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73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包括外壳、水室、管板、冷却水管;其中,水室设置于管板的外侧,包括位于外壳左侧的前水室和位于外壳右侧的后水室,其中,通过第一前水室隔板、第二前水室隔板、第三前水室隔板将前水室从下至上分隔为第一前水室、第二前水室、第三前水室和第四前水室,上述四个前水室上分别设有第一冷水进水口、第一热水出水口、第二冷水进水口、第二热水出水口;通过后水室隔板将后水室从下至上分隔为第一后水室和第二后水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不同电厂热量与热负荷等条件不同,对全凝机组凝汽器进行改造,实现其灵活性应用;改造工作量小,初始投资低,能实现热电联供与纯凝供电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
本技术属于火电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能够实现灵活性应用,如在电厂应对调峰及供热改造等。
技术介绍
现有火电厂发电与供热主要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全冷凝发电式,即汽轮机所有焓降都用来发电,凝汽器尽量高真空以降低背压来提高蒸汽转化效率。汽轮机排出的已做过功的蒸汽量完全变成了废热,虽然整个动力装置的发电量很大,但无供热成分。当需要供热时,一种是抽汽式供热,因抽汽量是可调的,可随外界负荷变化而变化;另一种是高背压供热方式,其排汽量全部被利用,可以得到很高的热电比;还有一种普通背压机串联热网加热器供热。抽汽式供热在一定负荷范围内热负荷与电负荷相互制约,而高背压机组冷端损失为零,低压缸排汽释放的热量全部用于供热,机组电负荷全部取决于热负荷。以上形式都是在电厂中采用的单一设备方案,抽汽式也仅是能够实现全冷凝与部分供热,还没有全冷凝、多路供热、部分供热与冷凝等功能在一个设备可同时实现的方案,且目前缺乏全冷凝电厂基本上设备改造量很小,初始投资低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能够实现灵活性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包括:外壳(3)、水室、管板(14)、冷却水管(2);其中,所述外壳(3)的上部设有排汽进口(1),下部设有热水井(6),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管板(14),所述冷却水管(2)包括进水管和回水管,通过所述管板(14)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3)内;所述水室设置于所述管板(14)的外侧,包括位于所述外壳(3)左侧的前水室和位于所述外壳(3)右侧的后水室,其中,所述前水室由前水室盖板和设置于左侧的所述管板(14)围成,通过第一前水室隔板(8)、第二前水室隔板(10)、第三前水室隔板(12)将所述前水室从下至上分隔为第一前水室(18)、第二前水室(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供热与冷凝功能的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包括:外壳(3)、水室、管板(14)、冷却水管(2);其中,所述外壳(3)的上部设有排汽进口(1),下部设有热水井(6),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管板(14),所述冷却水管(2)包括进水管和回水管,通过所述管板(14)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3)内;所述水室设置于所述管板(14)的外侧,包括位于所述外壳(3)左侧的前水室和位于所述外壳(3)右侧的后水室,其中,所述前水室由前水室盖板和设置于左侧的所述管板(14)围成,通过第一前水室隔板(8)、第二前水室隔板(10)、第三前水室隔板(12)将所述前水室从下至上分隔为第一前水室(18)、第二前水室(17)、第三前水室(16)和第四前水室(15);所述第一前水室(18)、所述第二前水室(17)、所述第三前水室(16)和所述第四前水室(15)上分别设有第一冷水进水口(7)、第一热水出水口(9)、第二冷水进水口(11)、第二热水出水口(13);所述后水室由后水室盖板(4)和设置于右侧的所述管板(14)围成,通过后水室隔板(5)将所述后水室从下至上分隔为第一后水室(19)和第二后水室(20);所述第一冷水进水口(7)、所述第一前水室(18)、与所述第一前水室(18)对应的所述进水管、第一后水室(19)、与所述第一后水室(19)对应的所述回水管、第二前水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木蒙涛王连声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