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车及其液压系统
本技术涉及液压
,尤其涉及泵车及其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泵车作为一种大功率的工程机械,其工作装置基本通过液压系统驱动,以泵车为例,臂架依靠臂架油路驱动,泵送系统依靠泵送油路驱动,料斗中的搅拌装置依靠搅拌油路驱动等,如此大功率的液压能耗,使得液压系统的油温较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散热。泵车的主油泵为泵送系统提供大流量高压液压油,长期负荷,发热严重,致使油箱内的液压油油温升高严重,尤其是在长时间大排量的泵送工况下,液压油温度极高。目前泵车主要是通过散热器对部分液压油进行散热降温,没有主动对泵车的主油泵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对主油泵进行有效散热的泵车及其液压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泵车的液压系统,包括主油泵、搅拌油泵、搅拌马达、搅拌进油路、搅拌回油路以及散热器,所述搅拌进油路连通所述搅拌油泵的出油口以及所述搅拌马达的进油侧,所述搅拌回油路连通所述搅拌马达的出油侧和油箱;沿着搅拌回油路中的液压油流动方向,所述主油泵的壳体以及所述散热器依次串联于所述搅拌回油路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 ...
【技术保护点】
1.泵车的液压系统,包括主油泵(20)、搅拌油泵(10)、搅拌马达、搅拌进油路(101)、搅拌回油路(102)以及散热器(4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进油路(101)连通所述搅拌油泵(10)的出油口以及所述搅拌马达的进油侧,所述搅拌回油路(102)连通所述搅拌马达的出油侧和油箱(T0);沿着搅拌回油路(102)中的液压油流动方向,所述主油泵(20)的壳体以及所述散热器(42)依次串联于所述搅拌回油路(10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泵车的液压系统,包括主油泵(20)、搅拌油泵(10)、搅拌马达、搅拌进油路(101)、搅拌回油路(102)以及散热器(4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进油路(101)连通所述搅拌油泵(10)的出油口以及所述搅拌马达的进油侧,所述搅拌回油路(102)连通所述搅拌马达的出油侧和油箱(T0);沿着搅拌回油路(102)中的液压油流动方向,所述主油泵(20)的壳体以及所述散热器(42)依次串联于所述搅拌回油路(10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回油阀组(41),所述回油阀组(41)串联于所述搅拌回油路(102)上且位于所述散热器(42)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送油缸、泵送进油路(201)、溢流阀组(22)、溢流支路(203)、第一背压阀(21)以及泵送回油路(202),所述泵送油缸的进油侧通过所述泵送进油路(201)与所述主油泵(20)的出油口连通,所述泵送油缸的回油侧通过所述泵送回油路(202)与所述油箱(T0)连通,所述溢流支路(203)的一端与所述泵送进油路(201)连通,所述溢流支路(203)的另一端与所述泵送回油路(202)连通,溢流阀组(22)连接于溢流支路(203)上;所述第一背压阀(21)、所述回油阀组(41)以及所述散热器(42)依次串联于所述泵送回油路(20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送回油支路(204)和第二背压阀(23),所述泵送回油支路(2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背压阀(21)上游的泵送回油路(202)连通,所述泵送回油支路(204)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T0)连通,所述第二背压阀(23)串联于所述泵送回油支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展,吴万广,陈兰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慧盟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