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064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共载阿霉素和吲哚菁绿的仿生纳米颗粒及其用途,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彻底消融原发肿瘤,靶向循环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的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转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血小板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包含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血小板膜,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组成是:阿霉素占1‑2%,吲哚菁绿占1‑2%,纳米载体材料占60‑70%,余量为血小板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纳米载体表面包被血小板膜,利用膜上的P‑selectin蛋白,去主动捕获并清除游离在血管及淋巴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提高了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摄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Adriamycin-indocyanine green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platelet membran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and relates to a biomimetic nanoparticle co-loaded with doxorubicin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d its use, in particular to a doxorubicin-indocyanine green biomimetic nanoparticle coated with platelet membrane for thorough ablation of primary tumors, target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nd inhibiting metastasis of tumors, and its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reating metastatic diseases of tumors. The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the platelet membrane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 adriamycin, indocyanine green, nanocarrier material and platelet membrane. Among them, the weight percentage of each component is: adriamycin accounts for 1_2%, indocyanine green for 1_2%, nanocarrier material for 60_70%, and the rest is platelet membrane. The platelet membrane i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nanocarrier, and the P selectin protein on the membrane is used to actively capture and remo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ree in blood vessels and lymphatic vessels, thereby improving the cell uptake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ells, thereb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inhibiting tumor metasta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
,涉及一种共载阿霉素和吲哚菁绿的仿生纳米颗粒及其用途,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彻底消融原发肿瘤,靶向循环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的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转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转移性乳腺癌,也称为乳腺癌转移瘤,是乳腺癌的一个阶段,其中疾病已扩展到越过腋窝淋巴结的远处部位。远端转移是90%乳腺癌病人死于乳腺癌的原因。虽然目前临床技术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治疗效果仍然有限,远端转移整个生存期最多只能提高几个月。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传统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由于剂量限制而无法有效进入淋巴系统形成细胞毒性或不能以足够的浓度进入淋巴管。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而有效地靶向肿瘤,这可以提高肿瘤靶向的潜力。然而,当乳腺癌恶化到晚期时,肿瘤细胞之间的连接松散并且可能分离。大量的游离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传播,从而形成更多的转移,这是危及生命的。因此,仅仅消除已经产生的转移灶是不明智的,有效捕获并清除循环肿瘤细胞以预防更多的转移仍具有临床挑战性。血小板在肿瘤转移及发展有诸多的作用,一些研究使用已建立的动物模型报道,血小板通过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宿主免疫监测而促进转移,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循环肿瘤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血小板衍生的细胞因子和受体可与循环肿瘤细胞结合形成相对较大的栓子,从而保护循环肿瘤细胞免受免疫系统攻击和体内剪切力的影响。其粘附的分子机制主要是在其膜上过表达的血小板蛋白P-选择蛋白可以高度特异性结合在乳腺肿瘤细胞中上调的CD44受体。仿生药物传递系统提供了模拟体内生物粒子的新机遇。目前血小板膜包被策略主要是探究其在血液中的行为,由于粒径等问题很难去进入淋巴管从而达到更有意义的治疗。目前暂无利用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包被阿霉素-吲哚菁绿消融原位肿瘤、靶向捕获并清除循环肿瘤细胞的相关研究及相关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同时考虑血小板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及靶向递送阿霉素-吲哚菁绿触发化疗及光热治疗的双重作用,提供了血小板膜包被共载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采用纳米药物载体共载阿霉素和吲哚菁绿,在载体表面包被血小板膜,通过静脉注射,可通过增强的通透性和滞留作用(EPR)在原发肿瘤中积聚,并通过化疗光热消融原发肿瘤。