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54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金属板、螺纹孔、第一空腔、第一开口、板体、第二开口、梯形板、把手、第二空腔、非牛顿流体、金属垫片、缓冲板、螺栓、加固金属条和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若干弹簧可以有效的缓冲掉缓冲板表面的压力,并且通过金属板使压力范围增大,从而使单位面积内的压强减小,当压力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保护舱门避免舱门收到伤害,避免类似于传统的使用金属板的进行防撞;设置的板体内部设置第二空腔,空腔内部注入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可以有效的减少刚性碰撞所带来的损害,也进一步的减少了舱门在与其它物体碰撞时所产生的伤害并减少二次事故的伤害,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A collision-proof protection device for passenger car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collision protection device for passenger car luggage compartment door, which comprises a metal plate, thread hole, first cavity, first opening, plate body, second opening, trapezoid plate, handle, second cavity, non-Newtonian fluid, metal gasket, buffer plate, bolt, reinforced metal strip and spring. The springs arranged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buffer the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buffer plate, and increase the pressure range through the metal plate, there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in the unit area. When the pressure i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 cabin door can be protected from injury, and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al use of metal plates can be avoided. A second cavit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plate body. The non-Newtonian fluid injected into the cavit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rigid collision, and further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door collision with other objects, and reduce the damage caused by secondary accidents. Th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use and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保护装置,具体是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属于车辆安全

技术介绍
大多数的客车都具有行李舱,乘客可以将随身携带行李放在其内部,从而便于乘客乘车,行李舱一般开设在客车的底部区域,两侧设置舱门,舱门可以有效的防止行李遗落和保护行李的作用。大多数客车行李舱门的保护装置,是由几片金属片组成,其防撞效果差,当遇到行车事故时,不能够有效的保护客车行李舱门;而且,车辆的防撞装置大多数只具备一层保护能力,当防撞装置遭到破坏后,如果发生二次事故,也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金属板、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和二级防撞保护机构,其中,所述金属板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第一空腔、板体和非牛顿流体,所述金属板的内部设置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内嵌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内部设置第二空腔,所述板体的侧壁固接有梯形板,所述板体靠近梯形板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注入有非牛顿流体;所述二级防撞保护结构包括缓冲板、加固金属条和弹簧、所述金属板的表面通过螺栓从上到下依次固接缓冲板和金属垫片,所述缓冲板的侧壁等距固接若干个加固金属条,所述缓冲板的内壁通过若干个弹簧弹性连接金属垫片。优选的,所述金属板的侧壁表面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空腔之间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板体在开设第二开口一侧的中央位置固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为四棱台结构。优选的,所述缓冲板、所述第一空腔、所述板体和所述金属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所述金属垫片的面积与所述缓冲板所形成的四棱台的底面积大小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的若干弹簧可以有效的缓冲掉缓冲板表面的压力,并且通过金属板使压力范围增大,从而使单位面积内的压强减小,当压力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保护舱门避免舱门收到伤害,避免类似于传统的使用金属板的进行防撞;2.设置的板体内部设置第二空腔,空腔内部注入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可以有效的减少刚性碰撞所带来的损害,也进一步的减少了舱门在与其它物体碰撞时所产生的伤害并减少二次事故的伤害,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板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板,2、螺纹孔,3、第一空腔,301、第一开口,4、板体,401、第二开口,402、梯形板,403、把手,404、第二空腔,405、非牛顿流体,5、金属垫片,6、缓冲板,7、螺栓,8、加固金属条,9、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金属板1、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和二级防撞保护机构,其中,所述金属板1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纹孔2,便于安装该装置;所述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第一空腔3、板体4和非牛顿流体405,所述金属板1的内部设置第一空腔3,便于放置板体4,所述第一空腔3的内部内嵌有板体4,便于注入非牛顿流体405,所述板体4的内部设置第二空腔404,所述板体4的侧壁固接有梯形板402,便于在注入非牛顿流体405时,使非牛顿流体405充满整个第二空腔404,所述板体4靠近梯形板40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401,便于注入非牛顿流体405,所述第二空腔404的内部注入有非牛顿流体405,便于吸收压力;所述二级防撞保护结构包括缓冲板6、加固金属条8和弹簧9、所述金属板1的表面通过螺栓7从上到下依次固接缓冲板6和金属垫片5,缓冲板6便于缓冲压力,金属片5便于是压力扩散,所述缓冲板6的侧壁等距固接若干个加固金属条8,便于增加缓冲板6的强度,所述缓冲板6的内壁通过若干个弹簧9弹性连接金属垫片5,便于吸收压力。所述金属板1的侧壁表面开设有第一开口301,所述第一开口301与第一空腔3之间相互连通,便于放置板体4;所述板体4在开设第二开口401一侧的中央位置固接有把手403,便于移动;所述缓冲板6为四棱台结构,便于吸收压力;所述缓冲板6、所述第一空腔3、所述板体4和所述金属板1在竖直方向上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合理利用空间;所述金属垫片5的面积与所述缓冲板6所形成的四棱台的底面积大小相同,便于分散缓冲板6的压力。本技术在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客车行李舱舱门的外壁上,当有车辆撞到行李舱舱门时,该装置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其原题为:当汽车撞倒缓冲板6上时,缓冲板6将冲击力和压力传递至若干个弹簧9上,由于弹簧9的物理特性,弹簧9将冲击力和压力吸收,并且弹簧9所受到的压力通过金属垫片5分散到金属板1上,从而减小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强;当出现二次碰撞或者冲击力和压力较大,且冲击力和弹力已经超出弹簧9所承受的范围后,缓冲板6被压扁,,并且当汽车撞倒金属板1的表面时,金属板1内部的板体4起到缓冲作用,其原理为:当汽车撞倒金属板1的表面时,金属板1发生形变,咬破其内部的板体4,板体4内部的非牛顿流体405在冲击力强的时候,呈刚性性质,可以阻挡并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和压力,可以有效的保护客车行李舱门不受破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板(1)、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和二级防撞保护机构,其中,所述金属板(1)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第一空腔(3)、板体(4)和非牛顿流体(405),所述金属板(1)的内部设置第一空腔(3),所述第一空腔(3)的内部内嵌有板体(4),所述板体(4)的内部设置第二空腔(404),所述板体(4)的侧壁固接有梯形板(402),所述板体(4)靠近梯形板(40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401),所述第二空腔(404)的内部注入有非牛顿流体(405);所述二级防撞保护结构包括缓冲板(6)、加固金属条(8)和弹簧(9)、所述金属板(1)的表面通过螺栓(7)从上到下依次固接缓冲板(6)和金属垫片(5),所述缓冲板(6)的侧壁等距固接若干个加固金属条(8),所述缓冲板(6)的内壁通过若干个弹簧(9)弹性连接金属垫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行李舱门的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板(1)、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和二级防撞保护机构,其中,所述金属板(1)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螺纹孔(2);所述一级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第一空腔(3)、板体(4)和非牛顿流体(405),所述金属板(1)的内部设置第一空腔(3),所述第一空腔(3)的内部内嵌有板体(4),所述板体(4)的内部设置第二空腔(404),所述板体(4)的侧壁固接有梯形板(402),所述板体(4)靠近梯形板(40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开口(401),所述第二空腔(404)的内部注入有非牛顿流体(405);所述二级防撞保护结构包括缓冲板(6)、加固金属条(8)和弹簧(9)、所述金属板(1)的表面通过螺栓(7)从上到下依次固接缓冲板(6)和金属垫片(5),所述缓冲板(6)的侧壁等距固接若干个加固金属条(8),所述缓冲板(6)的内壁通过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勇林昌建刘良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