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2041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获取负荷侧响应资源的需求响应率概率分布参数及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参数;获取储能的成本参数;建立储能容量最优配置的数学模型;在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和负荷聚集商的市价条件约束下,求解负荷聚集商的净收益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同时根据求解的目标函数最大值所对应的储能参数,获得负荷聚集商最优的储能配置容量。该方法深入分析负荷聚集商对负荷侧响应资源与储能的运行机制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最为经济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案,降低负荷聚集商对储能的需求,同时增加负荷聚集商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时其响应量落在最优收益区间上的概率,从而显著提高负荷聚集商的经济效益。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of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of user-side load aggreg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of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of user-side load aggregator, which obtain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demand response rate of load-side response resources and contract parameters of demand-side response projects; obtains cost parameters of energy storage;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and seeks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and market price conditions of load aggregator.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energy storage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capacity of the load aggregator can be obtained. This method thoroughly analyses the mechanism of load aggregator's response resources and energy storage operation mechanism on load side, and provides the most economical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allocation scheme on this basis, reduces the demand of load aggregator for energy storage, and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response of load aggregator falls on the optimal profit range when it participates in demand side response projects, thu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load aggregator. Econom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源配置管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未来电力系统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因其出力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源-荷”单向匹配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刘文颖(刘文颖,文晶,谢昶,等.考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源荷协调多目标优化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05):1079-1088.)等人发表文章证明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能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缓解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压力。高赐威(高赐威,李倩玉,李慧星,等.基于负荷聚合商业务的需求响应资源整合方法与运营机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7):78-86.)等人针对目前对于负荷调节能力的挖掘不够深入,主网调度负荷侧资源存在障碍的问题,提出利用负荷聚集商整合与管理负荷侧资源,以提高资源配置水平。NguyenDT(NguyenDT,LeLB,MemberS.Risk-ConstrainedProfitMaximizationforMicrogridAggregatorswithDemandResponse[J].IEEETransactionsonSmartGrid,2015,6(1):135-146.)等人发表文章指出负荷侧资源的不确定性,对负荷聚集商的投标决策有较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天津大学学者王冉(王冉,王丹,贾宏杰,等.一种平抑微网联络线功率波动的电池及虚拟储能协调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20):5124-5134.)等人提出一种蓄电池和负荷侧电热泵负荷的协调控制策略,用于平抑微网联络线功率波动,同时保证了参与负荷需求响应用户的舒适性。该文献提拱了利用储能与负荷侧可控负荷协调控制的思路,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但忽略了可控负荷参与响应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张开宇(张开宇,宋依群,严正.考虑用户违约可能的负荷聚合商储能配置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7):127-133.)等人考虑用户可能出现违约的情况,利用储能装置提高供能平稳性的手段,提出基于市场等级化补偿规则的储能容量优化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可以为负荷聚集商规避用户侧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提供储能优化配置策略。该文献考虑了用户侧响应的不确定性,然而依然没有分析储能对用户侧响应不确定性的影响机理,也没有提出储能容量最优配置的求解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负荷侧响应资源的响应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当负荷聚集商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时,可以作为其充分考量储能与负荷侧不确定资源的相互影响关系的依据。