通过P-选择蛋白和CD44受体之间的高亲和力同时活化捕获并清除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中的循环肿瘤细胞。该纳米系统对乳腺癌的肺和肝转移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克服免疫清除和无法清除循环肿瘤细胞及新的转移灶,提供阿霉素-吲哚菁绿的一种新剂型,即一种可靶向循环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的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为表面包被血小板膜、内部包载阿霉素与吲哚菁绿的纳米载体。具体地,所述的血小板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包含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血小板膜,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组成是:阿霉素占1-2%,吲哚菁绿占1-2%,纳米载体材料占60-70%,余量为血小板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阿霉素和吲哚菁绿还可以为阿霉素或吲哚菁绿的衍生物。所述的阿霉素与吲哚菁绿的重量比为:0.5-2.0。所述的纳米载体材料可以是任何能够包载阿霉素-吲哚菁绿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包括聚乳酸乙醇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纳米载体材料为聚乳酸-羟基乙酸。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之间的重量比为:(1-2):(1-2):(60-70),优选为:1:1:60。所述的纳米粒的粒径为95-125nm。所述的血小板膜为鼠源性血小板膜,由大鼠血小板提取而来。2~5×108个血小板提取的血小板膜包被1mg的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包载阿霉素与吲哚菁绿的纳米载体外面包被血小板膜。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2)制备血小板膜;(3)将血小板膜包被于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表面。其中,步骤(1)所述的纳米载体为纳米载体材料(如乳酸-羟基乙酸)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含阿霉素、吲哚菁绿的纳米载体。即将纳米载体材料、阿霉素、吲哚菁绿溶于混合溶剂中,注射到PVA溶液中,冰浴超声。之后旋转挥发有机溶剂。其中,所述混合溶剂为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优选地,所述混合溶剂为甲醇和二氯甲烷的组合,其体积比为甲醇:二氯甲烷=1:1-1:4,优选为1:3-1:4。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的重量比为:(1-2):(1-2):(60-70);PVA溶液的重量体积浓度为:0.5-1.5%,优选为1.0-1.5%。超声功率为300-450W,优选为400-450W。步骤(2)中,富血小板血浆采用EDTA抗凝后,离心除去红细胞,取上清加入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激活,离心,再用含蛋白酶抑制剂的PBS重悬。血小板采用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膜。液氮速冻血小板后室温溶解,反复此操作,离心,然后用含蛋白酶抑制剂的PBS反复洗涤重悬。步骤(3)中,将步骤(1)的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血小板膜中,超声处理制备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粒冻干之后,1mg与2~5×108个血小板膜进行混合包被。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靶向循环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的血小板膜包被的共载阿霉素和吲哚菁绿的仿生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肿瘤转移尤其指乳腺癌的肺或肝转移。本专利技术制备了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考察,同时制备了血小板膜PM,未包被血小板膜的纳米粒DINPs以及单载阿霉素PMDs、单载吲哚菁绿PMIs的纳米粒作为对照,详细考察内容如下:1)合成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制备血小板膜,通过超声和挤出将血小板膜包被于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表面,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如粒径、电位、形态、SDS-PAGE及western-blot表征蛋白情况、包封率、药物释放曲线、体外光热效果等。2)考察血小板对四种细胞的粘附性。3)考察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的细胞毒性及细胞摄取。4)考察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在右足部接瘤的Balb/c裸鼠体内的行为及抗转移治疗效果。5)考察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在后背部接瘤的Balb/c裸鼠体内的行为及抗转移治疗效果。6)考察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PMDIs)在右侧第四对乳腺脂肪垫上接瘤的Balb/c裸鼠体内的行为及抗转移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含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血小板膜,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组成是:阿霉素占1%‑2%,吲哚菁绿占1%‑2%,纳米载体材料占60%‑70%,余量为血小板膜。

【技术特征摘要】
1.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含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血小板膜,其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组成是:阿霉素占1%-2%,吲哚菁绿占1%-2%,纳米载体材料占60%-70%,余量为血小板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载体材料是能够包载阿霉素-吲哚菁绿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优选为聚乳酸乙醇酸、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材料之间的重量比为:(1-2):(1-2):(60-70),优选为:1:1:60。4.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阿霉素和吲哚菁绿还可以为它们的衍生物。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小板膜为鼠源性血小板膜,由大鼠血小板提取而来,2~5×108个血小板提取的血小板膜包被1mg的阿霉素-吲哚菁绿纳米载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膜包被的阿霉素-吲哚菁绿仿生纳米颗粒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进何仲贵叶皓王开元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