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684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左右传动轴,左右增能架,左右太阳轮,左右行星轮,行星轴,惯性轮;传动轴支撑于增能架内,传动轴两相向端分别安装太阳轮,太阳轮圆周分别均匀设置至少三个行星轮,太阳轮与行星轮分别啮合连接,行星轮分别安装于行星轴两端,行星轴支撑于增能架内,惯性轮安装于行星轴位于左右行星轮之间的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增能动力装置中的关键部件,正是其在旋转中的综合惯性矩力,释放大功率矩能,使得增能动力装置输入小功率,输出大功率得以实现,从而使得增能动力装置能够更方便、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地提供动力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能源类电力系统发电以及动力输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
技术介绍
当今世界能源应用最广泛的是石油、煤碳,但这两种资源均是不可再生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矿的开采和应用都给空气、水、土地带来很大的污染。因此,人们在无奈地使用这些能源时,也在不断地寻找可清洁的新能源,而零污染的纯机械能是人类最希望得到的能源。近年来,也出现了空气能发电、重力发电等机械能发电装置的尝试与实践,这些虽属于机械能发电范畴,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安全稳定性差以及阻力矩过大,导致其获得的机械效益较少,可输出有效动力较少,因而未能被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满足现实中对新能源的需求,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研制,并经过多次的实验,专利技术创造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能效增大的机械能动力机,专利技术人以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为专利技术创造名称已提交了专利申请。该增能动力装置中的关键部件涉及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正是该综合惯性矩力结构放大了机械能效,从而使得增能动力装置向外界输出大功率的动力,实现了小功率动力输入,大功率动力输出的目的。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包括:左右传动轴,左右增能架,左右太阳轮,左右至少各三个行星轮,至少三个行星轴,至少三个惯性轮;所述左右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所述左右传动轴两相向端分别安装所述左右太阳轮,所述左右太阳轮圆周分别均匀设置至少三个所述左右行星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分别啮合连接,所述左右行星轮分别安装于所述行星轴两端,所述行星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所述惯性轮安装于所述行星轴位于左右行星轮之间的部位。所述左右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优选采用轴承支撑;所述行星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优选采用轴承支撑。所述优选采用轴承支撑,优选采用NJ型圆柱滚子轴承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旋转中的综合惯性矩力,释放大功率矩能,使得增能动力装置输入小功率,输出大功率得以实现,从而使得增能动力装置能够更方便、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地提供动力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2,整个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由右端传动轴1、右端太阳轮2、右端增能架3、行星轮轴4、左端行星轮5、惯性轮6、左端增架架7、左端太阳轮9、左端传动轴10、固定柱11组成。工作原理是,先由外来的小功率动力通过其它变速到右端传动轴1,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右端太阳轮2旋转,并通过啮合齿使行星轮5旋转,行星轮5通过固定的行星轮轴4带动左端行星轮7一同旋转,同时也带动行星轮轴4中间固定的惯性轮7一同旋转,构成为一组行星惯性轮组件,释放惯性矩能;在圆周上共有三组均布的相同的行星惯性轮组件一同带动由固定柱11固定的左右端增能架组沿内齿轮的圆周内齿旋转,构成一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从而大效率地释放惯性矩能。同时,通过每组的左端行星轮7一起带动左端太阳轮9旋转,通过左端传动轴10将产生的惯性矩能通过其它变速齿轮将放大的功率的动力传递出去或提供发电所需的动能。本结构简单紧凑,动能组合内外结合,每一组的行星惯性轮组件连同其它二组行星惯性轮组件,不但单独旋转释放动力惯性矩能,同时,通过所连接的增能架组形成大的整体结构,一同旋转释放大的动力惯性矩能,实现大小一体的综合增能。进而可向外界输出放大的功率或提供发电所需的功率。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已作为一个组件用于专利技术人的另一专利技术“一种利用行星机构增能的动力装置”中,并经过样机测试达到了所述的预期有益效果,具体测试实验数据如下:通过机械能发电机进行测试,输入端为2.2千瓦的三相异步电动机,4极;输出端为5千瓦380V发电机,1500rpm。测试数据如下:(1)负载器加到2千瓦时,电流为4安培,电压为390伏;(2)负载器加到3千瓦时,电流为6.5安培,电压为388伏;(3)负载器加到4千瓦时,电流为8.5安培,电压为382伏,频率均为50HZ。这样按上述(3)测试结果计算:发电功率为1.732X8.5X382X0.85=4780(瓦特)即4.78千瓦,式中1.732为根号3数值,0.85为功率因子。因此得到结果:输入端电机功率2.2千瓦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增能传动到输出端发电机已得到4.78千瓦(50Hz)的发电机功率,即4.78/2.2=2.17(倍),达到预期的翻倍效果。本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任何利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或者等效利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均落入了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传动轴,左右增能架,左右太阳轮,左右至少各三个行星轮,至少三个行星轴,至少三个惯性轮;所述左右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所述左右传动轴两相向端分别安装所述左右太阳轮,所述左右太阳轮圆周分别均匀设置至少三个所述左右行星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分别啮合连接,所述左右行星轮分别安装于所述行星轴两端,所述行星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所述惯性轮安装于所述行星轴位于左右行星轮之间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增能动力装置的行星惯性轮增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传动轴,左右增能架,左右太阳轮,左右至少各三个行星轮,至少三个行星轴,至少三个惯性轮;所述左右传动轴支撑于所述左右增能架内,所述左右传动轴两相向端分别安装所述左右太阳轮,所述左右太阳轮圆周分别均匀设置至少三个所述左右行星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分别啮合连接,所述左右行星轮分别安装于所述行星轴两端,所述行星轴支撑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轶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