯性轮组件的另一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另一小齿轮与另一大齿轮啮合连接,另一大齿轮安装于输出轴上,所述输出轴支撑于另一侧端盖内;所述输入轴带动所述小齿轮旋转,小齿轮通过啮合传动带动所述大齿轮旋转,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太阳轮旋转,所述太阳轮带动行星轮旋转,通过行星轴带动惯性轮和另一行星轮一同旋转,另一行星轮带动另一太阳轮旋转,通过另一传动轴带动另一小齿轮旋转,另一小齿轮带动另一大齿轮旋转,从而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动力,所述至少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旋转,带动左右增能架一同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左右端盖,所述左右端盖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两端,所述箱体一端设置输入轴,传动轴,增能架,所述输入轴支撑于一侧端盖内,其上安装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增能架内,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安装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圆周均匀设置至少三个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分别与所述行星轮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于箱体内,所述增能架一端支撑于所述端盖内,所述箱体内另一端安装另一内齿圈,构成左右内齿圈,并设有另一增能架,构成左右增能架,所述另一增能架一端支撑于所述另一侧端盖内;所述行星轮安装于行星轴一端,所述行星轴另一端对称安装另一行星轮,所述另一行星轮与所述另一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行星轴的两行星轮之间设置惯性轮,所述行星轴两端支撑于左右增能架上,所述行星轴、行星轮、惯性轮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组件,所述至少三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与左右增能架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所述箱体内另一端设置有另一传动轴,支撑于另一增能架内,所述另一传动轴一端安装另一小齿轮,另一端安装另一太阳轮,所述另一太阳轮同时与所述行星惯性轮组件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