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惰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221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9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惰轮,包括由塑料制成的惰轮体,惰轮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轮毂、轮辐和轮缘,轮辐位于轮毂和轮缘之间,轮缘的外侧表面为用于与皮带结合的外圆柱表面,惰轮体还包括多条与轮缘的内侧表面相连的加强筋,外圆柱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于外圆柱表面的凸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轮缘的外圆柱表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凸点,能够减少甚至消除阶次噪音;通过设置锥形的散热孔进行排气散热,在保证防尘效果基础上,可有效的排出轴承的过热气流,预防轴承过热。

An idler whee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ert wheel, which comprises an inert wheel body made of plastic. The inert wheel body consists of successively connected hub, spoke and rim. The spok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hub and rim.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im is an outer cylindrical surface for belt bonding. The inert wheel body also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bar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im, and a plurality of outward cam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outer cylindrical surface. A bump on the surface of an outer cylinder.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that by uniformly setting multiple bumps on the outer cylinder surface of the wheel flange, the order noise can be reduced or even eliminated; by setting a conical heat sink for exhaust heat dissipation, the superheated air flow of the bearing can be effectively discharged and the overheating of the bearing can be prevented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dust-proof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惰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惰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动机附件轮系用塑料惰轮总成通常是由塑料惰轮本体、轴承、防尘盖以及安装螺栓等零部件组成,塑料惰轮本体上通常设有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筋。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上述的塑料惰轮总成处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同时现有塑料惰轮总成上都具备密封性良好的防尘盖,虽预阻挡了粉尘、液体等异物进入轴承,但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轴承处升温快,密封性能良好的防尘盖不利于散热,从而导致轴承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惰轮,以减小惰轮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惰轮,包括由塑料制成的惰轮体,所述惰轮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轮毂、轮辐和轮缘,所述轮辐位于所述轮毂和所述轮缘之间,所述轮缘的外侧表面为用于与皮带结合的外圆柱表面,所述惰轮体还包括多条与所述轮缘的内侧表面相连的加强筋,所述外圆柱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于所述外圆柱表面的凸点。进一步,以所述凸点为顶点来围成多边形区域,所述外圆柱表面展开所形成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具有至少3个互不重叠的所述多边形区域。进一步,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惰轮体上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覆盖所述轮毂的一端,所述防尘盖上设有与所述轮毂的中心孔相连通的散热孔。进一步,所述散热孔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大径端朝向所述轮毂的中心孔。进一步,所述防尘盖上设有一个所述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防尘盖的中心。进一步,所述轮毂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防尘盖上设有沿所述防尘盖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卡脚,多个所述卡脚均与所述环形槽卡合,以将所述防尘盖连接在所述惰轮体上。进一步,所述轮毂的中心孔内装配有轴承。进一步,多条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惰轮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多条所述加强筋均与所述轮毂相连,多条所述加强筋均与所述轮辐相连。进一步,所述轮辐的两侧均设有多条所述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轮缘的外圆柱表面上均匀设置多个凸点,能够减少甚至消除阶次噪音;通过设置锥形的散热孔进行排气散热,在保证防尘效果基础上,可有效的排出轴承的过热气流,预防轴承过热。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的惰轮的爆炸图;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惰轮的剖视图;图3为加强筋的分布图;图4为防尘盖的剖视图。图中:1—轮缘;2—轮毂;3—轮辐;4—加强筋;5—外圆柱表面;6—凸点;7—轴承;8—防尘盖;9—卡脚;10—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惰轮,包括由塑料制成的惰轮体,惰轮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轮毂2、轮辐3和轮缘1,轮辐3位于轮毂2和轮缘1之间,轮缘1的外侧表面为用于与皮带结合的外圆柱表面5,惰轮体还包括多条与轮缘1的内侧表面相连的加强筋4,外圆柱表面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于外圆柱表面5的凸点6,凸点6与惰轮体一体成型。惰轮体可通过塑料注塑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以凸点6为顶点来围成多边形区域,外圆柱表面5展开所形成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具有至少3个互不重叠的多边形区域。作为一种优选,外圆柱表面5展开所形成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具有3至6个互不重叠的多边形区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噪效果最佳。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在惰轮体上的防尘盖8,防尘盖8覆盖轮毂2的一端,防尘盖8上设有与轮毂2的中心孔相连通的散热孔10。进一步,散热孔10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大径端朝向轮毂2的中心孔,锥形孔能够兼顾防尘和排气。进一步,防尘盖8上设有一个散热孔10,散热孔10设置在防尘盖8的中心。进一步,轮毂2的一端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环形槽,防尘盖8上设有沿防尘盖8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卡脚9,多个卡脚9均与环形槽卡合,以将防尘盖8连接在惰轮体上。在本实施例中,轮毂2的中心孔内装配有轴承7。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加强筋4沿惰轮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多条加强筋4均与轮毂2相连,多条加强筋4均与轮辐3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轮辐3的两侧均设有多条加强筋4。专利技术人通过分析发现,现有的塑料惰轮体的外圆柱表面为光面,在注塑成型时,因塑料冷热态内部应力的作用,导致外圆柱表面上和加强筋对应的部位与外圆柱表面上的其他部位之间存在规则起伏,使得整个外圆柱表面在微观状态下成为规则的棱柱体表面,导致现有的塑料的惰轮体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阶次噪音。而本专利技术在惰轮体的外圆柱表面5上均匀设置凸点6,将整个外圆柱表面5细分为多个的多边形区域,有效的消除规则的棱柱体表面,从而减小甚至消除阶次噪音,同时凸点6也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凸点6可直接通过调整惰轮体的注塑模具来实现,调整过程简单且成本低,因此设置凸点6是一种易于实现且成本低的消音手段。通过设置锥形的散热孔10进行排气散热,在保证防尘效果基础上,可有效的排除轴承7的过热气流,预防轴承7过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惰轮,包括由塑料制成的惰轮体,所述惰轮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轮毂(2)、轮辐(3)和轮缘(1),所述轮辐(3)位于所述轮毂(2)和所述轮缘(1)之间,所述轮缘(1)的外侧表面为用于与皮带结合的外圆柱表面(5),所述惰轮体还包括多条与所述轮缘(1)的内侧表面相连的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柱表面(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于所述外圆柱表面(5)的凸点(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惰轮,包括由塑料制成的惰轮体,所述惰轮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轮毂(2)、轮辐(3)和轮缘(1),所述轮辐(3)位于所述轮毂(2)和所述轮缘(1)之间,所述轮缘(1)的外侧表面为用于与皮带结合的外圆柱表面(5),所述惰轮体还包括多条与所述轮缘(1)的内侧表面相连的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柱表面(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向外凸出于所述外圆柱表面(5)的凸点(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凸点(6)为顶点来围成多边形区域,所述外圆柱表面(5)展开所形成的平面上每平方厘米具有至少3个互不重叠的所述多边形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惰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惰轮体上的防尘盖(8),所述防尘盖(8)覆盖所述轮毂(2)的一端,所述防尘盖(8)上设有与所述轮毂(2)的中心孔相连通的散热孔(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10)为锥形孔,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汶坪向以轩刘进胡亮贾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