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芫鋐专利>正文

车辆用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500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1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导管,包括:一内管;一金属层,环设于该内管外;一第一环层,环设于该金属层外,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之聚合物;一第二环层,环设于该第一环层外,为与该第一环层相异的PP之聚合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得到的一种车辆用导管,可具有较佳的抗外力特性。

Vehicle cond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conduit,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ube, a metal layer and a ring outside the inner tube, a first ring layer, which is a polymer of polypropylene (PP) and a second ring layer, which is outside the first ring layer and is a polymer of PP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ring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obtains a conduit for vehicles, which has better resistance to external fo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导管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车辆用导管。
技术介绍
一般车辆(如自行车或机车)用于剎车线或变速线的操作线组包括一导管及一内线,该导管供该内线穿设使该内线可于该导管的内部空间滑动,并提供防潮及抗冲击等效果以保护该内线。该导管结构一般包括一内管、一金属层及一外层。现有的该外层多数为塑胶材料构成的多层结构,包覆该金属层并避免内部构件因环境或其他外力因素造成损坏。然,于该线组于操作时该金属层会产生形变,导致披覆于该金属层表面的该外层亦会被拉扯,而现有的该外层材质机械性质不足,于长时间使用下常会造成该外层破裂或磨损而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车辆用导管,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导管,可具有较佳的抗外力特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用导管,包括:一内管;一金属层,环设于该内管外;一第一环层,环设于该金属层外,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之聚合物;一第二环层,环设于该第一环层外,为与该第一环层相异之PP之聚合物。其中该第一环层的韧性大于PP之单聚合物(Homopolymer)。其中该第二环层的强度大于PP之单聚合物。其中该第一环层的韧性或强度大于聚丙烯改性聚合物。其中该第一环层包括乙烯丙烯橡胶(EthylenePropyleneRubber,EPR)。其中该第一环层系为具有聚丙烯耐冲击共聚合物(PolypropyleneImpactCopolymer)之材质。其中该第二环层系为具有聚丙烯无规共聚合物(PolypropyleneRandomCopolymer)材质。其中该第一环层的韧性大于PP之单聚合物;该第二环层的强度大于PP之单聚合物;该第一环层的韧性或强度大于聚丙烯改性聚合物;该第二环层为具有聚丙烯无规共聚合物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车辆用导管,可具有较佳的抗外力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1:车辆用导10:内管20:金属层30:第一环层40:第二环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和图2,其显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车辆用导管1包括一内管10、一金属层20、一第一环层30及一第二环层40。该车辆用导管1例如可应用于剎车线、变速线、油门线等。该内管10供一芯线可活动地穿设;该金属层20环设于该内管10外;该第一环层30环设于该金属层20外且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之聚合物;该第二环层40环设于该第一环层30外且为与该第一环层30相异的PP之聚合物。藉此,该车辆用导管1具有较佳的抗外力特性。其中,该第一环层30的韧性大于PP之单聚合物(Homopolymer),当该金属层20产生形变而拉扯该第一环层30时,该第一环层30可拉伸而不易破裂。该第二环层40的强度大于PP之单聚合物而具较佳结构强度,对外力的耐受度较高。其中,「韧性」是指材料受力直至断裂时所能容忍的力量大小;「强度」是指材料受外力时抵抗破坏的能力;「韧性」及「强度」的评估指标包括耐冲击强度(ImpactStrength)、降伏强度(YieldStrength)、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及杨氏模数(Young'smodulus)至少其中一者的机械性质的考量。详细说,该第一环层30包括乙烯丙烯橡胶(EthylenePropyleneRubber,EPR),可提升该第一环层30的耐冲击性。该第一环层30较佳为具有聚丙烯耐冲击共聚合物(PolypropyleneImpactCopolymer)的材质,具有长期热安定性、耐化学性及耐酸碱性等特性,且于常温及低温下皆有良好的耐冲击性,使该第一环层30之韧性佳且不易因气温变化而老化损坏。其中,该第一环层30的韧性或强度较佳是大于聚丙烯改性聚合物(667A);该第一环层30较佳为聚丙烯耐冲击共聚合物(7633U),增加耐冲击性。该第二环层40为具有聚丙烯无规共聚合物(PolypropyleneRandomCopolymer)的材质,流动性高易于加工且具有耐化学性及耐酸碱性的特性,进一步保护内部构件避免破坏。该第二环层40较佳为聚丙烯无规共聚合物(ST757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管;一金属层,环设于该内管外;一第一环层,环设于该金属层外,为聚丙烯之聚合物;一第二环层,环设于该第一环层外,为与该第一环层相异的聚丙烯之聚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管;一金属层,环设于该内管外;一第一环层,环设于该金属层外,为聚丙烯之聚合物;一第二环层,环设于该第一环层外,为与该第一环层相异的聚丙烯之聚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层的韧性大于聚丙烯之单聚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层的强度大于聚丙烯之单聚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层的韧性或强度大于聚丙烯改性聚合物。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芫鋐
申请(专利权)人:温芫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