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9797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所述中轴传感装置包括中轴、中轴套管及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同轴设置的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中轴套管的端部相抵接固定,所述内圈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圈中并与所述中轴相固定;所述中轴传感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中轴上且随所述中轴一并旋转的磁性元件及沿径向设置于所述中轴旁侧的霍尔元件。所述中轴套管的至少一端设置呈台阶状;所述轴承形成与前述中轴套管的端部相配合的第三端面及内径面,使得中轴套管的定位安装更可靠,所述霍尔元件的位置更稳定。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根据中轴传感装置传递的信号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调节驱动电机的工作,实现更好的速度控制。

Axis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ic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d-axis sensing device and an electric bicycle. The mid-axis sensing device comprises a mid-axis, a mid-axis sleeve and a bearing. The bearing has a coaxially arranged outer ring and an inner ring. The outer ring and the end of the mid-axis sleeve are butted and fixed, and the inner ring can be rotatably arranged in the outer ring and fixed with the mid-axis. A magnetic element fixed on the central axis and rotated along the central axis and a Hall element arranged along the radial side of the central axis are included.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mid-axle sleeve is arranged in a step shape; the bearing forms a third end face and inner diameter surface matching the end of the mid-axle sleeve, which makes the positioning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mid-axle sleeve more reliabl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Hall element more stable. The controller of the electric bicycle can more accurately control and adjust the work of the driving motor according to the signal transmitted by the central axis sensing device, thus achieving better speed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特别涉及一种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现已成为短距离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传统电动自行车多采用手把调节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这类电动自行车普遍存在车速过快、耗电量大、充电频繁等缺点。为了让电动自行车的电机能够根据用户骑行状态调整输出功率,需要在电动自行车的中轴设置相应的传感装置,实时感测该电动自行车的中轴扭矩或转速,进而调节电机的输出功率,使用户骑乘更顺畅。其中,中轴踏频传感器现普遍采用的安装方式是将磁环沿电动自行车的中轴固定,再将相应的霍尔元件整合安装于中轴套管上或直接伸入并固定在五通内。骑行时,前述磁环根据中轴转动的产生磁场的变化,相应的霍尔元件便可根据该磁场的变化产生电子信号,电动自行车的控制系统采集该电子信号并根据该电子信号控制电机工作,亦可将该电子信号传递至相应的显示设备进行数字显示。但,前述中轴踏频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存有如下不足:首先,中轴套管沿轴向通过两侧的轴承外圈的端面抵压固定,其沿径向依靠左、右牙碗进行定位,在中轴踏频传感器安装过程中,所述中轴套管易发生径向偏移,进而导致中轴套管较难定位安装,甚而对传感器及中轴套管本身造成损伤。其次,所述中轴套管沿径向仅依靠牙碗进行定位,前述中轴套管与固定在中轴上的磁环同轴度较差,其所产生的信号一致性及稳定性较差。再有,目前市场上的中轴踏频传感器的电路板通常至于中轴套管的外表面,电路板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可靠性降低,同时整体也不美观。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能够实现中轴套管更为可靠的定位及安装,检测信号更稳定,从而使得所述电动自行车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调节驱动电机的工作,实现更好的速度控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轴传感装置,包括中轴、设置于所述中轴外周的中轴套管及分设于所述中轴套管两端的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同轴设置的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中轴套管的端部相抵接固定,所述内圈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圈中并与所述中轴相固定,所述中轴传感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中轴上且随所述中轴一并旋转的磁性元件及沿径向设置于所述中轴旁侧的霍尔元件;所述中轴套管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外周的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台阶面;所述轴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相配合的第三端面、与所述台阶面相配合的内径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轴传感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中轴套管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电路板的收容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腔形成于所述中轴套管的内部;所述中轴套管还凹陷形成有出线区,所述出线区偏离所述收容腔设置,所述出线区开设有贯穿所述中轴套管的出线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线区沿径向朝内凹陷的最大深度设置为0.5~4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腔沿轴向的一侧呈开口设置,且所述收容腔邻近开口的位置设有出线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腔内还灌注有用以固定所述电路板的密封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及第三端面均与所述中轴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性元件为沿环绕所述中轴设置的磁环;所述霍尔元件沿轴向不超出所述磁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轴还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内圈沿轴向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及如前所述的中轴传感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前述中轴传感装置所传递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中轴传感装置及电动自行车,通过将中轴套管的端部设置呈台阶状,并与所述轴承相抵接固定,所述中轴套管的定位安装更可靠,所述磁性元件与霍尔元件的相对位置更稳定,提高信号的一致性及稳定性,且利于产线装配。