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膜、铜张层叠板及电路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714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0:45
一种具有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聚酰亚胺膜,构成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优选为相对于四羧酸残基的100摩尔份而合计包含80摩尔份以上的由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所衍生的BPDA残基及由1,4‑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二酐(TAHQ)所衍生的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所衍生的PMDA残基及由2,3,6,7‑萘四羧酸二酐(NTCDA)所衍生的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且优选为介电正切(Df)为0.004以下。

Polyimide Film, Copper Laminate and Circuit Substrate

A polyimide film with a non-thermoplastic polyimide layer is composed of a non-thermoplastic polyimide layer. The non-thermoplastic polyimide layer is preferred to consist of more than 80 moles of BPDA residues derived from 3,3', 4,4'biphenyl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BPDA) and TAHQ residues derived from 1,4 phenylene bis (tribenzoic acid monoester) dianhydride (TAHQ) relative to 100 moles of tetracarboxylic acid residues. At least one of the radicals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PMDA residues derived from pyromellitic dianhydride (PMDA) and the NTCDA residues derived from 2,3,6,7 naphthalene tetracarboxylic anhydride (NTCDA), preferably under dielectric tangent (Df) of 0.00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酰亚胺膜、铜张层叠板及电路基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膜、铜张层叠板及电路基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省空间化的进展,对于薄且轻量、具有可挠性并且即便反复弯曲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的挠性印刷配线板(挠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s,FPC))的需要增大。关于FPC,即便在有限的空间也可实现立体性且高密度的安装,因此例如在硬式磁盘机(HardDiskDrive,HDD)、数字影音光盘(DigitalVideoDisk,DVD)、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可动部分的配线、或者电缆、连接器等零件中其用途逐渐扩大。除了所述高密度化以外,设备的高性能化得到推进,因此也需要对于传输信号的高频化的应对。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在信号的传输路径的传输损失大的情况下,会产生电信号的损耗或信号的推迟时间变长等不良情况。因此,FPC的传输损失的减少变得重要。为了应对高频化,使用将以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正切为特征的液晶聚合物作为介电层的FPC。然而,液晶聚合物虽介电特性优异,但耐热性或与金属箔的接着性存在改善的余地。为了改善耐热性或接着性,提出了使聚酰亚胺为绝缘层的金属张层叠板(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可知通常通过高分子材料的单体使用脂肪族系单体而介电常数下降,使用脂肪族(链状)四羧酸二酐而获得的聚酰亚胺的耐热性显著低,因此无法供于焊接等加工而在实用上存在问题,但若使用脂环族四羧酸二酐,则与链状四羧酸二酐相比可获得耐热性提高的聚酰亚胺。然而,关于由所述聚酰亚胺形成的聚酰亚胺膜,虽然10GHz下的介电常数为3.2以下,但介电正切超过0.01,介电特性尚不充分。另外,关于使用所述脂肪族单体的聚酰亚胺,存在如下课题:线膨胀系数大者多、聚酰亚胺膜的尺寸变化率大、或者阻燃性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589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尺寸稳定性高且具有低吸湿性,并且可通过使绝缘层的介电正切小而减少传输损失,并可优选地用于高频用电路基板。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在电路基板中,关于主要承担控制尺寸变化率的功能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进而关于视需要承担与铜箔的接着的功能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层,通过选择作为聚酰亚胺的原料的单体,可实现确保作为电路基板的必要的尺寸稳定性、以及通过控制聚酰亚胺的有序性(结晶性)所带来的低吸湿率化及低介电正切化,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聚酰亚胺膜是在包含非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至少一面具有包含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聚酰亚胺膜。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聚酰亚胺膜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a-i)~条件(a-iv)。(a-i)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四羧酸残基的100摩尔份,由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3,3',4,4'-biphenyl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BP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BPDA残基)及由1,4-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二酐(1,4-phenylenebis(trimelliticacidmonoester)dianhydride,TAHQ)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yromelliticdianhydride,PM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PMDA残基)及2,3,6,7-萘四羧酸二酐(2,3,6,7-naphthalenetetracarboxylicdianhydride,NTC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的合计为80摩尔份以上,所述BPDA残基及所述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PMDA残基及所述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的摩尔比{(BPDA残基+TAHQ残基)/(PMDA残基+NTCDA残基)}处于0.6~1.3的范围内。(a-ii)构成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下述通式(B1)~通式(B7)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70摩尔份以上。(a-iii)热膨胀系数为10ppm/K~30ppm/K的范围内。(a-iv)10GHz下的介电正切(Dissipationfactor,Df)为0.004以下。[化1][式(B1)~式(B7)中,R1独立地表示碳数1~6的一价烃基或烷氧基,连结基A独立地表示选自-O-、-S-、-CO-、-SO-、-SO2-、-COO-、-CH2-、-C(CH3)2-、-NH-或-CONH-中的二价基,n1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自式(B3)中去除与式(B2)重复者,自式(B5)中去除与式(B4)重复者]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聚酰亚胺膜,相对于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下述通式(A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可为80摩尔份以上。