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408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属于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第二次铆接模具和防松螺母,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和第二次铆接模具分对于防松螺母进行冲压铆接;其中,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第一次铆接下模仁、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和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所述第二次铆接模具包括第二次铆接模仁和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结构设计合理,易于生产,通过设置的第一次铆接模具和第二次铆接模具,能够对镶嵌有垫片的放松螺母进行稳固的铆接,从而能够防止垫片从螺母本体内脱落,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A Mould for Riveting Anti-loosening Nut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e for riveting anti-loosening nuts,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basic part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first riveting die,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and the anti-loosening nut. The first riveting die and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respectively punch and rivet the anti-loosening nut; the first riveting die includes the die on the first riveting die and the first riveting die.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includes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the first riveting lower die, the first riveting positioning pin, the first riveting punching sleeve and the first riveting punching spring, and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includes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and the second riveting punching pin. The die for riveting anti-loosening nuts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and is easy to produce. By setting the first riveting die and the second riveting die, the relaxing nuts with gaskets can be riveted firmly, thereby preventing the gaskets from falling off from the nut body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基础件及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一般螺母连接的防松常用方法;①使用弹簧垫圈,依靠拧紧螺母,把弹簧垫圈压平之后所产生的纵向弹力及弹簧垫圈与被连接件的支撑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松效果,②使用金属锁紧垫圈,螺母一端具有非圆形收口或开缝后径向收口,拧紧后张开,利用相旋合螺纹副段的径向回弹力来锁紧等。以上几种锁紧方式存在以下缺点:①对装配扭矩要求过高,当螺母随的温度升高和震动产生松动后,随时存在螺母与垫片掉落,存在安全隐患。②影响汽车轻量化,不美观,对锁紧区域空间有要求。目前还没有一种螺母不需要使用任何辅助锁紧元件达到防松的效果。同时生产螺母过程中,没有专用的铆接模具能够进行防松螺母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的生产工艺,工作原理简单易行,所需要的人力少,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工业大规模应用。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第二次铆接模具和防松螺母,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和第二次铆接模具分对于防松螺母进行冲压铆接;其中,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第一次铆接下模仁、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和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次铆接下模仁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上,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套设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外部,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端部与第一次铆接下模仁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进行防松螺母的第一次铆接;所述第二次铆接模具包括第二次铆接模仁和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所述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设置在第二次铆接模仁内,所述第二次铆接模仁可进行防松螺母的第二次铆接。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远离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靠近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处于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靠近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端面处,所述第三凹槽处于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的一侧,并且第二凹槽的直径大于第三凹槽的直径,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于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并且第一通孔与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的直径,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设置在第一通孔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一端可置于第一凹槽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第一次铆接中模仁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次铆接中模仁靠近第一凸部的一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次铆接中模仁远离第四凹槽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连通,并且第四凹槽的直径大于第五凹槽的直径,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一端设置在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的一端设置在第五凹槽内,所述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连接处的凸台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对称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中心轴的两侧。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第一次铆接下模仁上设有第三弧形凹槽和第四弧形凹槽,所述第三弧形凹槽和第四弧形凹槽对称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下模仁中心轴的两侧。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设置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内。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面与第三凹槽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二凸台远离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端面设有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对称设置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中心轴的两侧,并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设有开口,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分别置于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第三弧形凹槽和第四弧形凹槽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套设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外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一端设置在第三凹槽内,并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另一端设置在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内。