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923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驱动芯片N1、电阻R1、R2和R3、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场效应管V1,驱动芯片N1的脉宽信号输入端in与脉宽调制信号输入PWM信号连接,驱动芯片N1的电源输入端与+1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N1的输出端out分别于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1的栅极G、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1的源极S、电容C1的正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容C1的负极均与+15V电源地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15V电源连接。该电路加速了场效应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过程,缩短了开通和关断时间,从而降低了场效应开关管的损耗。

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Driving Circuit for Brushless Motor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
本技术是一种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属于电动机驱动器设计

技术介绍
无刷电动机基本由控制器、功率逆变器和电机本体等组成,功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化为交流电输入给电机,从而实现电机的转动,功率逆变器的主要部件就是场效应管和其驱动电路。目前常见的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参见图1,它由驱动芯片N1、电阻R1、R2、场效应管V1组成;驱动芯片N1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入端与调压电路的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端PWM连接,驱动芯片N1的电源输入端与+1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N1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1后与场效应管V1的栅极G连接,电阻R2接在场效应管V1的栅极G和源极S之间,场效应管V1的源极S接地;其工作原理是:PWM信号经过驱动芯片N1进行电气隔离和功率放大后,通过限流电阻R1驱动场效应管V1,电阻R1决定场效应管V1导通和关断过程的时间;其缺点是:因电阻R1的电阻限制,场效应管V1关断过程慢,关断时间长,导致场效应管V1的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加速关断过程、缩短关断时间的电动机逆变器驱动电路,以降低场效应管V1的损耗。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驱动芯片N1、电阻R1、R2和R3、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场效应管V1,驱动芯片N1的脉宽信号输入端in与脉宽调制信号输入PWM信号连接,驱动芯片N1的电源输入端与+1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N1的输出端out分别于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1的栅极G、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1的源极S、电容C1的正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电容C1的负极均与+15V电源地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15V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动机逆变器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驱动芯片N1、电阻R1、R2和R3、电容C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场效应管V1,驱动芯片N1的脉宽信号输入端in与脉宽调制信号输入PWM信号连接,驱动芯片N1的电源输入端与+1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N1的输出端out分别于电阻R1的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1的栅极G、二极管D1的阳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静兰赵雅周王珂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曙光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