[化2][式(A1)中,连结基X表示单键或选自-COO-中的二价基,Y独立地表示氢、碳数1~3的一价烃基或烷氧基,n表示0~2的整数,p及q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聚酰亚胺膜亦可为:相对于构成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所述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所述通式(B1)~通式(B7)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为70摩尔份以上且99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由所述通式(A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为1摩尔份以上且30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的聚酰亚胺膜是在包含非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至少一面具有包含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聚酰亚胺膜。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的聚酰亚胺膜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b-i)~条件(b-iv)。(b-i)热膨胀系数为10ppm/K~30ppm/K的范围内。(b-ii)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四羧酸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及1,4-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二酐(TAHQ)中的至少一种四羧酸二酐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为30摩尔份以上且60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为40摩尔份以上且70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b-iii)相对于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下述通式(A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80摩尔份以上。(b-iv)构成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下述通式(B1)~通式(B7)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70摩尔份以上且99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由下述通式(A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1摩尔份以上且30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化3][式(A1)中,连结基X表示单键或选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在包含非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至少一面具有包含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层,且所述聚酰亚胺膜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a‑i)~条件(a‑iv):(a‑i)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四羧酸残基的100摩尔份,由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BPDA残基)及由1,4‑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二酐(TAHQ)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PMDA残基)及2,3,6,7‑萘四羧酸二酐(NTC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的合计为80摩尔份以上,所述BPDA残基及所述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PMDA残基及所述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的摩尔比{(BPDA残基+TAHQ残基)/(PMDA残基+NTCDA残基)}处于0.6~1.3的范围内;(a‑ii)构成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下述通式(B1)~通式(B7)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70摩尔份以上;(a‑iii)热膨胀系数为10ppm/K~30ppm/K的范围内;(a‑iv)10GHz下的介电正切(Df)为0.004以下,[化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9 JP 2016-191786;2016.09.29 JP 2016-191781.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在包含非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至少一面具有包含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层,且所述聚酰亚胺膜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a-i)~条件(a-iv):(a-i)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四羧酸残基的100摩尔份,由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BPDA残基)及由1,4-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二酐(TAHQ)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PMDA残基)及2,3,6,7-萘四羧酸二酐(NTC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的合计为80摩尔份以上,所述BPDA残基及所述TAHQ残基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PMDA残基及所述NTCDA残基中的至少一种的摩尔比{(BPDA残基+TAHQ残基)/(PMDA残基+NTCDA残基)}处于0.6~1.3的范围内;(a-ii)构成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下述通式(B1)~通式(B7)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70摩尔份以上;(a-iii)热膨胀系数为10ppm/K~30ppm/K的范围内;(a-iv)10GHz下的介电正切(Df)为0.004以下,[化1][式(B1)~式(B7)中,R1独立地表示碳数1~6的一价烃基或烷氧基,连结基A独立地表示选自-O-、-S-、-CO-、-SO-、-SO2-、-COO-、-CH2-、-C(CH3)2-、-NH-或-CONH-中的二价基,n1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其中,自式(B3)中去除与式(B2)重复者,自式(B5)中去除与式(B4)重复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下述通式(A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80摩尔份以上,[化2][式(A1)中,连结基X表示单键或选自-COO-中的二价基,Y独立地表示氢、碳数1~3的一价烃基或烷氧基,n表示0~2的整数,p及q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相对于构成所述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中的所述二胺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所述通式(B1)~通式(B7)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70摩尔份以上且99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由所述通式(A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所衍生的二胺残基为1摩尔份以上且30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4.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在包含非热塑性聚酰亚胺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至少一面具有包含热塑性聚酰亚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层,且所述聚酰亚胺膜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条件(b-i)~条件(b-iv):(b-i)热膨胀系数为10ppm/K~30ppm/K的范围内;(b-ii)构成所述非热塑性聚酰亚胺层的非热塑性聚酰亚胺为包含四羧酸残基及二胺残基者,且相对于所述四羧酸残基的100摩尔份,由选自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及1,4-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二酐(TAHQ)中的至少一种四羧酸二酐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为30摩尔份以上且60摩尔份以下的范围内,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所衍生的四羧酸残基为40摩尔份以上且70摩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智典西山哲平须藤芳树森亮
申请(专利权)人:日铁化学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