解决负荷侧响应资源的响应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损失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负荷侧响应资源的需求响应率概率分布参数及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参数;2)获取储能的成本参数:参数包括储能的单位容量成本me、储能的单位功率成本mp、储能容量的运行维护成本与初始容量投资成本的比值x%、储能功率的运行维护成本与初始功率投资成本的比值y%、负荷聚集商投资储能建设时的折现率r、储能的全寿命周期T;3)建立储能容量最优配置的数学模型:3.1)依据负荷聚集商控制策略和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概率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选取样本规模为m的负荷侧需求响应率,记为δi,i=1,2,3,…,m;根据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规则和实际的响应情况,将实际响应量分为四个区间计算落在不同区间上的收益:3.1.1)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Δtj为第j个响应时段,j∈[1,2,3,…,n];为第j时间段内负荷聚集商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下的实际响应量;为第j时间段内合同计划响应量;a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低于60%的频数;为第j时段内储能的充放电功率,表示储能充电,表示储能放电,表示储能不动作,假设在时间段内储能的充放电功率不变;定义如式(8)所示;为第j时段内的电网电价;3.1.2)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b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不低于60%同时低于70%的频数;3.1.3)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c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不低于70%同时低于150%的频数;3.1.4)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d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不低于150%的频数;3.2)最终负荷聚集商一年的期望收益为:3.3)聚集商收益的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为:负荷聚集商的信誉指数约束:储能的充电功率约束:储能的放电功率约束:储能的充放电状态约束:储能的荷电状态约束:SOCmin≤SOC(t)≤SOCmax(20)储能的初末状态约束:其中:Pr()表示满足括号内条件的概率;γ为负荷聚集商的信誉指数;分别为储能在j时段的充、放电功率;为储能允许的最大充放电功率的绝对值;E为储能的额定容量,额定容量与储能允许最大充放电功率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即ηch、ηdch为储能的充、放电效率;为储能的状态参数,若该储能单元为放电状态时,否则若该储能单元为充电状态时,否则SOC(t)为储能t时刻的荷电状态;SOCmax、SOCmin分别为储能的荷电状态允许上、下限值;3.4)根据上述条件和负荷聚集商的盈利模式,负荷聚集商的净收益目标函数为:4)在步骤3)中的约束条件和负荷聚集商的市价条件约束下,求解式(22)的最大值,负荷聚集商的净收益目标函数F最大值Fmax所对应的储能额定容量为Eb,Eb为负荷聚集商最优的储能配置容量。所述负荷聚集商控制策略为:优先控制负荷侧响应资源响应计划需求,自身配置的储能参与补充,即当响应资源的响应量与计划响应量存在偏差时,方考虑控制储能补充响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当负荷聚集商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时,可以作为其充分考量储能与负荷侧不确定资源的相互影响关系的依据。该方法能有深入分析负荷聚集商对负荷侧响应资源与储能的运行机制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最为经济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案,进而降低负荷聚集商对储能的需求,同时增加负荷聚集商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时其响应量落在最优收益区间上的概率,从而显著提高负荷聚集商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负荷聚集商对负荷需求资源和储能的控制策略机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负荷聚集商的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计算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基于负荷聚集商对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和储能的控制策略,目的在于减小其对储能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负荷聚集商控制策略为:当其参与需求侧响应项目时,优先控制负荷侧响应资源响应计划需求,自身配置的储能参与补充,即当负荷侧响应资源的响应量与计划响应量存在偏差时,方考虑控制储能补充响应,响应机理如图1所示。图1中,横轴表示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的响应量,f1(QVES)为储能不参与情况下的负荷侧响应资源响应量概率密度曲线,f2(QVES)为储能参与补充响应情况下的负荷测响应资源响应量概率密度曲线,QE为某时段合同计划响应需求量,Qs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负荷侧响应资源的需求响应率概率分布参数及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参数;2)获取储能的成本参数:参数包括储能的单位容量成本me、储能的单位功率成本mp、储能容量的运行维护成本与初始容量投资成本的比值x%、储能功率的运行维护成本与初始功率投资成本的比值y%、负荷聚集商投资储能建设时的折现率r、储能的全寿命周期T;3)建立储能容量最优配置的数学模型:3.1)依据负荷聚集商控制策略和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概率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选取样本规模为m的负荷侧需求响应率,记为δi,i=1,2,3,…,m;根据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规则和实际的响应情况,将实际响应量分为四个区间计算落在不同区间上的收益:3.1.1)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侧负荷聚集商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负荷侧响应资源的需求响应率概率分布参数及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参数;2)获取储能的成本参数:参数包括储能的单位容量成本me、储能的单位功率成本mp、储能容量的运行维护成本与初始容量投资成本的比值x%、储能功率的运行维护成本与初始功率投资成本的比值y%、负荷聚集商投资储能建设时的折现率r、储能的全寿命周期T;3)建立储能容量最优配置的数学模型:3.1)依据负荷聚集商控制策略和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概率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选取样本规模为m的负荷侧需求响应率,记为δi,i=1,2,3,…,m;根据需求侧响应项目合同规则和实际的响应情况,将实际响应量分为四个区间计算落在不同区间上的收益:3.1.1)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Δtj为第j个响应时段,j∈[1,2,3,…,n];为第j时间段内负荷聚集商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下的实际响应量;为第j时间段内合同计划响应量;a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低于60%的频数;为第j时段内储能的充放电功率,表示储能充电,表示储能放电,表示储能不动作,假设在时间段内储能的充放电功率不变;定义如式(8)所示;为第j时段内的电网电价;3.1.2)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b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不低于60%同时低于70%的频数;3.1.3)若则负荷聚集商的收益为:其中,c为考虑储能参与补充响应后整体响应率不低于70%同时低于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卿向威裴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