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第二次铆接模仁内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次铆接模仁的一端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六凹槽连通,所述第六凹槽靠近第三通孔的端面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大于第一倒角,所述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设置在第三通孔内,并且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可将第六凹槽内的防松螺母顶出。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所述防松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和垫圈,所述垫圈镶嵌在螺母本体的一端,所述螺母本体上设有螺母内螺纹,所述垫圈上设有垫圈内螺纹,所述螺母内螺纹和垫圈内螺纹处于不同的螺旋线上,所述螺母本体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垫圈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次铆接时,先将垫圈穿进螺母本体,把螺母本体的中间孔套设在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上,通过冲头将螺母本体往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方向施加一定得力度进行铆接;2)第一次铆接完成后,冲头往远离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方向后退,同时通过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加上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的力度将螺母本体冲出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完成第一次铆接;3)将第一次铆接好的螺母本体和垫圈进行攻牙;4)将步骤3)中攻好牙的螺母本体送入第二次铆接模仁;5)通过冲头对螺母本体进行第二次铆接,把螺母体与锁紧垫圈结合攻好牙的螺距进行冲压变小,以达到锁紧功能,然后由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把铆接好的螺母本体冲出第二次铆接模仁,完成第二次铆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的生产工艺,上述第二次铆接的力度大于第一次铆接的力度500KG。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结构设计合理,易于生产,通过设置的第一次铆接模具和第二次铆接模具,能够对镶嵌有垫片的放松螺母进行稳固的铆接,从而能够防止垫片从螺母本体内脱落,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防松螺母本身具有防松功能,通过在螺母的一端内螺纹处嵌入垫圈,并且螺母的螺旋线与垫圈的螺旋线为不同的螺旋线,能够避免螺母与螺栓产生松动和移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1)、第二次铆接模具(2)和防松螺母(3),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1)和第二次铆接模具(2)分对于防松螺母(3)进行冲压铆接;其中,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1)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和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16),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16)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上,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16)套设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外部,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端部与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进行防松螺母(3)的第一次铆接;所述第二次铆接模具(2)包括第二次铆接模仁(21)和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22),所述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22)设置在第二次铆接模仁(21)内,所述第二次铆接模仁(21)可进行防松螺母(3)的第二次铆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1)、第二次铆接模具(2)和防松螺母(3),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1)和第二次铆接模具(2)分对于防松螺母(3)进行冲压铆接;其中,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1)包括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和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16),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上端部,所述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16)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上,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弹簧(16)套设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外部,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端部与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进行防松螺母(3)的第一次铆接;所述第二次铆接模具(2)包括第二次铆接模仁(21)和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22),所述第二次铆接冲出顶针(22)设置在第二次铆接模仁(21)内,所述第二次铆接模仁(21)可进行防松螺母(3)的第二次铆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远离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底面设有第一倒角(112),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靠近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113)和第三凹槽(114),所述第二凹槽(113)处于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靠近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端面处,所述第三凹槽(114)处于第二凹槽(113)靠近第一凹槽(111)的一侧,并且第二凹槽(113)的直径大于第三凹槽(114)的直径,所述第一次铆接模具上模仁(11)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15),所述第一通孔(115)处于第一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14)之间,并且第一通孔(115)与第一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14)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15)的直径小于第一凹槽(111)和第三凹槽(114)的直径,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设置在第一通孔(115)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通孔(115),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一端可置于第一凹槽(111)内,并且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凹槽(113)和第三凹槽(114)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部(121),所述第一凸部(121)设置在第二凹槽(113)内,所述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靠近第一凸部(121)的一端设有第四凹槽(122),所述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远离第四凹槽(1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五凹槽(123),所述第四凹槽(122)和第五凹槽(123)连通,并且第四凹槽(122)的直径大于第五凹槽(123)的直径,所述第一次铆接冲出套管(15)的一端设置在第四凹槽(122)内,所述第一次铆接定位顶针(14)的一端设置在第五凹槽(123)内,所述第四凹槽(122)和第五凹槽(123)连接处的凸台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124)和第二弧形凹槽(125),所述第一弧形凹槽(124)和第二弧形凹槽(125)对称设置在第一次铆接中模仁(12)中心轴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铆接防松螺母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铆接下模仁(13)上设有第三弧形凹槽(131)和第四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民蔡锦程吴陈伟刘小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誉高紧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