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137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8:13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涉及热电供应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电站的电源系统故障时功能系统无法运行可靠性低、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电站无法供热及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问题;包括冷储罐、热储罐、冷介质泵、热介质泵、电加热器、燃气加热器、蒸汽发生器、电伴热棒Ⅰ、电伴热棒Ⅱ、汽轮机高压缸、再热器、汽轮机中低压缸、发电机、凝汽器、凝水泵、加热器Ⅰ、除氧器、给水泵、加热器Ⅱ、热用户组、供热侧储能装置和冷却塔,保证热储能系统多能联供过程中除供电外多能联供热源的稳定性,系统可靠性提高1倍,实现多种能源形式的供应与按需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途为储能供热。

A multi-energy switching and decoupling heat storage multi-energy supply system with energy supply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电供应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技术。
技术介绍
多能联供,是指热力发电厂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向用户输出电能的同时,也向用户输出热能,并利用部分或全部的热能作为热源驱动可产生其它类型资源的设备(如溴化锂制冷机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等),从而产生多种类型资源(电、热、冷、水(淡化海水)等)同时或按需切换供应的效果。多能联供可以大大提高热电厂的热效率。因为,一般的凝汽式机组,汽轮机的排汽损失是很大的。而多能联供机组,通过一些方法。把一部分或者全部蒸气通过汽轮机做功后,再对热用户输出。充分利用了汽轮机排汽的余热作为热源,可用于供热也可驱动能够产生其它类型资源的设备(如溴化锂制冷机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等),使排汽损失减小。大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应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度,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能源生成产品的多样性。适用范围广,如城市集中供热、大型商业区的区域型冷热电三联供、海岛供电和海水淡化,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目前已有公开的文献,如“独立熔盐蓄热电站技术及其评价”。此文献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及电网“低谷电”问题,通过将过剩电能转为热能加热熔盐并储热的优势,把低品质电力转化为高品质电力,实现对过剩电能的消纳,该熔盐蓄热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热盐罐、冷盐罐、发电岛和城市供热系统。但仍存在如下缺陷:1.若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可靠性无法保障;2.若在电网“低谷”时段储热,“高峰”时段放热进行热电联供,文献中的系统配置只能维持电网用电高峰时段8小时的供热,在电网“低谷”和“平”时段的16小时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无法供热,无法满足供暖季节24小时不间断的集中供热需求或其它形式热用户的持续性用热需求;3.系统供热形式单一,仅用于向城市供热系统供热,未考虑到其它形式的用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电站的电源系统故障时功能系统无法运行可靠性低、电网非“高峰”时段即汽轮发电机组不运行时热储能系统无法供热及热储能系统供能形式单一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6的能量输入端与燃气供应装置6-1连接;所述的冷储罐1的输出端与冷介质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冷介质泵3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5的输入端连接,电加热器5的输出端和燃气加热器6的输出端同时与热储罐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储罐2的输出端与热介质泵4的输入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另一个输入端和再热器11的输入端同时与热介质泵4的输出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和再热器11的输出端同时与冷储罐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均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设置有调节阀Ⅰ23-1;调节阀Ⅰ23-1的安装可使得热用户组20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流量调节以满足需求,即需求各个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进行选择切换调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热用户组20的输出端设置有调节阀Ⅱ23-2;调节阀Ⅱ23-2的安装可使得热用户组20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流量调节以满足需求,即需求各个热用户组20可根据实际能量进行选择切换调节,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通过相应的阀门实现这种热用户组20的按需切换,通过从汽轮机抽取不同温度压力(品位)的蒸汽调节热用户组20(海水淡化装置、制冷机组等以热能驱动产生淡水、冷等多类产品的设备)的温度至额定值。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电伴热棒Ⅰ8为低温电伴热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电伴热棒Ⅱ9为高温电伴热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加热器Ⅰ16为低压加热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加热器Ⅱ19为高压加热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入端设置有隔离阀24-1;隔离阀24-1的安装可使得冷却塔22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1的阀门开启,不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1的阀门进行关闭,隔离阀24-1的安装使得系统的能耗降低,根据需求而定,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所述的冷却塔22的输出端设置有隔离阀24-2。隔离阀24-2的安装可使得冷却塔22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2的阀门开启,不需要的时候通过隔离阀24-2的阀门进行关闭,隔离阀24-2的安装使得系统的能耗降低,根据需求而定,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使得系统的用户体验更佳。现有技术存在若电源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将导致系统无法储热,可靠性无法保障的问题,本技术通过配置与电加热器5并联的燃气加热器6当电源5-1供电或电加热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切换使用燃气加热器6,从而实现能量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一个能量的来源,可靠性提高了100%,保障发电和供热的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热器(6)的能量输入端与燃气供应装置(6‑1)连接;所述的冷储罐(1)的输出端与冷介质泵(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冷介质泵(3)的输出端与电加热器(5)的输入端连接,电加热器(5)的输出端和燃气加热器(6)的输出端同时与热储罐(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储罐(2)的输出端与热介质泵(4)的输入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另一个输入端和再热器(11)的输入端同时与热介质泵(4)的输出端连接,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和再热器(11)的输出端同时与冷储罐(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热用户组(20)和供热侧储能装置(21)均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种供能侧可多能切换、解耦型热储能多能供应系统包括冷储罐(1)、热储罐(2)、冷介质泵(3)、热介质泵(4)、电加热器(5)、燃气加热器(6)、蒸汽发生器(7)、电伴热棒Ⅰ(8)、电伴热棒Ⅱ(9)、汽轮机高压缸(10)、再热器(11)、汽轮机中低压缸(12)、发电机(13)、凝汽器(14)、凝水泵(15)、加热器Ⅰ(16)、除氧器(17)、给水泵(18)、加热器Ⅱ(19)、热用户组(20)、供热侧储能装置(21)和冷却塔(22);所述的发电机(13)的输入端与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入端与再热器(11)的输出端连接,再热器(11)的输入端与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入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输出端连接,汽轮机高压缸(10)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汽轮机中低压缸(12)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除氧器(17)的一个输入端、凝汽器(14)的输入端和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14)的输出端与凝水泵(15)的输入端连接,凝水泵(15)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Ⅰ(16)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Ⅰ(16)的输出端与除氧器(17)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除氧器(17)的输出端与给水泵(18)的输入端连接,给水泵(18)的输出端与加热器Ⅱ(19)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加热器Ⅱ(19)输出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入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出端连接,热用户组(20)和冷却塔(22)的输出端同时与凝汽器(14)的输入端连接,热用户组(2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供热侧储能装置(21)的两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的电加热器(5)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5-1)连接,所述的燃气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阳刘晓宇苗强常笑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