所述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根据中轴传感装置传递的信号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调节驱动电机的工作,实现更好的速度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轴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中轴传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轴传感装置的中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轴传感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中轴传感装置100包括中轴1、设置于所述中轴1外周的中轴套管2及分设于所述中轴套管2两端并用以可旋转支撑所述中轴1的轴承3。所述轴承3具有同轴设置的外圈31与内圈32,所述外圈31与所述中轴套管2的端部相抵接固定;所述内圈32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圈31中并与所述中轴1相固定。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中轴传感装置10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中轴1上且随所述中轴1一并旋转的磁性元件4、沿径向设置于所述中轴1旁侧的霍尔元件5及用以安装所述霍尔元件5的电路板6。此处,所述磁性元件4为环绕所述中轴1设置的磁环;所述霍尔元件5沿轴向不超出所述磁环,且所述霍尔元件5优选设置为至少两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电路板6上连接有相应的电力通讯线(未图示)。所述中轴1形成有限位台阶11,所述轴承3的内圈32与所述中轴过盈配合以实现两者的相互固定,且所述内圈32沿轴向与所述限位台阶11相抵接,精确地实现所述轴承3的轴向定位。所述轴承3还具有沿径向位于所述外圈31与内圈32之间的连接部33。所述中轴套管2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电路板6的收容腔21,所述电路板6及霍尔元件5固定装配于所述收容腔21内。所述收容腔21沿轴向的一侧呈开口设置,所述中轴套管2还形成有沿轴向连通至所述收容腔21内的导向槽22,所述导向槽22有利于所述电路板6的安装。所述中轴套管2还凹陷形成有出线区23,所述出线区23开设有贯穿所述中轴套管2的出线孔24,以使得前述电力通讯线自所述出线孔24朝外延伸。所述出线区23偏离所述收容腔21设置,并且,所述出线区23沿径向朝内凹陷的最大深度h设置为0.5~4mm,降低所述中轴套管2与所述中轴1的间隙需求。所述收容腔21邻近开口的位置还设有出线槽211,所述出线槽211的底部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出线槽211的大小优选设置与所述电力通讯线的粗细相适配,以使得该电力通讯线可卡固在所述出线槽21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21沿轴向背离所述出线槽211的另一侧呈封闭设置,以便于装配进程中朝所述收容腔21内灌注密封胶,实现所述电路板6及霍尔元件5的固定。结合图5所示,所述中轴套管2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25、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端面25外周的第二端面26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25与第二端面26的台阶面27;所述轴承3的外圈31上形成与所述第二端面26相配合的第三端面34,所述连接部33沿轴向朝背离所述中轴套管2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第三端面34与连接部33之间形成与所述台阶面27相配合的内径面35。所述台阶面27与内径面35相配合实现中轴套管2的径向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轴传感装置,包括中轴、设置于所述中轴外周的中轴套管及分设于所述中轴套管两端的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同轴设置的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中轴套管的端部相抵接固定,所述内圈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圈中并与所述中轴相固定,所述中轴传感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中轴上且随所述中轴一并旋转的磁性元件及沿径向设置于所述中轴旁侧的霍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套管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外周的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台阶面;所述轴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相配合的第三端面、与所述台阶面相配合的内径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轴传感装置,包括中轴、设置于所述中轴外周的中轴套管及分设于所述中轴套管两端的轴承,所述轴承具有同轴设置的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中轴套管的端部相抵接固定,所述内圈可旋转设置于所述外圈中并与所述中轴相固定,所述中轴传感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中轴上且随所述中轴一并旋转的磁性元件及沿径向设置于所述中轴旁侧的霍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套管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第一端面、沿径向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外周的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台阶面;所述轴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相配合的第三端面、与所述台阶面相配合的内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轴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传感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霍尔元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中轴套管形成有用以收容所述电路板的收容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轴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形成于所述中轴套管的内部;所述中轴套管还凹陷形成有出线区,所述出线区偏离所述收容腔设置,所述出线区开设有贯穿所述中轴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刚华陆青罗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朗德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